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潮海  赖海亮  徐壮 《高电压技术》2009,35(5):1059-1063
为了解超临界状态下二氧化碳的直流放电特性,采用间距为200μm的点板形电极(其点电极尖端的曲率半径为35μm),实验研究了二氧化碳从气态、液态到超临界状态下的直流放电行为。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直流电场下的击穿特性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形态下击穿电压的增长速率是不一样的。由于液态中存在气泡触发效应,所以它的击穿过程与气体状态比较类似,而在超临界状态中击穿电压的增长速率较低,可能与超临界状态下的奇异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此以组态王为基础,设计了超临界萃取过程监控的人机交互界面,其具有简洁大方且易于方便读取萃取过程状态参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超临界CO2单级离心式压缩机设计及实验经验为基础,设计开发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式压缩机,解决原有单级离心式压缩机存在的气动设计、轴向力平衡以及密封问题,并完成该两级离心式压缩机多进口工况全载实验,实现超临界CO2两级离心式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累计运行时间接近100h,运行转速达到100%设计转速,并获取90%、80%、70%等转速下的压缩机性能曲线,实验最大总压比超过2.69,最大质量流量接近16kg/s。从实验对象、实验平台以及实验结果等角度对实验进行详细介绍,为超临界CO2离心式压缩机设计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更具价值的实验数据。最后,将实验压缩机与多个型号单级离心式压缩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提出降低转速是提高超临界CO2离心式压缩机性能的技术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提出并研究了以超临界水煤气化合成气/O2燃烧产物加循环H2O为循环工质,集高效发电、CO2捕集、移峰储能、低污染物排放等特点的燃气蒸汽混合工质动力循环(GSMC-C循环)。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关键参数对于循环性能的影响。气化炉中的超临界水和热量均由系统内部提供,液氧的冷能用于实现CO2的液化捕集。在超高压透平进口参数和冷凝参数分别为30 MPa/650℃、30 kPa/30℃,ASU的单位制氧功耗为0.245 kW·h/kg, CO2全捕集参数为4 MPa/5℃的情况下,GSMC-C循环的净效率和毛效率分别为41.34%和48.06%。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在PLC中的具体实现方法。着重介绍了BP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系统结构和算法;以S7-1200 PLC为控制器,采用SCL语言进行了BP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功能块的设计,给出了功能块参数的说明;试验表明,相比常规PID控制,BP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设计的算法功能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为先进控制算法拓展到工程实际领域提供了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克服了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暂态响应方面的弱点,优化动态特性有助于提高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保护动作的快速性。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检测电路的带宽限制了系统的闭环带宽。对于采用数字闭环方案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其带宽限制主要由闭环数字控制算法决定。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验证,表明在闭环控制算法中引入PID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闭环带宽,为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在智能电网保护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推舟式连续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以连续烧结炉工艺所需的预烧结、烧结段和冷却段的温度控制为目标,采用了温度控制模型和算法,提出温度控制方法并进行仿真.通过对连续烧结炉加热元件功率的控制,完成了连续烧结炉多段位温度的精确控制,提高了烧结炉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最佳的燃烧工况,通过采集某电厂1 036 MW机组锅炉1个月运行数据分析,发现高负荷时烟气排放CO偏大,额定负荷时最大影响锅炉效率0.6%,导致供电煤耗增大,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及效率。针对燃用设计煤及燃用混煤的锅炉,燃烧状态变化易造成燃烧不稳定及参数波动大、锅炉效率降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试图从反平衡计算出发,基于燃烧控制技术和自适应优化控制技术,通过寻优,实现各阶段负荷下锅炉效率最高、煤耗最低的燃烧工况。  相似文献   

9.
以冬凌草为原料采用对比分析、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从冬凌草中萃取冬凌草甲素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冬凌草甲素产率的影响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为24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2.5h,c02流量为29L/h,分离温度为40℃时,冬凌草甲素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刘广林  徐进良 《现代电力》2021,38(4):386-391
相对于燃煤水蒸汽发电机组,高参数燃煤CO2发电系统在效率、体积及选材方面都是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型发电系统。对燃煤CO2发电系统中压缩冷却流程进行优化研究,以压缩机总耗功和系统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EES软件模拟分析。首先分析常规燃煤CO2发电系统中压缩机部分耗功及压缩机出口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依据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优化系统。结果表明:压缩机总耗功随着低压压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即低压压缩机存在最佳低压压比,当主蒸汽参数为30MPa/600 ℃时,最佳低压压比为1.66,系统效率为44.1%;低压压缩机出口温度随低压压比增加而增大,而高压压缩机出口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优化压缩冷却流程,得到系统效率提高且随低压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比增大而增加,当低压压缩机入口温度为160 ℃时,系统效率为46.2%,最佳压比为1.325。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CO2排放是全球性的环保问题,火电厂作为排放大户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对国内外的各种CO2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概述了CO2在食品、化工等方面的应用,为充分利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保证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加样臂运动的低速稳定性和位置精度,建立了加样臂运动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结构模型分析低速运行时爬行现象产生的原因,使用位置环PID、速度环模糊自适应PID的双闭环控制算法,改善低速爬行现象。并基于大量工程实验整定,选取了合适的模糊集合、模糊规则和PID参数论域取值。实测运行结果表明,在0.05 m/s的速度运行,能够保证速度误差小于2%,位置精度为±0.1 mm。算法满足了加样臂运行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江涛  陈鸿伟  陈龙  危日光 《华东电力》2012,(12):2270-2274
为分析CO2浓度对钙基CO2吸收剂循环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两段的收缩核模型对石灰石循环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CO2浓度的变化只对化学反应控制阶段有较大影响,对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影响不明显。对于单次循环,CO2浓度的增大促使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结束时间缩短,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对于多次循环,CO2浓度的增大导致化学反应阶段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加速衰减。另外,CaO碳酸化反应在25%CO2浓度下已经饱和,继续增大CO2浓度不能提高最终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款自动取暖器控制器,主要应用增量式PID的处理方法,系统以单片机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的温度数据采集、A/D转换模块、键盘设定、LCD显示等电路模块。它能够实现使自动取暖器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设置加热的温度值,当达到设定的温度值时,该控制器自动断电;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设定取暖器的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可以在手动控制或者是预先设定的自动控制模式下工作。重点介绍了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工作原理以及软件的结构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循环的特性和规律,建立了500 kW超临界CO2再压缩循环计算模型,研究了各循环参数对热效率和分流比的影响,并以达到最高热效率为目标对各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最低压力、最低温度、最高压力、分流比均存在使循环热效率达到最高的最佳值;热效率随着最高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对各循环参数进行优化后,工质质量流量减少了0.92 kg/s,热效率从39.51%提高到43.85%。  相似文献   

1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较封闭的DCS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正在成为过程控制的发展方向。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基于FF现场总线的实验平台上,提出了将PID控制算法应用到FF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单回路液位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方案,更好的发挥了FF现场总线与PID控制算法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赵晓丽  王顺昊 《中国电力》2014,47(8):154-160
环境的恶化迫使政策制定者们寻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发电的新途径,但是高额的发电成本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在考虑CO2减排效益的情况下,利用2012年中国部分火力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场发电情况的有关数据,基于全生命周期法和年限平均法计算了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CO2减排效益的情况下,2012年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只比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高出0.027元/(kW·h)。当风力发电年度利用小时数达到并维持在2 200 h及以上时,风力发电的综合成本将低于火力发电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9.
针对模糊逻辑在CO2焊接逆变电源控制中存在响应速度慢、精确性不高的问题,尝试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焊接电弧电压进行控制。阐述了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对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模糊逻辑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稳定性;整体仿真研究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控制弧长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基于PLC的蓄电池放电PID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LC内嵌的PID控制功能设计了一种智能型蓄电池恒流放电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放电模块的硬件组成以及PID控制算法的实现,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恒流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