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携全球领先科技 共创中国半导体行业辉煌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测试公司——惠瑞捷半导体科技公司日前宣布,在从安捷伦科技公司分离后,惠瑞捷在中国的机构——惠瑞捷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张江科技园区。惠瑞捷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表明了该公司长期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惠瑞捷希望把世界一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带到中国半导体的供应链中,通过与广大客户密切合作,致力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36(4):29-29,31
<正>日前,普华永道科技中心策略科技服务部总监爱德华发布了一份旨在为国际半导体巨头如何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的报告,其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了如下描述:“中国带动了90%的全球半导体消费的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也是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英飞凌科技连续八年位居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榜首。据IMS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10年,英飞凌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11.2%的份额,领先于东芝(6.8%)、意法半导体(6.5%)和三菱(6.5%)。IMS Research的市场调查表明,英飞凌在分立式功率半导体细分市场上拥有8.6%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肯定在该市场上具有明  相似文献   

4.
预测了2006/200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及半导体设备市场。20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率为8%~11%,2007年为10%~11%。200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率为18%,2007年为10%以上。200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长率为30%,2007年为31%。2006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率为78.11%,2007年为1%。  相似文献   

5.
《今日电子》2004,(6):107-107
瑞萨科技公司(Renesas Technology)宣布针对中国这一巨大的半导体市场将加强销售及本土设计开发力量,着手推进“大中国工程”(Greater China Project.GCP)项目。此项推进将全面启动瑞萨科技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战略规划,井将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成电路》2007,16(1):12-12
2006年11月29日,惠瑞捷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张江科技园区。惠瑞捷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表明了该公司长期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惠瑞捷希望把世界一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带到中国半导体的供应链中,通过与广大客户密切合作,致力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波及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规模下降至682亿美元,较去年下滑6.8%。相对于过去儿年保持强劲增长的中国半导体市场来说,这是很大的降幅。针对该危机,瑞萨科技(以下简称瑞萨)以稳扎稳打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汽车电子制造业在中国迈入快速成长期。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数量在逐年递增,而汽车也从最基本的单纯驾驶功能逐渐向ETC、引擎控制、安全气囊、汽车导航等高功能化方向发展。当前的汽车中搭载了超过30 ̄100个MCU,中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正在逐渐扩大。近期,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汽车电子产品与技术展览会(AES)”上,瑞萨科技展示了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及技术研发现状和未来的事业规划。目前,瑞萨科技MCU全球占有率第一,基于此,其在全球汽车电子领域获得了7%的市场份额,在日本国内的占有率则为23%。瑞萨内置闪存的MC…  相似文献   

9.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中国半导体市场2002年增38.2%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半导体市场在2002年取得38.2%的增长,继续保持亚太区最大半导体市场的地位。英特尔公司仍是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取得良好业绩的200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表现尤其耀眼,跨国半导体巨头在中国找到了新发展空间,进而带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再次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到2004年年底,中国国内有近50家晶圆制造厂,102家IC封测和IC装配厂,457家IC设计公司.2004年中国国内半导体业产值为364亿元人民币,大约为44亿美元,其中封测占了50%以上,晶圆制造占30%,IC设计不到20%.中国国内半导体市场的规模在2004年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前20大厂家就有225亿美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低迷之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景气周期是否就要来临?在经历了近5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能否继续保持40%以上的增速?在日前举行的IC China 2005高峰论坛暨北京国际微电子论坛上,与会嘉宾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半导体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性能而非速度将成为竞争的焦点,新的应用将驱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复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但是必须处理好产业政策、产业链配套、自主创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卢玥光 《半导体技术》2005,30(1):19-20,23
[编者按]2004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有成就的一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迅猛发展已引起全球的关注.然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热闹"之余,如何解决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紧缺以及科技创新,保证产业在"热"而"有律"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半导体从业人员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市场调研公司ICInsight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中国半导体生产规模还相对较小,但中国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05年却增长了32%,达到408亿元,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区性半导体市场。市场分析公司IDC也表示,未来5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以2倍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增长速度增长。中国市场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在今年的SEMICONChina期间,浓郁的全球化色彩也印证了这一点。1中国市场成为竞技舞台在中国市场,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对市场的贡献毋庸置疑,已经是连续3年参加SEMICONChina的Aviza公司在今年的SEMICONChina期间宣布,已经收到中芯国…  相似文献   

15.
《数字通信世界》2013,(4):31-31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存储技术是美光科技的立业之本,构成了美光科技的核心竞争力。美光科技拥有众多的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为无线移动设备提供最优化的服务支持。随着更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需要更大的记忆存储量,美光科技将致力于带动未来几年移动半导体市场持续健康增长。这种增长将首先体现在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瑞萨近日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期望到2010财年之前,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100%,并且MCU(微控制器)、电视用LSI(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汽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的产品市场份额同步扩大100%.这一系列宏伟目标,主要从销售、设计与制造三方展开.  相似文献   

17.
邵虞 《电子产品世界》2007,(3):24-26,28
15年来始终稳居世界半导体公司龙头老大的Intel公司,只在2001年世界半导体市场狂跌32%之际营收曾跟着滑落21%,随后连续4午保持增长态势.可是,当2006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增长8.5%的背景下,Intel的营收却又下降了9.5%,利纯更陡挫42%,降幅不小.  相似文献   

18.
新闻     
2003年亚太地区半导体制造业将增长23%近日市场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2002年亚太地区领先全球半导体制造业,占全球市场总额的78.1%,中国内地的半导体制造业在过去几年表现强劲。2002年中国内地是唯一取得份额增长的市场,增幅为2.1%。同时Gartner还指出,预期亚太地区半导体制造业在2003年将增长23%,收入将增加到100亿美元,半导体市场可望在第二季度取得稳健增长。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的半导体制造设施使用率将达到75%,而晶圆出货量及平均售价的季度增幅分别上升26% 和2%。 www.gartner.com英飞凌助华为支持4公里长距离服务英飞凌(Infineon)…  相似文献   

19.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由于第三季度强劲增长,中国半导体市场2007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iSuppli预测的15%的增长率。200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8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2%。中国半导体市场2007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从2006年的450亿美元增长到520亿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年收入首次突破500亿美元。第三季度中间市场的强劲  相似文献   

20.
黄友庚 《中国集成电路》2006,15(4):55-57,77
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和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06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于2006年2月23—24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年会参会代表近六百人,主要参会代表来自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网络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整机厂商及政府主管部门等。年会以“新兴市场发展”为主题,以“引导市场发展推动应用创新”为宗旨,与会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信息产业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赛迪顾问半导体事业部、瑞萨科技公司、Free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