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供给边界压力预测底水突破前水锥参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已建立的射孔段下部底水渗流预测模型中单纯采用球面流描述的缺陷,提出了射孔段下部的渗流是从径向流逐渐过渡到球面流的,并假设原始油水界面压力等于供给边界处的压力。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临界产量、水锥形态以及优化射孔长度的数学模型。对油井的射孔长度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按照最优射孔段生产能够显著地提高油井的临界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数针对底水锥进的研究其基本假设为油水界面至井底的压力梯度是一定值,即垂向单位距离的地层压降相同,不符合主要压降存在于井底周围的实际认知。为了准确计算底水油藏生产中实际压力分布规律及油井见水时间等问题,针对底水油藏部分射开井生产特征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分离变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部分射开井的真实压力分布,准确计算了水锥形态和见水时间,并分析了油井产量以及垂向渗透率对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和水锥形态的影响。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计算所得油井见水时间误差更小,并分析发现油水界面至井底的压力梯度变化整体呈“L”型;随着油井产量的减小,油井见水时间延长,水锥变“窄”;垂向渗透率越小,相同产量下水锥锥进速度越慢,水锥锥体变小,该方法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相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于不同含水、流压和静压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公式,并用埕北油田30套系统试井资料对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达到-0.1%;同时指出,pwf=2/3ph是油井的临界流压;当pwf<2/3pb时,油井产量随流压的降低而大幅度降低.临界流压是地层的特征参数,不随地层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底水锥进的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Boyun Guo等人使用的底水锥进模型引入了射孔长度对临界产量的影响,所以可用于优化底水油藏的射孔段长度。但这一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单纯采用半球面流研究射孔段下部的流动,这已经超出了半球面流的应用范围。本研究用径向流和半球面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底水锥进,并且假设原始油水界面是受产量影响的变压力边界,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适用于底水不活跃油藏的临界产量、最优射孔长度、水锥形态的表达式,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研究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底水油藏开发的过程中,油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难题。底水油藏由于存在底水,底水的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产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而导致油井关井。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希望尽可能延缓油井的见水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和临界产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合理的隔板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计算出底水油藏设置隔板半径时存在最优值。通过实例证明,当油井的隔板半径设置为合理半径,油井以临界产量生产时,油井的见水时间最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含水和压力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相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于不同含水、流压和静压条件下的油井流入动态预测公式,并用埕北油田30套系统试井资料对该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达到-0.1%;同时指出,P_(wf)=2/3 P_b是油井的临界流压;当P_(wf)<2/3 P_b时,油井产量随流压的降低而大幅度降低。临界流压是地层的特征参数,不随地层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作为确定油井合理生产制度、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控制油井过早见水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计算其大小在底水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以底水油藏底水脊进机理为基础,借助底水油藏直井底水锥进渗流理论,考虑水平井筒周围椭球形等压面,利用椭圆流原理以及发展矩形族方法推导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与对比,新公式计算结果与修正Chaperon模型临界产量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说明新公式准确性较高,而Giger-Karcher模型、程林松-范子菲模型、窦宏恩模型由于假设条件与底水油藏实际渗流模式不符,最终导致临界产量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敏感性分析表明临界产量随着油层厚度、井筒位置与油层厚度之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底水气藏开发效果,防止底水过快锥进造成气井水淹停喷,改进目前水锥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首次建立了考虑地质油藏特征及计算参数随生产时间变化的动态水锥临界产量等效数值法,通过关键参数选取与适用性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相比解析公式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并科学论证了强底水气藏初期合理采气速度应低于5%。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动态水锥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将气井产量控制在动态水锥临界产量之下可以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井口油嘴多相临界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口油嘴用于监测和控制油井产量.并保护油层不受地面压力波动的影响,高压气、水系统实验表明;在分析多孔口油嘴实验数据时不能使用一般关系式。为预测亚临界流动和临界流动间的变换,用两相均匀混合物声速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非均质底水油藏临界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底水油藏由于底水存在,给油井生产带来严重的产水问题,常表现见水早、无水采油期短,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的特征,从而导致油藏的采收率低.临界产量是避免水锥突破油井的允许的最大产量.当产量大于临界产量时,底水必然突破,油井见水.因此,对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预测十分重要,目前,底水临界产量预测方法的假设条件往往是均质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地层,而实际油藏,沉积体系内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在Dupuit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采用概率分布函数的方法,对临界产量公式进行了改进.对不同的渗透率纵向分布情况进行公式推导和计算,总结出底水油藏的非均质性对临界产量的影响规律.在平均渗透率相同的情况下,正韵律地层临界产量高于均质油层,反韵律的临界产量最低;按均质地层计算的临界产量,用于开发正韵律沉积地层时,该值低于实际临界产量值,因而不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用于开发反韵律沉积地层时,该值高于实际临界产量,则会出现底水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气井井筒流动是一降温、降压过程,如果产量过低就可能产生井底积液而影响产能。文章以部1-2井为例,以压力校正后的二项式产能方程作为流入动态方程、气井垂直管流方程作为流出动态方程,绘制了从原始地层压力到废弃地层压力之间的流入动态曲线及不同井口油压的流出动态曲线。对气井排液临界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管尺寸是影响临界流量的最敏感因素,对于低产气井,使用小油管生产是非常有意义的。将气井排液临界产量曲线绘入节点分析图中并相互结合以确定气井在整个开采过程中的合理产量,方法直观、实用。  相似文献   

12.
气井井筒携液临界流速和流量的动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有水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和流速对于气井配产及积液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寻找适合本气田的预测模型外,还要考虑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在井筒中出现的位置。为此,通过对携液临界流量和携液临界流速沿井筒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携液临界流量与沿井筒分布气井的产液量有关,其变化直接改变了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产液量较小时,井筒的温度损失较大,压力损失较小,温度变化对携液临界流量的分布起主导因素,而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温度损失逐渐减小,而压力损失逐渐增加,压力变化逐渐成为影响携液临界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携液临界流量沿井筒分布曲线出现的拐点,就是压力变化起主导因素到温度变化起主导因素的转折点;产液量较大时,最大携液临界流量往往出现在井底。研究表明,在计算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时要算出沿井筒每个位置的携液临界流量值,并以较大值作为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井下节流临界状态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界状态参数,尤其是临界压力比,这是天然气井下节流嘴设计计算以及判断节流嘴内是否达到临界流动,能否实现气井稳产的关键数据。以往对天然气井下节流临界流动状态的判别往往基于经验公式。由于井下节流,节流嘴上游压力的不易测得,使得临界流动状态判别困难。以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井下节流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指出实际临界压力比要小于理论临界压力比,理论临界压比只是临界流状态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进而提出了临界状态判别的新方法,即用临界流动的原始定义(即马赫数)来判定。若节流嘴出口处的马赫数大于1,则说明流动已处于超临界状态,在节流嘴的最小截面处即喉部可以达到临界流动;若截面2处的马赫数小于1,则节流嘴中流动处于亚临界状态。该方法物可有效的判别井下节流的流动状态,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完成节流嘴入口处、井底的气体流动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油田套管损坏的压力与压差联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萨中地区是套管损坏的多发区,套管损坏集中在标准层附近,并且成片发生。经现场应力测试,室内岩心实验,对比已发生套损区地层的应力、压力、压差。分析认为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萨中区近年来发生的套损主要集中在压差显著区。应力、地层压力、地层压差(相邻区块)的联合作用机制是诱发油田套损的主要原因。当地层压力大于原始临界压力时,没有压差作用也会发生套损;当地层压力小于原始临界压力时,则必有压差作用才会诱发套损。防止套损发生不仅要稳压、控水,而且需要保持注采平衡,以免相邻区块存在显著压差。这一理论在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萨中区标准层套损治理中已收到显著成效。图3参5(刘建中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换大泵方案设计中,油井产液量的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引入临界流压的概念。产量预测时,所选取的预测流压值都不能低于不同区块相应的临界流压,改变了以往把流压降得越低,产量越高的错误思想,使得预测结果更接近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6.
试油井产量折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试油折算产量的条件尽可能的相同,增强试油产量的可比性,消除地面计量的人为误差,研究了试油求产时井底流压的变化规律,认为采用油柱在油管内上升的流压变化速率来折算产量更趋于合理,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地层真实产量.该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试油周期选定不合理、地面计量误差,以及试油工艺不同、储层条件差异带来的试油产量误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的开采,储层段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若保持生产压差不变,必然会导致油井出砂,为了防止油井出砂而影响油田的产量,研究压力衰减对临界生产压差的影响就显得尤为晕要。以岩石力学中岩石的破坏准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临界生产压差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压力衰减后的临界生产压差计算模型,并结合油田的实例,计算了原始地层压力下的临界生产压差与压力衰减后的临界生产压差并绘制图表进行对比,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地层压力的逐渐衰减,临界生产压差逐渐变小,这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油田的实际生产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筒射孔完井变质量流动压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平井产能和向井入流剖面的因素很多,水平井筒沿程压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水平井筒生产实际,在大庆多相流试验环道基础上,设计了壁面注入系统和变质量流动试验段,针对射孔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单相和两相变质量流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水平井筒沿程压降随注入比变化,并且存在临界注入比,当注入比超过临界注入比时,压降随着注入比增加显著。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当超过临界注入比后,射孔孔眼下游出现流动分离,混合压降开始起作用,从而引起压降的显著增加。油水两相变质量流动除了受注入比影响外,还受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在高流量条件下,40%含水率时压降最高,流型为分散流型;低流量下,压降随含水率变化不大,流型为分层流型。该研究结果对完井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D油田的第一口井DST5压力曲线显示可能存在"压力衰竭",解释过程中边界模型选为多条不渗透边界,这与本地区的地震、地质认识相矛盾。从地震和地质的研究成果、PPD函数和区域压力系数三个方面分析,否定了不渗透的边界模型。研究表明,测试资料所显示的测试过程中似乎出现了"压力衰竭",事实上只是一种假象。从岩性物性和初开井时间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压力衰竭"假象的根本原因。建议试井解释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此类储层的测试,应该采取延长初开井时间、降低泥浆比重、采用井下关井等措施,避免出现"压力衰竭"的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