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庆光 《石油机械》1990,18(7):31-34
<正> 川东矿区从开始使用三缸单作用钻井泵以来,由于配套灌注泵使用不正常,直接影响了对三缸泵的可靠性、运转寿命和技术性能的恰当评价。 为了有效地改善钻井泵的吸人条件和进一步搞好钻井液的净化,矿区将钻井液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长庆油田油井埋藏深、单井产量低,为降低作业成本,研制了定筒式顶部固定、机械与皮碗双密封的双卡式杆式泵。现场应用5 000口井,试验结果表明:杆式泵检泵周期约为管式泵的2/3,井下作业总量较管式泵高15%,起油管比例达到70%。杆式泵自身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杆式泵支撑总成、泵阀结构以及支撑总成与油管配合尺寸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杆式泵产生故障的原因,只有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才能真正发挥杆式泵优势。  相似文献   

3.
核桃壳过滤器泵洗式滤料再生技术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核桃壳过滤器用于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 ,虽然过滤效果比较好 ,但也存在容易堵罐和跑料的现象。通过对核桃壳过滤器进行改造 ,采用泵洗式滤料再生技术代替搅拌式滤料再生方式 ,不仅克服了搅拌式核桃壳过滤器存在的问题 ,而且性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具有滤速高、反冲洗彻底、反冲洗水量少、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是比较理想的核桃壳过滤器滤料再生技术。该技术国外于 80年代开始使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泵洗式核桃壳过滤器 ,技术已十分成熟 ,且代表了过滤器反冲洗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国内 ,江汉油田设计院1989年…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桩西测油井特点,选用两种微生菌种Para-Bax.s和Ben-Bac。介绍了这两种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机理,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三缸单作用钻井泵配合灌注泵使用,能获得良好的吸入性能已为实践所验证。虽然我国在灌注泵技术发展上取得很大进步,但现场使用的效果还不甚理想,有些参数设计和结构尚需探讨,全文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稠油或特稠油一般采用热力及有杆泵进行开采,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能源消耗大,且设备运行寿命短。该文介绍委内瑞拉OrinocoBelt和Boscan两油田采用电潜泵开采稠油的现场试验情况,并对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注入降粘剂,使原油产量增加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估,证明该方法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可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φ56mm串联式三腔抽油泵研制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井动液面降低,使用电潜泵提液不经济,而用有杆大泵又难以实现深抽的情况,设计了56mm串联式三腔抽油泵。这种新型抽油泵由两台56mm泵通过特殊部件串联而成,靠中间密封装置将两泵分隔成三个工作腔,生产中可交替吸、排液,使泵连续抽油;设计有两组独立的进、排液系统,在两油层中间加装一级封隔器,可实现油层的分层开采,有效地解决层间矛盾,发挥潜力层作用。在不改变地面抽油设备的情况下,该泵深度可下到1400m以下,且达到83mm大泵的排液量,通过现场17口井的试验,取得了深抽提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桩西油田的油井特点,选用两种微生物菌种Para-Bax.s和Ben-Bac。介绍了这两种微生物菌种的作用机理,应用条件。通过10口油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两种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清蜡、防蜡作用,对碳链具有一定的分解作用,增产节能效果明显,有效率80%,平均单井日增油2.1t,增幅达24.6%,累计增油2181t,有效期长,产出投入比为3.9∶1,该项试验首创了微生物采油处理深井、高温,高含蜡原油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通过分析现有离心式灌注泵难以解决泥浆泄漏的原因,指出了泵轴旋转中心线与轴封内孔中心线不重合以及泥浆内含有磨砺性固相硬颗粒是引起径向接触式软填料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改进泥浆灌注泵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抽油井内井液流动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认为井液流动中除了有效能量转换外,还必然存在无效的能量损失,从而合理地解释了IPR曲线的正确性。指出能量补偿装置是一异型单作用活塞泵,其吸入过程与普通抽油泵的吸入过程是一致的,作为异型活塞泵的补偿装置不可能突破容积式泵吸入的规律,不可能吸入处于绝对真空环境内的液体。对室内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指出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说服力不强。提出了加挂补偿装置的抽油泵抽油时产量变化的判定原则,而补偿装置作为抽油泵的灌注装置对泵的吸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参数设计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3):36-40
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油机能量补偿装置(简称补偿泵)的设计要点,并指出补偿泵的最佳参数设计要根据具体井况确定。提出了目前补偿泵使用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评价补偿泵的工业试验数据,同时再一次讨论了补偿泵与采收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14.
姚春冬  邹萍 《石油机械》1996,24(1):34-37
通过对复合活塞的受力分析,导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抽油机悬点载荷、曲柄轴净扭矩、电动机实耗功率及抽油机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可使抽油机悬点最大载荷下降、悬点最小载荷增加,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下降、负扭矩减小,电动机实耗功率减少,系统效率提高。指出安装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后应对抽油杆下部采取有效扶正措施,防止下冲程时抽油杆柱下部失稳。  相似文献   

15.
龚伟安 《石油机械》1997,25(2):43-47
阐述和回答了有关能量补偿泵的几个核心问题:1.采油过程中油层能量的基本关系;2.油层对动液面作功问题及增产机理;3.抽油机与补偿泵的能量转换问题;4.补偿泵吸入方式问题。指出补偿泵增产的理论基础是油层要对动液面作功,增产方法是不让油层对动液面作功,利用抽油机一段空行程作动力,使一个举升液体的弹簧往复泵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压井作业会造成地层损害而降低油井产能以及由此导致修井费用增加的问题,推广应用了ZSX—1 型带压检泵装置。装置由油管悬挂密封装置、井下开关、单流泄油器、进油接头、防顶器和加重管等组成,可在套喷生产情况下正常起、下泵,有效地防止井喷,避免油层损害。文南油田35 井次的应用表明,这种装置使用效果较好,对稳油控水,保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产能和维持油井潜力起到重要作用,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是文明施工作业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井动液面降低 ,使用电潜泵提液不经济 ,而用有杆大泵又难以实现深抽的情况 ,设计了 ψ56mm串联式三腔抽油泵。这种新型抽油泵由两台 ψ56mm泵通过特殊部件串联而成 ,靠中间密封装置将两泵分隔成三个工作腔 ,生产中可交替吸、排液 ,使泵连续抽油 ;设计有两组独立的进、排液系统 ,在两油层中间加装一级封隔器 ,可实现油层的分层开采 ,有效地解决层间矛盾 ,发挥潜力层作用。在不改变地面抽油设备的情况下 ,该泵深度可下到 140 0m以下 ,且达到 ψ83mm大泵的排液量 ,通过现场 17口井的试验 ,取得了深抽提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公司三催化装置停工检修,50 000kt/a常减压蒸馏装置陆续降量。原油处理量从50 000Kt/a降低到了30 000Kt/a。伴随降量,电脱盐装置操作参数亦有较大变化。本文着重从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角度对降量后电脱盐操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恢复处理量后操作上的调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抽油泵能量补偿装置的机理与试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6,24(5):45-49
针对国内有人提出的带能量补偿装置的深井抽油泵(简称“补偿泵”)可以不需要动液面进油的观点,在对常规抽油泵和补偿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比较后认为,这两种泵抽油时都要动液面作功,都需要有沉没度。指出采用采油指数概念计算补偿泵的增产量,把机械能量与油层天然能量相提并论是不正确的。采用单相流状态的产量和压力服从直线性IPR曲线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国内使用补偿泵的油井生产数据的真伪性。对采用抽油泵的抽油井动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