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梯工业》2005,6(2):45-45
该系统操纵盘设置在各层站候梯厅,操纵盘号码对应各楼层号码。乘客只需在呼梯时登记目的楼层号码,就会知道应该去乘梯组中哪台电梯,从而提前去厅门等候待乘客进入轿厢后不再需要选层,轿厢会在目的楼层停梯,由于该系统的操作便利性及结合强大的计算机群控技术使得候梯和乘梯时间缩减。该系统的关键是处理好新召唤的候梯时间对原先已安排好的那些召唤服务时间的延误问题。  相似文献   

2.
尹玉琴 《中国电梯》2014,(18):40-41
1 目的层群控的介绍 电梯群控系统的控制策略需要越来越多的派梯信息对电梯系统进行派梯控制,以使电梯系统达到更优的性能指标,进一步满足电梯系统管理者以及乘客的需求。1997年,迅达电梯公司采用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电梯乘客目的层客流管理系统”,该电梯系统的选层信号盘改在电梯轿厢外的候梯厅内,乘客在候梯厅通过楼层按钮盘选择自己要前往的目的楼层,电梯管理系统将所有选定的内呼信号进行存储并统一进行派梯规划,群控派梯中心得到派梯结果后,在选层盘或显示系统中给出信号通知客人到该指定梯等待。  相似文献   

3.
最近,缩短候梯和乘梯时间,作为用户的需要被列为首位。为了缩短候梯和乘梯时间,可考虑使电梯高速化和增加电梯设置台数,但受到投资费用和能源效率的限制。为此,日本三菱电机(株)开发了可应对轿厢内乘客人数(载荷大小)而运行速度可变的最大限度利用驱动机器能力的“可变速电梯系统”。  相似文献   

4.
闫冬梅 《中国电梯》2004,15(10):36-37
采用心理性时间评价方式来控制梯群的运行是一种新的电梯群控设计方式。统计表明,乘客候梯的焦虑感与候梯时间成抛物线关系,如图1所示,最小等待时间调度算法属于心理候机时间评价方式,它是根据所产生的层站召唤信息及各电梯当前运行情况.通过计算,预测各电梯应答时间,从中选择应答时间为最短的电梯去响应召唤。  相似文献   

5.
乘客乘梯时因突然停电或其它原因导致被困且轿厢照明失效,如果轿内应急照明再失效,轿厢内漆黑一片,肯定会引起被困人员的焦煤不安甚至恐慌,容易造成被困乘客的过激行为,乃至发生不该发生的伤亡事故。因此,当乘客被困电梯时,如何能确保轿厢内有一定时间的紧急照明,使乘客在第一时间与外界取得联系并得到及时救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朱德文 《中国电梯》2012,(16):40-43
LTb电梯是在高层建筑物中新近开始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梯种,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LTb电梯系统运行参数在大楼各层相同和各层不同条件下,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证明了其可能停站概率Pb用单轿厢可能停站数,和服务楼层数n的表示公式,并进一步提出和证明了用轿厢乘客人数,和服务楼层数口表示的公式;阐述了上述公式的工程应用;并给出了LTb电梯和其他多轿厢电梯的使用比较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群控调度效率.通过改进电梯外呼信号源.使电梯外呼信号内选化.从而使乘客要达到的目标层信号提前进入控制器。在乘客未进入轿厢前完成派梯.按照最优控制调度原则分派电梯接送乘客.采用智能控制调度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通过与普通外呼信号的群控电梯对比分析.仿真模拟运行实验表明.平均候梯时间减少.群控调度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德文 《中国电梯》2013,(24):38-41
LTb电梯是在高层建筑物中新近开始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梯种.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LTb电梯系统运行参数在大楼各层相同和各层不同条件下.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证明了其可能停站概率忍用单轿厢可能停站数fi和服务楼层数n的表示公式,并进一步提出和证明了用轿厢乘客人数r和服务楼层数n表示的公式;阐述了上述公式的工程应用;并给出了LTb电梯和其他多轿厢电梯的的使用比较例。  相似文献   

9.
丁广民 《中国电梯》2010,(19):51-53,69
2008年某小区一名乘客乘坐1台20层20站的电梯下楼,该电梯于2002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电梯到达1层后停止,门开启,但当乘客准备离开轿厢时,轿厢却在开门状态下开始向上移动。乘客试图挤出轿厢时被厅外的司梯工发现并制止,此时电梯加速上行并发出碰击和摩擦声响,最终在电梯;中顶、对重撞击缓冲器后停止。该事故导致女乘客胸椎骨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梯》2004,15(22):37-39
为地下室提供电梯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是高成本的麻烦事或者仅仅是被认为为大楼内主要入口及地面以上楼层服务的普通电梯系统的附属功能.而普通电梯系统的这种服务被认作是电梯设计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要为大楼内几乎所有的人员提供交通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室作为这种主要行程的很小的一部分.却增加了乘客的候梯时间.并且当电梯满载直驶或者停站时电梯内已有乘客只允许少量乘客进入时,会使等候在主入口的乘客感到恼火。然而基于多种目的且地下室是大楼的组成部分因而绝不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11.
周立新  邹萍 《中国电梯》2007,18(17):30-32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日益增加,电梯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增长。电梯的数据通信应保证实时性、安全性、经济性,对电梯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梯的数据通信部分主要功能是对各部电梯在相应电梯服务楼层的调度和管理。电梯的数据通信部分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如厅外呼梯、对召唤的响应、轿厢内的选层信号、应答选层的指示灯信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双层轿厢电梯在日本办公大楼中开始使用,是1972年引进的用于大阪的大林大厦,最近计划用于六本木大楼的双层轿厢电梯已成了热门话题,因为上下轿厢同时升降,有运送普通电梯2倍定员和缩短乘梯时间的优点。还可以减少高层大楼各层井道的面积,增加出租建筑面积,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电梯因外部电网故障或电梯内部控制电路等故障将自动停止运行,停靠在井道某一位置,使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即所谓的“困梯”故障。解决“困梯”故障的办法,GB7588-2003第125.1条规定“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幅条的盘车手轮能将轿厢移到一个层站”。即发生“困梯”时,乘客必须等待救援人员来盘车施救,由于等待时间较长,这将可能引起乘客恐慌,乘客可能采取不正确的逃生方法,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种电梯应急装置也就应运而生了,许多高档宾馆、写字楼和重要的机关办公大楼都另外配置了电梯应急电源,当乘客困梯时,电梯应急装置能立即自动投入应急救援,救出乘客。但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安全可靠,目前国家对电梯应急装置还未制定出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因此目前电梯型式试验机构对该产品的型式试验的依据主要是按企业标准进行的,因此该装置的安全性就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捷 《中国电梯》2010,(14):42-42,61
从首尔到莫斯科到法兰克福再到伦敦,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的双子电梯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主要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双子电梯是电梯系统的革命性的变革,践行了“双轿厢,单井道,零拥堵”的简单原则。这意味着乘坐电梯时等待时间更短、轿厢不再拥挤、停靠楼层减少、乘梯行程更快。实现这一简单而卓越的设想自然离不开一次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金杨 《中国电梯》2004,15(16):38-39
电梯因突然停电或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若轿厢停在层距较大的两层之间或礅底冲顶时,乘客将被困在轿厢中。为救援乘客,电梯均设有紧急操作装置.可使轿厢慢速移动,从而达到救援被困乘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建中 《中国电梯》2009,20(3):63-63
1台20层20站许昌产的电梯,该梯在向上方向运行时,无论是停哪层或过哪层,都很正常。如果将电梯从20层向下运行,只要没先选层19层,随到哪层,电梯运行后都会在过19层时突然急停,乘客如要从20层向下到其它楼层,就必须先到19层,然后再选其它楼层。  相似文献   

17.
张金杨 《电梯工业》2004,5(4):11-12
电梯因突然停电或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若轿厢停在层距较大的两层之间或墩底、冲顶时,乘客将被困在轿厢中。为救援乘客,电梯上均设有紧急操作装置,可使轿厢慢速移动,从而达到救援被困乘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的使用量日益增多.电梯群的合理优化调度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关键问题。乘客电梯不仅要缩短人们的实际候梯时间.减少能量损耗.而且要考虑乘客的心理候梯时间以及影响乘客心理的诸多因素。在电梯群控系统中.厅层召唤的分配调度直接关系到乘客对电梯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在能源消耗最少.乘客候梯时间最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刘连昆 《中国电梯》2005,16(19):28-29
盘车手轮是针对曳引式有减速机的电梯,采用人工手动紧急操作时用来转动曳引电动机轴的轮状工具。当电梯运行中突然停电或发生故障造成电梯停止运行,电梯既没有停电自投运行设备,且轿厢又停在两层之间或满载轿厢礅底或冲顶时,乘客无法走出轿厢,若人力提升轿厢的力未超过400N,维修人员可以用盘车手轮和制动器板手两个工具,人为操纵使轿厢就近停靠,以便疏导乘客。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利用门禁面部识别装置调派电梯并显示调派信息的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和技术特点。应用该电梯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人员通过出入闸机到乘坐电梯到达目的楼层,全过程无接触,在提高电梯运输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乘客乘梯的便利性,对防范病毒传播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