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方法合成了三种新的一价银配合物Ag(I)(dppe)(CH(CN)2),Ag(I)(dppe)(CH3COCHCOOEt)及Ag(I)(dppe)(CH3COCHCOCH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试及表征,并研究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与一价铜化合物CuX(X=Cl,Br,ClO4))直接反应得到3个一价铜配合物[CuCl(dppe)]2(μ-dppe).2CH2Cl2(1),[CuBr(dppe)]2(μ-dppe).2DMF(2)和[Cu(dppe)2][ClO4](3),对这些配合物进行结构和光谱表征。结表明,其中二价阳离子部分([{CuX(dppe)}2(μ-dppe)]2+)的结构与已发现的具有与两个铜原子中心连接的一个螯合式和一个桥式的dppe配体的许多其他配合物结构相类似,另外一价阳离子([Cu(dppe)2]+)是一单核铜与2个dppe配体螯合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报道通过2–呋喃甲硫醇/十二羰基三铁/三乙胺体系所形成的中间物[(μ-2-SCH2C4H3O)(μ-CO)Fe2(CO)6]Et3NH同CS2作用生成络阴离子[(μ-2-SCH2C4H3O)(μ-S C—S—)Fe2(CO)6]后,同卤代物原位反应,合成了3个新颖的含μ–二硫代甲酸酯配体的铁硫簇合物(μ-2-SCH2C4H3O)(μ-RS—C S)Fe2(CO)6(R=CH3、CH2Ph、CH2COOC2H5).这3个新颖配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通过溶解、搅拌合成了木犀草素和锰、镉、铬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DSC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5H10O6)Mn2(CH3COO)4、(C15H10O6)Cd(NO3)2和(C15H10O6)Cr(NO3)3,并确定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非水溶剂中,首次合成出了双香草醛缩乙二胺Schiff碱配体(L)及其苦味酸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表征,推测出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Y·L(Pic):](Pic)·3CH3CH2OH,Y(Ⅲ)离子的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二胺和乙酰丙酮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Cu(Ⅱ)、Ni(Ⅱ)、Mn(Ⅲ)的配合物,着重进行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Mn(Ⅱ)化合物合成Mn(Ⅲ)配合物,以及Mn(Ⅲ)配合物与NaN(CN)2所形成的超分子的研究,通过对此超分子红外光谱的分析,提出了其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过渡金属谷氨酸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模拟酶催化氧化的方法合成了五种谷氨酸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Mn(Glu-Sal)、Fe(Glu-Sal)、Co(Glu-Sal)、Ni(Glu-Sal)、Cu(Glu-Sal),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用IPC法制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配合物的结构分析与目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Cu(Ⅱ)的丙烯酸双核配合物[Cu2(C3H3O2)4].H2O和醋酸、2,4,6-三甲基吡啶三元配合物[Cu(C2H3O2)2(C8H11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测试表征了该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溶解度、电导率测试等物理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含席夫碱配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热稳定性与选择的金属盐之间的关系,使用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邻苯二胺(H2L)与CuCl2.2H2O或与无水FeCl3在不同反应体系中反应,并分别得到配合物[Cu(L)(H2O)]·CH3OH(1)和配合物[Fe(L)(N3)(H2O)]·CH3COOC2H5(2)。晶体结构表明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它们分别属于P21和P21/c空间群。1和2都为单核配合物,其中Cu2+和Fe3+分别采取五配位四角锥构型和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热重分析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温度达到150 ℃之前是稳定的,显示Cu2+与配位水之间配位能力较强;而对于配合物2,样品稳定温度只能到65 ℃左右,到104 ℃时乙酸乙酯溶剂分子完全失去。1和2热稳定性研究为今后使用该席夫碱配体合成其他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Ⅱ)配合物[Cu2(BPH)2 Cl4]·CH3 OH(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Ⅱ)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2 O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二种新的异多核配合物[Mn(Phen)2]3[Cr(OX)2]3·10H2O(1)和[Co(Phen)2]2Cr(OX)3NO3·8H2O(2),Phen代表1,10-邻二氮菲,OX代表草酸根。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漫反射光谱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3.6~300K),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的Cr(Ⅲ)离子与Mn(Ⅱ)离子,Cr(Ⅲ)与Co(Ⅱ)离子间均存在较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3,7,8,12,13,17,18-八苄硫基四氮杂卟啉的Co(Ⅱ)、Zn(Ⅱ)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并考察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性质,初步讨论了三个化合物电氧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由邻香兰素缩邻苯二胺与稀土硝酸盐合成了2种新固体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l(NO3)2」NO3(lN=lA,tB),推断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羟基乙酸与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羟基乙酸铕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Eu(CH2OHCOO)32H2O,试验了配合物的溶解性。分别测定了该配合物在水和二甲基亚砜中的摩尔电导,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偻末衍射,荧光光谱以及紫外光谱对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由于碘离子对不稳定的Ni(Ⅱ)-S(芳基硫醇盐)键的亲核作用,使得Fe(CO)4I2和Ni(SR)2(dppe(SR=芳基硫醇盐)之间的反应生成NiI2(dppe)。含碘和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I和[(dppe)Ni(μ-I)(μ-edt)Ni(dppe)]I可方便地由[NiI2(dppe)]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的溶液中的反应制得;该类反应可认为是由于硫醇盐离子基团中S-供体上的孤对电子对Ni-I键的进攻所致。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FeCp(CO)2I]和[Ni(pdt)(dppe)]或[Ni(edt)(dppe)]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极其缓慢;但当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NH4PF6进行复分解置换后,源于碘离子和Ni(Ⅱ)-S键的作用同样可得到含碘与二芳基硫醇盐离子桥联的Ni-Ni双核配合物[(dppe)Ni(μ-I)(μ-pdt)Ni(dppe)]PF6和[(dppe)Ni(μ-I)(μ-edt)Ni(dppe)]PF6。实验结果说明在本文所讨认的镍(Ⅱ)-硫醇盐离子-膦配合物中,Ni(Ⅱ)-S键的反应活性随桥联的第二金属离子和不同的碘离子基元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种草酰胺桥联的新异双核配合物[Cu(Me2oxpn)Mn(phen)2](ClO4)2(I)和[Cu(Me2oxpn)Zn(phen)2](Ⅱ)。其中,phen代表1,10-邻菲罗啉;Me2oxpn为N,N‘-双(3-氨基-2,2-二甲基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我谱、摩尔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地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热法镧-对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尺寸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树叶状的镧(La)-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配合物.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La3+配位,树叶状配合物的组成为La2(1,4-bdc)2.3H2O,树叶状叶片厚度范围约为1~3μm.  相似文献   

19.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Zn(phen)3].(ClO4)2,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355 36(14)nm,b=2.559 3(3)nm,c=2.077 1(2)nm,β=109.04°,V=6.810 8(12)nm3,Z=8,Dc=1.570g.cm-3,μ=0.942 mm-1,F(000)=3 280。该配合物中心离子是一个典型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20.
在热甲醇溶剂中以三苯基膦为还原剂直接与硝酸铜反应得到一价铜化合物[Cu(PPh3)2(NO3)]。通过熔点测定合成的配合物的纯度,实验值接近理论值。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除三苯基膦参加配体外,硝酸根作为双齿配位也参加配位。将配合物[Cu(PPh3)2(NO3)]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酸中,用EDTA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中Cu元素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