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种因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VB1、α 萘乙酸、油酸、羧甲基纤维素钠、L 谷氨酸 5种因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当VB1的添加量为 0 5mg/L ,α 萘乙酸的添加量为 0 2mg/L ,油酸浓度为0 1 %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为 0 6% ,L 谷氨酸的添加量为 1 0 0 0 μg/L时均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裂褶菌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裂褶菌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裂褶菌多糖,对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裂褶菌多糖,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三种途径来研究裂褶菌多糖的免疫活性作用。同时采用MTT法研究了裂褶菌多糖抑制体外小鼠巨噬细胞及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裂褶菌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脾脏器官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对小鼠足趾注射绵羊红细胞致敏,足趾具有一定的肿胀度;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血清溶血素、IgG、IgA、IL-2,裂褶菌多糖的各剂量与免疫低下的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裂褶菌多糖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当浓度为2000μg/mL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到45.32%。  相似文献   

3.
对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等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发现,四种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裂褶菌菌丝生长和其胞外多糖的生成。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确定了各种生长因子的适宜添加浓度。采用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为四个实验因素,进行了L16(45)正交实验,四种因子对裂褶多糖产量影响的显著顺序为:油酸>柠檬酸>VB1>L-谷氨酸;获得四种因子的优选水平组合:VB10·5mg/L、L-谷氨酸0·5mg/L、柠檬酸0·05g/L、油酸0·2mg/L;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裂褶菌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3g/L,比空白对照样提高了63·71%(P<0·05)。   相似文献   

4.
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影响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等四种生长因子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发现,四种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裂褶菌菌丝生长和其胞外多糖的生成.通过单因子实验,初步确定了各种生长因子的适宜添加浓度.采用VB1、L-谷氨酸、柠檬酸和油酸为四个实验因素,进行了L16(45)正交实验,四种因子对裂褶多糖产量影响的显著顺序为:油酸>柠檬酸>VB1>L-谷氨酸;获得四种因子的优选水平组合:VB1 0.5mg/L、L-谷氨酸0.5mg/L、柠檬酸0.05g/L、油酸0.2mg/L;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裂褶菌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5.73g/L,比空白对照样提高了63.71%(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碳源和氮源的单因素实验,以及采用葡萄糖、黄豆粉、KH2PO4和MgSO4.7H2O为实验因素的L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半合成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葡萄糖50.0g/L、黄豆粉6.0g/L、KH2PO43.0g/L、MgSO4.7H2O0.5g/L;在5L发酵罐的培养研究中发现,裂褶菌在半合成培养基中培养时,菌体量和胞外多糖量比在谷物汁天然培养基中培养时分别高出17.2%和30.0%,说明半合成培养基更利于裂褶菌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分泌。半合成培养基成分简单、易于配制、成本较低,对裂褶菌的工业化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碳源和氮源的单因素实验,以及采用葡萄糖、黄豆粉、KH2PO4和MgOS4·7H2O为实验因素的L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裂褶菌半合成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葡萄糖50.0g/L、黄豆粉6.0g/L、KH2PO43.0g/L、MgSO4·7H2O0.5g/L;在5L发酵罐的培养研究中发现,裂褶菌在半合成培养基中培养时,菌体量和胞外多糖量比在谷物汁天然培养基中培养时分别高出17.2%和30.0%,说明半合成培养基更利于裂褶菌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分泌.半合成培养基成分简单、易于配制、成本较低.对裂褶菌的工业化培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过程中通风量以及控制溶氧浓度(DO)对裂褶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和将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均能有效地控制罐内氧传递速率,增加菌体对碳源的利用率,且还原糖消耗速率和菌体得率明显提高。当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时,菌丝体得率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4.83g/L和2.12g/L。当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时,菌体得率为15.56g/L,但是多糖产量仅有1.00g/L,说明高溶氧不利于多糖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裂褶菌多糖是一类具有β-1,6支链的β-1,3-葡聚糖,具有很好的抗肿瘤、益生元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过大的分子质量和水不溶性影响其功能和应用。该研究以食品安全的长枝木霉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筛选后得到高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突变株T-6,所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对热凝胶和茯苓多糖具有较好的水解能力。此外,对发酵得到的突变株T-6粗酶液进行了部分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动力学参数Km=4.005 g/L,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6.0、50℃,在pH 5.0~6.5,45~60℃酶活力较高,相对酶活力在85%以上;有严格的底物专一性,只水解含β-1,3-键的热凝胶、茯苓多糖和小核菌多糖。将裂褶菌与突变株T-6进行混合培养,获得裂褶寡糖。结构分析表明该寡糖都是由葡萄糖组成,聚合度为4~15。另外,裂褶寡糖具有良好的DPPH和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该研究通过真菌耦合发酵制备的裂褶寡糖...  相似文献   

9.
裂褶菌菌丝体与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 L发酵罐上进行了裂褶菌发酵生产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7 L发酵罐上裂褶菌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200 r/min、接种量10%(V/V)、通气量200 L/ h,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获得的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16.23 g/L和1.68 g/L。相关性分析表明,裂褶菌菌丝体产量与胞外多糖产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裂褶菌固体发酵杜仲皮获得杜仲菌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杜仲裂褶菌菌质、南瓜纯粉、甜菊糖甙为原料,获得杜仲裂褶菌菌质无糖食品的最佳制作配方为:面粉100.0g,杜仲裂褶菌菌质10.0g,甜菊糖甙0.07g,起酥油20.0g,南瓜粉40.0g,食用植物油10.0g,食盐0.30g,泡打粉0.50g。以最佳配方制作的菌质无糖食品,蛋白质含量4.1%,总脂肪含量26.7%,水分含量≤8.0%,酸价3.5g KOH/100g,过氧化值0.17g脂肪/100g,总砷未检出,总铅<1.0mg/kg,颜色呈均匀黄褐色,外形完整,组织结构细密,口感酥脆,具有菌质风味和较高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杜仲在菌质食品领域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脂肪酸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香菇的脂肪酸组成对香菇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分别观察不同饱和度的皂化后的脂肪酸及其复配对香菇(夏菇621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即对香菇菌丝有横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香菇菌丝的分枝使菌落更加浓密,即对香菇菌丝有纵向的促进作用;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复配,能在促进菌丝密度增大的基础上促进菌丝的横向生长。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种类氨基酸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蛹虫草液体摇瓶培养过程中分别添加20种不同的氨基酸,添加量为0.2g/100mL,以研究其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种氨基酸中,16种氨基酸能显著促进蛹虫草菌丝体的生长。其中列前5位的依次为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两种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这5种氨基酸分别使菌丝体生长量增加了1.10、0.82、0.63、0.48、0.40倍。且每一种氨基酸添加后都能使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显著增加。其中两种碱性氨基酸中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添加后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91和1.90倍,极性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天冬酰胺添加后虫草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43和1.42倍,非极性氨基酸中的丙氨酸添加后虫草素含量增加了1.05倍。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扩展青霉菌丝生长及分泌棒曲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扩展青霉菌丝5 d后活力旺盛,棒曲霉素分泌量增长6.5倍。仅姜黄素短暂处理可轻微抑制菌丝生长及棒曲霉素分泌;而在0.275 W/cm2光剂量下,50~300 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可显著降低固体培养扩展青霉的菌落直径(0.84 cm)和菌丝质量(68.37 mg),同时棒曲霉素分泌抑制率约为83.85%。接种菌丝的红富士苹果经光动力处理并培养8 d后,病斑直径抑制率与姜黄素浓度呈正相关性,最大抑制率为49.38%;而棒曲霉素在果实内分布与菌丝扩展能力密切相关,病斑比重和棒曲霉素含量分别为0.09%、18.02%。综上,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可显著抑制扩展青霉菌丝生长以及棒曲霉素分泌。  相似文献   

15.
通过2种或3种材料结合鞣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提高皮胶原蛋白耐热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已研究及实践的结果,间接证明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是2种鞣制用的材料在皮胶原纤维间聚合,形成了一种刚性模块。这种模块结构稳定且耐热性好,由此阻止了胶原分子在受热时造成的构型及构象的转变。为了明确刚性模块的鞣制机理,试验采用带羧基和醛基的氧化淀粉、荆树皮栲胶和金属盐,进行与皮粉结合鞣制模拟,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发现:氧化淀粉与金属盐结合,可以产生最优的刚性模块组合。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金属刚性模块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两种鞣性比较弱的鞣质进行结合鞣制,得到的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在这两种鞣质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即Synergistic Effect,这是提高成革稳定性的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理论体系。本实验使用自制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皮粉进行模拟鞣制,使用DSC对鞣后皮粉测定其相变温度,从而证明了鞣性模块的存在以及模块的协同效应对提高成革耐湿热稳定性的作用。结果发现:水杨酸铬在提高成革收缩温度方面最为明显,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相似文献   

17.
苏珏  贺新生  竹文坤 《食品科学》2010,31(23):146-150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中国以及亚洲菌物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是一种稀有的药用菌。为寻求高产的生长条件和经济的培养基,进行转速、温度、pH 值、培养液装瓶体积、接种量、碳源、氮源、C/N 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液体培养基探索这些条件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 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 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最适C/N 为20:1~25:1;菌丝生长的最适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25~30℃,最佳pH 值为5~7,最适培养液装瓶体积为100mL,最适接种量为8mL/100mL。液体培养基的最佳营养条件为:葡萄糖 25g/L、麸皮 125g/L、 K2HPO4 0.25g/L、pH 6.5。通过生长曲线实验得到Logsitic 方程为:y = 0.22/(1+ 1.019e - 0.013x)。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茶叶对灵芝菌菌丝生长、菌体形态及灵芝多糖合成的影响。平板培养时,普通平板和茶叶平板菌丝增殖速率分别是13.5mm/d和6.4mm/d,表明茶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菌丝平板增殖速率。研究了摇瓶发酵时灵芝菌丝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茶培养基菌丝球直径较大且结构疏松,菌丝球骨架菌丝较少,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丰富,锁状联合明显,有利于菌丝球供氧平衡和灵芝多糖等代谢产物的合成;茶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培养基的增加34.4%和25.2%。  相似文献   

19.
陈洪仪  杨楠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7):793-795,815
本实验以PDA培养基为对照培养基,在其基础上同时分别加入无机盐、酵母粉配制成复合PDA培养基,研究洛巴伊口蘑菌丝体在其上生长的周期.在复合PDA的基础上,研究加入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各种基质营养成分的营养物的培养基对该菌菌丝体的生长影响.经过实验后发现洛巴伊口蘑菌丝体在复合PDA培养基上生长周期比在传统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周期缩短30 d左右,并发现最适合洛巴伊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是麦芽汁蛋白胨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