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2022,(4):108-115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力  曹江江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22,(12):105-109
要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现代城市建设面临“个性流失”,传承城市文化内涵、探索城市建设历史智慧成了当代人的进一步需求。福安(韩阳)古城是长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与自然长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城镇空间环境营造的典型代表。该文以福安古城为例,从“物境”“情境”与“意境”三个方面剖析古城空间环境营造所蕴含思想智慧,通过梳理“三境”相关理论,为当今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立东 《中外建筑》2014,(9):108-110
可持续再发展理念力求人与自然的接近,城市空间在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达到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的要求,因此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运用在走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中将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本文在阐释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同时,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中面对的问题,科技,设计,人文的结合,以及与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潘悦  贾绿媛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3):14-19
自然山水是城市生长的基底,能够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格局,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研究山水环境如何与丽江大研古城营建互相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以古城发展演变为线索,探讨山水环境影响下的大研古城选址、格局发展演变与内部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古城在景观营造和公共空间营造方面的智慧特征,针对古城人文景观逐渐淡化和缺失...  相似文献   

5.
王炎松 《华中建筑》2003,21(6):35-38,42
通过对阳新古城“八景”的分析,阐述了阳新古城的山水城市特征,认为当代中国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自然的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吸取传统的经验,创造具有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9,(10)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因其人居环境恶劣而备受社会所关注。本文以"城市织补"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营造策略,突出城中村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衔接以及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城中村居住人群对绿地系统的使用需求,探索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中村内织补绿地系统的策略,提出以绿化覆盖率代替绿地率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评价标准。并以南头古城作为案例地进行预实践,通过营造公共绿地、构建立体绿化来营造城中村绿地系统。发挥社区精英自组织形式景观营造的带动效应,促进居民自发的对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补充和丰富。最终为居民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提高南头古城的人居环境水平,促进城市与城中村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聚焦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问题,创立体系化 人居风貌理论、制定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寻找综合协同实现路 径。依据风景园林三元论提出风貌自然人文生态、人民文化心 态和国土景观形态的三元;基于中国哲学传统,构建起国土人 居环境风貌“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 学体系;进而构建起以“风貌三态”为核心的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三轴六向一体化理论与应用体系。从而将风貌优化问题 转化为“风貌三元”的“三元耦合”及风貌客观构成与风貌主 观感受的“二元互动”,最终力求实现风貌的主观愿望与客观 实际相辅相成、协同融合,即风貌的“主客合一”。以人居环 境地方性风貌优化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性”“适宜性”和 “优美性”作为“风貌三态”的评价标准,通过文献梳理、案 例分析、实地调研,选取了18种典型的地方性国土空间人居环 境风貌,并将其划分为9组类型进行比较,构建了由“3准则、 9维度、27项指标”组成的风貌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以此对 标,分析提出了国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面临的基本问题,为国 土空间人居环境风貌优化及管控提出了优化策略与风貌自然人 文生态保护、风貌人民感受心态引导和风貌优美形态营造的三 大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新疆伊犁河谷游牧民族草原传统人居环境的人居背景、人居活动、人居建设的调研,进行三位一体综合分析,以天人互益的思想理念合理有效利用草原人居环境背景,选择与自然协调生存的草原人居活动,用朴素而适应自然的营造技术建设草原人居环境,以此解读"背景—活动—建设"三元耦合互动构建的草原传统人居环境自然智慧.  相似文献   

9.
刘婷婷 《城市建筑》2024,(5):147-153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空间价值、空间问题和空间需求三方面研判红河州人类集聚区域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大数据、GIS等空间分析手段,建构人居环境识别及分析体系。研究表明:(1)红河州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口密集交织地带,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三类;(2)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居空间存在人地矛盾和风貌建设协调问题。由此归纳出基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国土空间管控需求,综合多因素构建全域人居环境结构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风水,起源于人居环境的选址、布局、营造与调适。后来由于受祖先崇拜的影响。又从中发展出为死去的祖先选墓葬的“阴宅风水”。现代实行殡葬制度改革,废弃土葬而实行火葬,所谓“阴宅风水”的理论依据已不复存在,应予以摒弃。而原本的人居环境选址、布局、营造与调适。即“阳宅风水”,仍有其理论与实践价值。用现代科学与人文观点加以诠释,可以称之为生态和谐人居环境学。这是我们的现代风水观。我们以此观点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风水文化”,并加以现代诠释与应用。本文试以此观点.对香泉湖国际度假区作一概要评估。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是城市郊野森林公园的建设主题。本案从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梯度景观和密度景观的应用、公园规划布局及公园主体植物群落的研究等诸方面,阐述了当今城市郊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方向,并提出21世纪应是保护环境的时代。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城市高速建设中,如何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以“重生意识”为主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家、风水、城市和院落的空间模式特性的探讨,指出其共同的特性—围合,并将不同层面上的空间模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总结出“重生意识”下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多重围合。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式与民族性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社区意识引导下的文态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建设是一项广受关注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住宅消费观念的提高,从"居者有其屋"发展到"居者优其屋",只有"以人为本",进一步研究居民的社区意识,进行相应的文态空间建设,研究其作为住区中良性引导空间的存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观念不强,思政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有效落实思政教育。文章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为例,提出以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从提升专业团队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开展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环节一体化协同思政教育、编写专业课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联动,为培养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不是城市和建筑体制导致意识形态的建立,而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了不同的城市形制和建筑体制,因此要解读传统的城市空间,就需要了解隐藏在城市和建筑后面的意识形态。该文通过史料分析,对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与西欧的意识形态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并对主导意识形态及城市建设进行了对比,指出虽同为封建社会,但由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主导意识形态不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也不同;其次,城市建设受到多种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因素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消解到重建——非线性科学思维形式语言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对传统原则的批判精神,被激进地认为“造反有理”,带来了无科学、无目的的虚假形式泛滥。解构的目的是重新建构一个认识“客体”,表现这个客体中起作用的各种功能、规律。新的建构必须以新思维来指导。本文认为新形式语言问题应该被置放于历时与共时交织、主体意识形态与文本生产双向互动的“知识空间”中重新审视,并以非线性科学思维为指导,拟从非线性的几何描述、共时的系统论、历时叙事三个方面对形式语言进行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王素芳 《山西建筑》2007,33(33):225-226
详细阐述了建筑企业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针对建筑企业改制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白色地段”概念解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孙翔 《城市规划》2003,27(7):51-56
介绍了新加坡“白色地段”的新概念及其运作程序 ,并以新加坡“商业园—白色”地段为例 ,阐述了其优势之所在。最后对“白色地段”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认为“白色地段”体现了城市建设适应于未来发展的新特征 ,也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规划态度 ,它是确保规划灵活性与严肃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 ,反映了混合用途发展的传统理念  相似文献   

19.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0.
投标工作如何开展取决于投标的指导思想,而投标指导思想又在投标工作的实践中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论文基于上述辨证思想,从设计招投标的特点出发,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招标代理工作的体验,对设计投标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提炼,其中也吸收借鉴了一些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