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据不同乳化剂的功能特性,选出6 种乳化剂,考察其添加量对熟酱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离心后油脂析出率,选出效果最好的3 种乳化剂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佳的复合乳化剂组合,同时考察油脂添加量和乳化剂溶解方式对熟酱稳定性的影响。结论:单甘酯添加量0.4%、大豆磷脂添加量0.6%、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5%、油脂添加量25%,油溶解乳化剂时,油脂析出率为2.72%,熟酱呈金黄色,有光泽,酱香和油香浓郁协调,组织状态均匀稳定,无油酱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乳化剂、胶体和盐对奶茶离心沉淀率、油脂析出率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奶茶体系中,复合乳化剂中的单甘酯和琥珀酸单甘酯的质量比例为3∶2且总量为2.00 g/L、卡拉胶添加量为0.30 g/L、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0 g/L时,奶荼体系的离心沉淀率、油脂析出率明显降低,粘度增高,奶茶香味浓郁,口感饱满.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芝麻原酱、奇亚籽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制备低脂稳定型复合芝麻酱。以离心出油率和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乳化剂添加量、单甘酯与蔗糖酯复配比、搅拌时间、搅拌温度对复合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酱体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奇亚籽提取物可有效降低芝麻原酱10.82%的粗脂肪含量,当乳化剂添加量为1.6%、单甘酯与蔗糖酯复配比为2.6:1、搅拌温度71 ℃、搅拌时间9.5 min时,复合芝麻酱的出油率为2.61%,远低于芝麻原酱,感官品质更好。复合芝麻酱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黏度随温度变化缓慢,稳定性优于市售芝麻酱。  相似文献   

4.
以感官评分、剪切力和系水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蔗糖脂肪酸酯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乳化剂对乳化香肠品质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得到3种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为:单硬脂酸甘油酯0. 1g/kg、大豆磷脂1. 5g/kg、蔗糖脂肪酸酯0. 5g/kg,在此最佳配比下乳化香肠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提高水牛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乳化剂、胶体及盐对水牛奶油脂析出率、离心沉淀率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甘酯和蔗糖酯用量比为4:1且总量为1.5 ‰,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2 ‰,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 ‰时,水牛奶的油脂析出率、离心沉淀率明显降低,粘度提高,产品风味浓郁、口感饱满.  相似文献   

6.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 ̄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多菌株制曲混合发酵制备龙香芋酱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化龙香芋为原料,采用多菌株制曲混合发酵制备龙香芋酱,确定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制曲时间,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龙香芋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米曲霉、黑曲霉最佳制曲时间分别为48 h、60 h。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优化龙香芋酱的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0.45%,食盐水质量分数14%,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25 d。在此优化条件下,龙香芋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78 g/100 g,酱品滋味鲜美,酱香浓郁。  相似文献   

8.
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酶改性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油/水=1:1),调乳化液pH值分别为(3、5、7、9),常温下4h、80%3保温4h、分别添加0.1%NaCl和0.05%CaCl2,常温下放置4h后比较各乳化液的稳定性。添加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液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碱性或酸性较强条件下稳定性差。而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乳化液在pH值5~9下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在pH值3时亦保持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在温度80℃条件下,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在不同pH值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明显好于浓缩大豆磷脂。添加酶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和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保持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而高离子强度对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添加CaCl2的情况下,大豆浓缩磷脂几乎失去了乳化能力。在几种条件下,添加酶改性粉末大豆磷脂的乳化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价格相对低廉的磷脂酶A_1作为催化剂水解大豆磷脂制备溶血磷脂产品,反应体系简单,获得亲水性更好的溶血磷脂产品,拓展大豆磷脂在食品乳化剂中的应用范围。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等对溶血卵磷脂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大豆磷脂100g,反应温度65℃,加水20g[加水量20wt-%(底物质量)],加酶量120μL(加酶量12 U/g),反应时间80 min,获得的改性磷脂中溶血卵磷脂的含量可达9.87%。研究表明,加酶量对溶血卵磷脂含量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反应时间、加水量、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0.
芥辣酱具有独特风味,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然而国内芥辣酱加工工艺简单,风味单一,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芥辣酱的要求。另外,由于其较强的流动性,发酵芥辣酱的稳定性较差,所以需要对芥辣酱进行复配来增强芥辣酱体系的稳定性,该研究分析了大豆油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添加量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对芥辣酱感官评分和离心乳析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芥辣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大豆油添加量8%、黄原胶添加量0.1%、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添加量4%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0.4%,该加工工艺条件下,芥辣酱的感官评分为37.12分。另外,还使用了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法对芥辣酱进行杀菌处理,确定了最佳芥辣酱杀菌方式为微波杀菌1 600 W灭菌4 min,此时芥辣酱中的菌落总数为(3.07±0.11) log CFU/g, ITCs风味物质含量为(0.5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