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PAN基高模碳纤维进行在线表面处理,重点研究了氧化电流密度对炭纤维表面形貌、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时纤维形貌、比表面积影响不大;氧化后纤维表面官能团显著提高.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PAN基高模炭纤维的氧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喷射电沉积Ni及Ni-ZrO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硬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龙  谭俊  吴迪  黄曾辉  曾其彬 《材料导报》2014,(16):111-116
采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及Ni-ZrO2复合镀层,并对各种镀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形貌观察、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晶粒尺寸测定以及镀层显微硬度测定。比较了不同电流密度、温度和纳米颗粒浓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由0.55A/cm2提高到1.00A/cm2后,镀层表面越粗糙,晶粒尺寸由15nm增大到23nm,显微硬度由571HV降低到364HV;温度由20℃升高到50℃后,表面呈现先变粗糙后变平整趋势,且镀层中Ni含量上升,Fe含量下降,镀层硬度由551HV降低到364HV;ZrO2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由0g/L提高到25g/L时,表面仍呈现先变平整后变粗糙趋势,镀层晶粒尺寸由22nm降低到13nm,硬度由384HV提高到521HV。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炭纤维的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改变氧化程度制备具有不同表面化学结构的炭纤维,并将其作为增强体再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对其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活性大幅提高,O,N元素含量分别由处理前的3.10%,1.12%提高到处理后的13.07%,5.96%;当电流密度低于15A/m2时,O/C,N/C值越高越有利于炭纤维表面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黏合;在含氧官能团中,-COOH是决定炭纤维/环氧树脂基体间化学键合强度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e(SO4):对化学镀镍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SO4):的添加总体上提高了化学镀镍层的耐腐蚀性能和沉积速率,当加入量为2 mg·L-1时,镀层具有最高的沉积速率;当加入量为5mg·L-1时,镀层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Ce(SO4)2能够在电极表面吸附,对次亚磷酸根氧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了其氧化电流密度,并通过影响化学镀镍的阳极反应来影响化学镀镍层的沉积速率;Ce(SO4)2的加入增大了化学镀镍反应的活化能,提高镀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2024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电参数对膜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还未见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生长规律的研究报道。考察了电参数(电流密度、脉冲频率、占空比及脉冲幅值)对2024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生长规律的影响,通过SEM及XRD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及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氧化体系和电参数条件下,硬质阳极氧化膜向基体内生长的厚度均大于向外生长,并占到总厚度的51%~64%;不同氧化体系和电参数对氧化膜生长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电参数的变化不会改变氧化膜的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Ni-P镀层高温热处理后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低磷和高磷化学镀镍层进行了750℃高温热处理,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两种磷含量镀层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后的镀层耐蚀性优于镀态。晶粒长大、晶界面积减少以及镀层表面生成较厚的、致密的氧化膜是耐蚀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铵为电解质,对炭纤维进行连续电化学氧化处理,利用反气相色谱(IGC)研究电化学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能变化,并联系SEM、AFM、XRD、Raman、XPS等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电化学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纤维沿轴方向表面沟槽加深加宽,薄弱层被剥除,晶格择优取向遭到破坏;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增多,氧和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80%和65%,提高了纤维与树脂的粘结性;纤维表面能提高了3.1倍,与树脂的浸润性得到改善;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ILSS达109MPa,已可充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表面处理PAN基炭纤维的表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PAN基炭纤维进行了连续表面处理,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动电位滴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尺寸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晶宽度(La)、微晶厚度(Lc)与电流密度(J)之间存在线性天系式;同时,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摩尔分数增加8.54%,表面吸附水的摩尔分数增加5.34%,使其表面由憎液性变为亲液性,这有利于提高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层问剪切强度(ILSS)。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喷丸酸蚀(SLA)、阳极氧化(AO)以及复合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SLA+AO)方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以获得具有分级多孔微纳结构、表面富氧及锐钛矿相的钛表面特征。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表面成分以及晶相结构来分析各组样品的表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喷丸酸蚀(SLA)处理之后的样品具有由2~3μm凹坑和100~400nm孔洞组成的分级多孔形貌特征。阳极氧化(AO)处理之后的样品表面形成分布较均匀的20~400nm的孔结构,表面富氧并出现锐钛矿相。复合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SLA+AO)方法处理之后的样品表面具有分级多孔微纳结构,表面富氧并出现锐钛矿相。最后分别探讨了SLA、AO及SLA+AO处理方法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王玉  袁学韬  俞宏英  孙冬柏 《材料保护》2011,44(9):44-47,93
利用脉冲电沉积制备细晶镍镀层。研究了糖精对镍镀层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晶体取向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糖精后,可获得晶粒尺寸小于30nm的镍镀层,晶体择优取向由(200)织构向(111)织构转变,镀层的耐蚀性得到提高;镀层的硬度与镍镀层的晶粒尺寸有关,晶粒尺寸较大时,服从Hall—Petch关系,晶粒尺寸较小时产生...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阳极氧化法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碳纤维处理前后表面化学组成,纤维复丝拉伸强度和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处理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含氮极性官能团数目增加,纤维复丝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复合材料的ILSS值提高。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阐明阳极氧化处理使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较低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和偶联剂涂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处理前后的碳纤维表面性能利用SEM、XPS和接触角测试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层间剪切强度表征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并且与热固化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当碳纤维在酸性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时,有利于提高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在碱性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时, 则导致较低界面粘接性能。阳极氧化与偶联剂双重增效作用能够提高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体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刘兆政  孙明娟  李雪 《材料导报》2018,32(Z1):294-29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并通过滴水试验、SEM、XPS测试处理效果。与阳极氧化法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法能更有效地改变碳纤维的表面性质。滴水试验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呈极性,与水的润湿性好;SEM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法处理的碳纤维表面沟槽比阳极氧化法的更多,前者表现出更强的表面修饰性;XPS测试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和阳极氧化法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均含有羧基、羟基、羰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总含量为17%。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三维立体织物中纤维表面改性的均一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碳纤维三维织物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抗冲击性能和抗压性能,研究了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参数对碳纤维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对三维织物表层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而且能深入织物内部, 实现对碳纤维三维织物的均一化处理, 从而使碳纤维三维织物/酚醛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复合材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Polyacrylonitrile (PAN) based high strength carbon fibers were anodically oxidized using the galvanostatic mode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solutions to influence the chemical surface composition. The change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EDX) and contact angle as well as zeta (ζ)-potential measurements.

An initially improved wettability for polar liquids, particularly water, was observed for oxidized carbon fibers. This result was confirmed by ζ-potential measurements. The chemical state of the oxygen containing surface groups changes during anodic oxidation in K2CO3/KOH due to further oxidation of C–OH and C=O groups to COOH groups. Therefore the surface acidity increases, which leads to a shift of the isoelectric point to lower pH values and increases the negative ζplateau value. The ζ–pH as well as the ζ–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show the same tendency. During anodic oxidation of carbon fibers in KNO3/KOH electrolyte solution beside ‘normal’ (like C–OH, C=O and COOH) surface oxides also carboxylate groups (COOK+) were formed at the fiber surface in contrast to an oxidation in K2CO3/KOH which introduces ‘normal' surface oxides. No influence could be observed of such an anodic oxidation on the single fiber tensile strength.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f polycarbonate melt droplets onto single carbon fibers show no dependence of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measured using the microdroplet pull-off tes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rmodynamic work of adhesion. The calculated as well as the measured adhesion show the same absence of any influence of fib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极氧化方法和偶联剂对碳纤维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前后的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Keaelble法计算了碳纤维的表面能。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氧化改性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官能闭增多,表面能中极性成分增加明显,碳纤维表面引入的活性氮和化学吸附的碱性物质使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引发剂中毒,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减弱,与电子束固化工艺相匹配的偶联剂在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化学桥,使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控原丝工艺,制备得到形貌结构不同、力学性能相近的PAN基碳纤维(CF),用以模拟碳纤维表面光滑与沟槽结构对其电化学氧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原始形貌光滑碳纤维在电化学过程中保持形貌能力较强,相同的电化学氧化强度下,其表面氧碳比高于原始表面粗糙的碳纤维,表明其氧化程度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峰结果表明,二者表面氧含量差别来自于表面羰基含量的差异。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具有沟槽形貌的碳纤维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提高的幅度较大,其中拉伸强度提高最大值为17.3%。将氧化前后的碳纤维制备成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探讨碳纤维形貌结构对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具有沟槽形貌的碳纤维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较高,表明碳纤维表面物理形貌也是影响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XPS,AFM研究沥青基碳纤维电化学表面处理过程的机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用XPS,AFM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处理是表面碳及其含氧官能团逐步被氧化成羧基和CO2的过程。氧化处理首先是使碳纤维表面变得更光滑,持续氧化后才会出现沟槽,SEM的分辨率不足以表征碳纤维电化学氧化前后的表面形貌变化,而采用AFM可在纳米尺度上表征碳纤维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变化。AFM和XPS的结合可表征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