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层织物的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层织物的经纬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纱线组成,各系统的纱线彼此交错相互重叠,织物组织较难分析。文章通过对这类织物两个具体例子的详细分析,找出组织图上有代表性的组织点的属性,由此介绍了多层织物的组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生产高附加值、高档次花式纱罗织物的设计方法和生产关键点.详细介绍了花式纱罗织物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的表示方法,其重点是绞经纱的经组织点必须与相邻地经纱的纬组织点相邻,生产中去掉常用的纱罗后综,由原来织造纱罗时形成三种不同梭口改为两种梭口,并利用改进后的张力调节装置取代纱罗后综.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扭绞产生的断经,而且减少了综页数量,可生产花形较为复杂的纱罗织物.  相似文献   

3.
四层任意换层织物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四层任意换层织物组织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四层织物结构特点的分析,认为四层任意换层织物组织以简单为宜,每个基础组织经纱的平均浮长尽可能接近,一般不设置接结点.设计时先由单层组织并为双层组织,再将两个双层组织都视作单层组织,合并为四层组织.指出:绘图前应该清楚地标明组织图里每一纵、横行所代表的纱线颜色,根据色经色纬的排列绘出组织图,从而确保所绘制的四层任意换层织物的组织图组织点及色纱排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设计织物组织,针对二重、夹芯、双层等纱线具有上下层叠关系的织物提出分层叠加法,根据织物自身具有的纱线上下层叠空间关系,以不同色相的深浅色组来表示不同织物层的经纬纱线,依次从下层、夹层到上层逐层叠色绘制。分别以织物CAD和Photoshop(PS)为应用条件介绍分层叠加法的绘制方法,并举例说明该方法在织物组织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使用织物CAD绘制时,由下往上依次叠加画出里层纱线及其交织规律、连接线、表层纱线及其交织规律;使用PS绘制时,各层纱线及其交织规律分别画在不同图层,按织物表里层关系调整图层上下位置。分层叠加法使织物组织绘制过程更加直观、清晰、便捷,有利于帮助设计者对织物的分析、理解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多层织物的组织可以通过重复使用双层织物组织图绘制方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杂组织复合在一起而求得,多层组织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连接各层的接结点位置。  相似文献   

6.
多层织物的组织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多层织物的组织可以通过重复使用双层织物组织图绘制方法,将2个或2个以上的复杂组织复合在一起而求得,多层组织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连接各层的接结点位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一种杌织物组织点的自动识别方法.先利用滤波窗口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解织物图像,经过合理的二值化和数学形态学处理,确定组织点的位置;再利用每行(列)纱线的平均灰度变化及单个组织点图像经纬向纹理特征,判断组织点类型,输出机织物的组织图.通过对平纹、斜纹和缎纹3种基本组织不同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识别出机织物组织点类型.  相似文献   

8.
织物中纬纱排列参数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基于机织物通常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纱线系统交织而成和纬分布相对均匀的特点,首先计算出织物图像沿纬纱方面的亮度值,再对亮度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和波谷提取运算,进而精确确定织物图像上纬纱所在位置和纬纱密度,从而有助于确定织物组织点的位置及识别组织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设计五层任意换层组织时,先由单层组织复合为双层组织,再由一个单层组织和另一个双层组织复合为一个三层组织,然后将双层组织和三层组织复合在一起形成五层组织.复合时双层组织和三层组织都视作单层组织.在表经和里纬的相交处填上分层符号.绘图前应该清楚地标明各层组织图里每一纵、横行所代表的纱线颜色,根据色经色纬的排列绘出组织图.当某一颜色的纱线安排在某一层时,这根纱线就应该配以相应层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六层任意换层组织的经纱平均浮长应尽可能一致,一般不设置接结点。设计时先由单层组织复合为双层组织,复合时在表经和里纬的相交处填上分层符号,再分别由一个双层组织加一个单层组织复合为一个三层组织,最后由两个三层组织复合为六层组织。每次复合的两个组织都视作单层组织进行复合。绘图前应该清楚地标明各层组织图里每一纵、横行所代表的纱线颜色,根据色经色纬的排列绘出组织图。当某一颜色的纱线安排在某一层时,这根纱线就应该配以相应层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张国辉 《纺织学报》2006,27(6):91-93
上机图设计对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分析了毛巾织物穿筘设计、联合织物各组织分界线两旁组织点的设计、花式纱罗纬纱起始位置设计对产品的影响以及组织点的配置对色纱显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经纱与毛经纱排列比为1∶2的毛巾织物将地经纱夹在2根毛经纱中间穿入筘齿可以使毛经纱受到的摩擦阻力小;联合织物应尽可能使不同组织的边界左右配置与经纬组织点相反;当需织物正反面显示不同颜色时,正面纱线的长经浮线应能盖住相邻反面纱线的短经浮线;花式纱罗织物在生产时绞经纱在地经纱某一侧需要开口的次数多时,起始时该绞经纱就应该安排在地经纱这一侧。  相似文献   

12.
机织物组织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机织物组织的自动识别,对织物表面反射图像进行纠偏和直方图均衡预处理,并按图像的经纬向灰度投影曲线实现织物组织点的定位。根据经纬向组织点灰度的相关性,求出织物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通过比较组织循环范围内组织点的灰度均值来确定组织点的属性,并以组织点的灰度方差对组织点的属性进行验证。实现单循环组织识别后,再对多个组织循环内的对应组织点进行验证,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织物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实现简单的机织物组织的准确识别,并能输出对应的织物组织图。  相似文献   

13.
弧形织物与局部管状织物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弧形织物和局部管状织物的特点、组织图及其形成原理,弧形织物在生产前需要特制专用的钢筘,利用钢筘上下移动而产生波形,纬向局部管状织物需要纬向局部管状组织与专用的送经机构来完成,经向局部管状织物只利用弹力纱作纬纱,配以经向局部管状组织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参数的机织物等效热导率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织物内部组织结构,将组织循环内纱线分布按规律分6类,包括交织点纱线重叠区域、经(纬)纱交替穿越区域、经(纬)纱悬浮区域、孔隙区域.通过截面积相等的方式将不规则纱线等效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通过分析组织循环内各区域纱线与空气分布情况,结合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串并联模型,建立各微元的等效热导率数值模型.在已建立的模型基...  相似文献   

15.
三维弹性机织物的结构与织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顺利织造三维弹性机织物,分析了三维弹性机织物的结构特点,认为按照确定织物的层数及外观形态、绘制织物的经向截面图、确定引纬顺序、设计穿综图和穿筘图、确定纹板图和组织图、计算总经根数的顺序,可实现顺利织造.并指出在织造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纱线、采用分层定位装置、控制吊综高度、采用多织轴、采用全开梭口、采用多只梭子织造等.  相似文献   

16.
探讨影响网格状稀疏织物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测试不同组织、不同纱线号数和不同经纬密的多种机织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并反复对比分析了组织、纱线号数、摩擦因数和经纬密对网格状稀疏织物滑移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纹组织织物的滑移阻力明显大于方平组织织物;在一定范围内,织物的滑移阻力随纱线号数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经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认为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测试分析结果为建立织物滑移阻力预测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从织物自身组织结构方面优化纯棉织物的折皱性,首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并制备织物,利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棉织物经、纬向和总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分析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组织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实测值绝对误差不超过0.61°,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经纬纱捻度、线密度对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可通过提高经纬纱捻度、降低经纬纱线密度来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18.
芦山纱织物表面均匀分布稳定清晰的纱孔,呈现若隐若现的亮点而独具特色。文章对芦山纱独特的二绞二罗组织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织物表面的细小纱孔和独特亮点等特征,并基于芦山纱以基础组织为地、罗组织为花的组织特征,进一步采用棉纱作经纬原料,以变化斜纹组织为地组织,三绞三罗组织为提花组织,研制了三绞三罗织物。根据不同经纬线密度的配置试织试样,对其进行织物悬垂性、折皱回复性、拉伸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纬原料线密度配置与罗组织分布对织物的抗折皱性和拉伸强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飞机救生系统降落伞用单向弹性绸织物的设计及生产工艺。该织物采用高强锦纶丝为经纱,锦/氨双包丝为纬纱;以平纹组织为地,以重平和方平组织加筋,外观呈格子状;织物的纬向弹性良好,具有随气流冲击载荷作用的变化产生变形来调节透气量大小的性能,在130、1 500、3 000 Pa压差下透气量分别为289、2 577、5 015 L/(m2.s);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也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完全满足飞机救生系统用降落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