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武夷肉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锡罐、瓷罐、铝箔袋以及牛皮纸袋进行包装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每隔3个月抽样进行感官审评及理化检验,考察4种包装材料对武夷肉桂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锡罐的贮藏效果最佳,能够很好地保持肉桂最初的茶叶品质,在香气和滋味上均与贮藏前相差甚少;瓷罐、铝箔袋次之;牛皮纸袋的贮藏效果最差,吸湿最明显,肉桂品质劣变最严重,不建议将其作为肉桂长期贮藏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武夷岩茶“肉桂”为试验对象,研究“肉桂”与其副产品黄片感官品质、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发现副产品黄片香气为清香;“肉桂”香气馥郁持久、具有明显的花果香、桂皮香。共鉴定出7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2种、酚类1种、含氮类12种、内酯类2种、醛类7种、碳氢类23种、酮类11种、杂氧类1种、酯类10种。“肉桂”及其副产物中香气成分呈显著差异的化合物共18种,副产品黄片2个香气成分含量高于“肉桂”。武夷岩茶“肉桂”具有花香、果香的香气成分香叶醇、藏红花醛、3-甲基苯乙酮、苯甲酸异丁酯、乙酸苄酯含量显著高于副产品黄片。副产品黄片具有青草香的α-法呢烯显著高于武夷岩茶“肉桂”。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为试材,测定了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的感官审评得分、品质指标(茶多酚、咖啡碱、8种儿茶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水浸出物和总黄酮)和8种矿质元素含量。等级越高的金牡丹乌龙茶水浸出物含量越高,特等奖水浸出物含量比一等奖和优质奖分别高1.07%和1.75%,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均为低等级显著高于高等级(P<0.05)。三个等级的茶多酚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特等奖的酚氨比要显著低于一等奖和优质奖(P<0.05)。优质奖的茶氨酸含量要显著低于特等奖和一等奖(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与审评得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而水浸出物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除Mn和Fe外,大多数矿质元素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限制性主坐标分析表明,品质指标结合限制性主坐标分析可以很好的区分金牡丹乌龙茶等级差异,R值达1.00。但矿质元素结合限制性主坐标分析并不能很好的区分不同等级金牡丹乌龙茶的品质差异。研究结果为金牡丹乌龙茶品质鉴定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武夷岩茶"白鸡冠"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火功处理的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轻火、中火"白鸡冠"感官审评总分显著高于重火。轻火、中火"白鸡冠"香气得分显著高于重火。中火"白鸡冠"滋味得分显著高于轻火、重火。轻火、中火、重火"白鸡冠"水浸出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火功程度加重,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红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茶褐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火功程度加重,挥发性香气总量呈下降趋势,轻火、中火、重火"白鸡冠"挥发性香气总量为12.85、7.87、6.36。随着火功程度加重,挥发性香气醇类呈下降趋势,具有烘烤香或焦糖香的吡嗪、吡咯、呋喃类的香气物质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中火处理武夷岩茶"白鸡冠"优于重火。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对武夷岩茶晾青过程中叶温、青叶层CO2浓度以及毛茶香气、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叶温较稳定,四晾尾后各摊叶厚度晾青叶层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晾青(P<0.05)。毛茶感官品质随摊叶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为94.1分。各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含量较高;6、12、18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间氨基酸总量、鲜爽味氨基酸无显著差异,而12、18 cm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各毛茶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占比最大,而己酸叶醇酯、γ-己内酯、己酸己酯等酯类在6、12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中显著高于18 cm和传统...  相似文献   

6.
不同贮藏年份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 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不同贮藏时间武夷岩茶水仙为研究对象,探究滋味物质与呈味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年份武夷岩茶水仙(2020,2018,2016,2014,2012,2010,2008,2006分别贮藏1,3,5,7,9,11,13,15年)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包括茶多酚、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等成分,并结合电子舌感官评定,对两者变化原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贮藏年份增加,武夷岩茶水仙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儿茶素呈下降趋势,总黄酮与总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不明显,咖啡碱、没食子酸、茶黄素含量总体有所上升。其鲜味呈上升趋势,丰富度、苦味、涩味及其回味呈下降趋势,咸味与甜味则保持在一定水平内上下波动。[结论]不同年份武夷岩茶水仙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苦味、涩味回味、丰富度正相关程度较高,表没食子儿茶素与酸味、茶黄素与涩味负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焙火时间对武夷岩茶(肉桂)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炭焙工艺处理[参数为温度(130±5)℃、时间持续16 h]武夷肉桂毛茶,以炭焙时间4 h间隔取样,一共得到5个供测试样(毛茶、炭焙4 h、炭焙8h、炭焙12h、炭焙16h),样品前处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其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不同岩区品质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是四大乌龙茶中闽北乌龙的典型代表。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其中正岩茶香高味浓、醇而不涩,其品质优于半岩茶和洲茶。而洲茶的品质较次于半岩茶,这和其生长的环境、土壤因素有着重要关系。本文综述了武夷岩茶不同岩区风味品质差异的历史形成以及现代分析技术依据,并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两方面分析形成不同岩区岩茶品质差异的成因,得出武夷岩茶不同岩区风味品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名岩产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优异的生态环境所生产出的茶鲜叶品质优良。并指出构建武夷山正岩茶产区自然生态模型将有助于自然生态已遭破坏的茶产区恢复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同时也可作为茶叶设施农艺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岩区武夷岩茶感官品质的剖面分析可能是进一步研究形成正岩茶优异品质的方向,或许能够为提高其他产区岩茶品质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1.
对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肉桂乌龙茶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分析3 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全自动热脱附方法中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冷阱温度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为吸附温度55 ℃、吸附时间37 min、冷阱温度-29 ℃。对不同等级肉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香气成分173 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90 种。基于肉桂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峰面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可区分3 个等级的肉桂乌龙茶样品;并通过层序聚类分析探讨47 种特征香气成分在3 个等级肉桂乌龙茶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为肉桂乌龙茶香气品质和等级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发花”对不同等级莓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以一级莓茶和二级莓茶为原料加工成手筑茯砖,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组分比较。结果表明:“发花”使不同等级莓茶苦涩味降低,香气由青草香变为花果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色明亮变为橙黄明亮;两个等级莓茶“发花”后水浸出物含量基本不变,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游离氨基酸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48.54%、38.57%(P<0.05),二氢杨梅素含量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312.80 mg/g和154.56 mg/g上升到371.26 mg/g、161.00 mg/g,杨梅素在“发花”一级莓茶中含量增加,在“发花”二级莓茶中含量降低;两种“发花”莓茶中具有新鲜青草香的反-己烯醛、(E)-2-庚烯醛、反式-2-癸烯醛和泥土气味的1-辛烯-3-醇等香气组分含量减少或消失,具有花香、果香和药香的法尼醇、苯乙醛、藏花醛、法尼基丙酮、甲基庚烯酮、水杨酸甲酯、二氢茴香脑等含量增加或出现,其中具有花果香的2-环己烯-1-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二氢-γ-紫罗兰酮和棕榈酸乙酯香气组分含量在“发花”二级莓茶中显著增加。因此莓茶“发花”后青草香减弱,表现出花果香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结合感官审评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原料等级黄茶样品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 表明:芽型、芽叶型、多叶型黄茶特征香气感官属性分别为清香、清甜、锅巴香;不同原料等级黄茶样品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芽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机采晒青茶的不同分级处理对后续普洱熟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以原料分级(1、2和3号)和精制分级(4、5和6号)后得到的不同等级普洱熟茶为材料,应用茶叶感官审评、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等级普洱熟茶中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甲氧基苯类物质为主,其次是醇类和烯类,与电子鼻测定所得C6(对甲基类灵敏)传感器在第二主成分区分贡献率最大,其次是C8(对醇类、醛酮类灵敏)传感器结果基本一致;电子鼻LDA分析与GC-MS数据树状图分析结果相近;研究得出甲氧基苯类物质是普洱熟茶中决定陈香的主要物质,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的相对含量与普洱熟茶的等级呈正相关,萘的相对含量与普洱熟茶的等级呈负相关。总之,经过不同的分级处理,得到的普洱熟茶挥发性物质间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机采晒青茶在后续普洱熟茶加工中的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武夷肉桂是以福建省级茶树良种肉桂(Camellia sinensis cv.Rougui)鲜叶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除茶树鲜叶外,武夷肉桂的品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以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和果酯类为代表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代谢机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武夷肉桂的鲜叶、晒青叶及做青过程叶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EM)结合气相色谱与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对加工过程样中的脂肪族类香气成分检测发现:脂肪族醛类在做青过程中显著降低,而大量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显著积累,其中叶醇酯类和己烯醇、酯类分别对静置失水和机械损伤存在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加工过程样中LOX-HPL途径中关键酶活力,结果表明,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及乙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s,AAT)的活力分别在第三次摇青叶(3T)、第四次摇青后叶(4T)及第五次摇青后叶(5T)中达到最大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结果表明,CsLOX2、CsLOX5基因主要在做青初始阶段(2T、3T)相对表达量较高,而随着工艺过程的推进,CsADH2-1、CsAAT基因在做青后期(4T、5T)开始上调表达;通过Pearson系数评估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族类香气、酶活力和基因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发现正己醇、戊酸叶醇酯、己酸己酯、丁酸甲基叶醇酯、柳酸叶醇酯等大量具有天然花果香的脂肪族醇类和酯类与CsADH2-1基因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CsAAT基因与CsLOX2、CsLOX5基因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r=0.762,r=0.732)。LOX-HPL途径关键基因的共表达,驱动了脂肪族类香气在加工过程中的协同积累,是武夷肉桂馥郁香气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P<0.05).共鉴定出的56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焙火程度的武夷岩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4种岩茶样品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轻焙火样品鉴定出53种,中轻焙火的样品鉴定出44种,中焙火样品鉴定出57种,足焙火样品鉴定出70种。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苯甲酸正己酯、香叶基丙酮、乙酸甲酯、2-甲基丁醛、1-戊烯-3-醇、香叶酸甲酯、1H-吡咯-2-甲醛、芳樟醇氧化物Ⅰ、3-(苯甲氧基)-1-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对薄荷-4-烯-3-酮、2-甲氧基-5-甲基-苯胺、1-辛醇、植醇、3-甲基-1H-吲哚、8-雪松烯-13-醇等物质是区分不同焙火程度武夷岩茶的主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宁  宛晓春  潘冬 《食品科学》2004,25(6):93-97
本文提取并分析了三种不同级别茉莉花茶的香气挥发性成分,讨论并确定了香气挥发油总量是决定香气浓度的基础;推测低沸点物质对香气的鲜灵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讨论了茉莉花茶香气成分与品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芳樟醇,乙酸苄酯,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为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份,并且前四种物质与香气的品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