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铅Fe-Pb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苏联Fe-Pb系CTK-ЖC型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基础上,研制了低铅中温变换催化剂 ,并与Fe-Cr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合成氨厂的变换岗位是将原料气中的CO与水蒸汽作用转换成CO_2和H_2,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首先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变换催化剂是Fe-Cr系催化剂,国外称为高温变换催化剂,国内称为中温变换催化剂。随着合成氨工业的发展,60年代以来,开发了Cu-Z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和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Co-Mo系催化剂具有活性温度低、耐硫无上限、有机硫转化率高等特点,近十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在中、小氮肥厂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应用。B_302、B_303宽温耐硫  相似文献   

3.
合成氨生产中的变换工序,目的是除去一氧化碳的同时获得氢。通常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或者先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而后采用铜锌系低温变换催化剂。近年来又发展另一类变换催化剂,即钼系催化剂[1]。钼系催化剂的活性组份除硫化钼外,还有硫化镍,硫化钴或硫化铁等。制成的催化剂呈氧化物状态。活性组份经过硫化转变成硫化物后对一氧化碳具有显著活性。钼系催化剂具有下列特点:(1)能耐高浓度硫化氢和有机硫化合物,而且原料气的硫化氢含量越高,这类催化剂的活性越好,因而适用于高硫原料气,特别对于重油部分氧化急  相似文献   

4.
低铅Fe-Pb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原苏联Fe-Ph系CTK-MЖ型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基础上,研制了低铅中温变换催化剂,并与我国Fe-Cr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我厂老系统是我国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设计的一套中型氮肥装置,净化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触媒"流程(中温变换、低温变换和甲烷化).变换系统中温变换炉采用的是铁铬系催化剂,低温变换炉采用的是铜锌系催化剂.1998年为降低变换系统的蒸汽消耗,合理分配热量,将铁铬系催化剂改为了钴钼系催化剂,流程也由中低变改为了全低变流程.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氧化碳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方向。对比了铁系高温变换催化剂、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钴钼系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以及二氧化铈基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使用条件;阐述了上述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B112型中温变换催化剂具有耐硫、低温活性和节能的特点,在工艺气H_2S<1.2克/标米~3下能正常操作,从已采用该型号催化剂的工厂实践表明:变换工段吨氨蒸汽消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Fe-Mo系B112型中温变换催化剂与Fe-Mn系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组合使用为氨厂进一步降低变换出口CO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铁铬系中变催化剂用于工业生产已有七十余年,有关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国内外已作过大量工作和报道,而对于铁铬系中变催化剂重复氧化还原问题,仅限于物理特征变化的研究。至于国产中变催化剂的还原、氧化过程的动力学规律问题,尚未见报道。本文是通过试验研究了解国产B108铁铬系中变催化剂反复氧化还原后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9.
李彦兴  单亚军  鞠生兰 《大氮肥》2012,35(6):410-412
介绍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装填及硫化、变换工序流程,分析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运行状况和第一变换炉催化剂的更换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B107型中温变换催化剂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和化肥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适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以及石油化工中的一氧化碳变  相似文献   

11.
德国BASF公司开发的催化剂早在1913年就应用于合成氨生产工艺的一氧化碳变换装置中。1968年又将钴钼催化剂用于日产450吨合成氨厂的一氧化碳变换炉中。近年来BASF公司开发的K 8~11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和K 6~10铁铬系催化剂在不同工艺上应用都取得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变换工艺的不断发展优化,对变换催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Co-Mo系变换催化剂的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判断催化剂活性好坏,以及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表明:该变换催化剂能够广泛应用于煤化工工艺,耐硫、较宽的活性温区、强度高、易硫化。在运行中应能够判断催化剂活性好坏和正确分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优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崔芳  李继德 《工业催化》1995,3(1):28-30
实验室研究了添加氧化铝对中温变换催化剂堆密度、机械强度、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氧化铝可明显改善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艺馨  曾建桥 《小氮肥》2013,(12):24-26
0前言 全低变工艺和中低低工艺在国内已应用多年,前者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后者高温段采用Fe-Cr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低温段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由于催化剂组成上的不同,在工业应用中产生了工艺流程、使用条件及工艺参数上的差异,人们对这2种工艺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最近,笔者到江苏某厂对该2种工艺进行了考察、对比和总结,以期为合理选择变换工艺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单醇生产中的变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醇生产的变换工序中CO的变换反应为浅度变换,反应的汽气摩尔比(R)较低。在此条件下Fe-Cr系中变催化剂易产生过度还原反应、F-T反应等副反应,导致中变催化剂反复相变,强度下降,使用时间短,影响了甲醇的生产。而Co-Mo系低温变换催化剂却不存在此类问题,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二、三段式变换工艺,该类型的工艺各有特点,其能耗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耐硫变换催化剂虽然早已开发,但到近年才用于生产。我们知道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大部分是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变换反应除去的: CO H_2O(g)=CO_2 H_2 Q 少量残余的一氧化碳再用其它净化方法脱除。作为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所用的催化剂,由于活性温度不同,工业上使用铁-铬系高温变换(350~550℃)及铜-锌系低温变换(180~280℃)两种类型。但是这些催化剂的耐硫性能较差,不适用于含硫原料气中一氧化碳的变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制约CO变换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具体结合我厂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在壳牌煤制氢变换装置中的运行实践,提出了变换耐硫变换催化剂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中低低变换中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反硫化原理及反硫化的影响因素,并论述了半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低变入口汽气比及低变催化剂热点温度,对低变催化剂反硫化影响的数据关系。  相似文献   

19.
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成功给变换工艺带来一次大的变革。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公主公主岭市催化剂厂先后研制出JB302、JB303、JB303-5等Co-Mo系列耐硫变换催化剂,并在全国100多家中、小氮肥厂成功的应用于中串低、中低低、全低变工艺中及首次在中型氮肥厂净化工艺的“三催化”流程中成功的代替Cu-Zn系低压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煤化工行业对能源的消耗较大,但近年来在国家倡导的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方针下,煤化工行业也逐渐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到了实处。在煤气化变换过程中,许多企业采用了钴钼催化剂,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变换装置的煤气为部分变换,煤气化变换反应工艺采用低温耐硫变换工艺,使用的催化剂为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根据工作经验,并结合钴钼催化剂的使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