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巴彦淖尔市沿山井灌区用水现状对生活、生态、农业影响出发,分析提出了沿山非引黄灌区的井灌区和引黄灌区内的井灌区和井渠双灌区的管理措施,阐述了通过遏制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恶化,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3.
以鲁西北平原的地质条件为依据,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平原水库土坝不同的水平与垂直防渗措施的截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单纯铺盖的截渗效果差;②塑膜铺盖应与坝体防渗相结合;③防渗帷幕宜设在坝轴线附近;④坝基截渗应与坝体截渗相结合;⑤悬挂式防渗帷幕截渗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分别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结果 表明:2011-2019年沿黄九省(区)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得到整体提... 相似文献
5.
7.
8.
9.
减碳、节水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水资源生态及碳足迹角度出发,将区域水碳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揭示水资源质量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均衡发展提供指导。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碳足迹理论,从时空分布差异、水碳关联性特征入手,计算并分析了2010—2019年宁夏沿黄城市带4个中心城市的碳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吴忠市-银川市为重心的碳排放和水生态压力区,且与经济高度发展区域有空间重合,但不同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及资源条件的不同,碳排放与水资源的关联性差异明显,其中水质生态足迹与碳足迹之间的关联性更显著,呈现出水、碳、环境、产业等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吕梁市西山沿黄地区是红枣主产地,同时又是水资源最为短缺且贫困面最集中的区域。在论述实施西山沿黄提灌工程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该项目的六项保障机制,即强化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明确权属、落实主题,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光建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Z1)
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景观用水与工农业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邢台市在城市水景观实践中,因地制宜,结合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利用中水或雨洪资源作为景观用水,缓解了水资源紧缺问题;为使河道具有更大的水面面积,采用橡胶坝在河道内拦截蓄水,兼顾防洪、净化水质和景观多种功能。通过对邢台市城市水景观设计规划分析,为水资源短缺地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为丰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并为沿黄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沿黄地级市为样本单元,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并计算2010—2020年沿黄各市生态保护指数、高质量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协调度并划分协调等级,计算相对发展度以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分析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大都稳中有升、少数城市呈下降趋势,2020年协调等级整体上还较低,尚有37个城市处于失调状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任重道远;从空间上看,沿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格局,研究时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平均值大小排序前十位的城市多为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后十位的城市多为各省(区)的边缘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程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对耦合协调度有重要影响;2020年沿黄城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类型为生态保护滞后型的城市有31个、为均衡型的城市有5个、为...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峻。为了满足沿黄地区不断加大的水资源需求,解决工业、生态与农业用水矛盾,保障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沿黄灌区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区水分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通过优化调配,满足工业与其他行业用水增长需求。新常态下沿黄灌区农业生产需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长期以来的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效益并重的方向上来。分析了滴灌技术在沿黄灌区的优势与应用需求,探讨了沿黄灌区发展滴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沿黄灌区滴灌技术发展对策与措施,对推进滴灌技术在内蒙古沿黄灌区的推广应用、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中原沿黄经济带是河南省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但水资源严重匮乏,即使考虑南水北调水源供水,到2020年保证率为75%、90%的缺水量仍然达16.646亿、34.837亿m3,缺水严重区主要分布在豫北的安阳、濮阳、新乡以及南部的许昌等补源区。研究表明: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中原沿黄经济带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各类水资源在各子区、各用水部门(行业)间的优化配置,到2020年,在考虑南水北调水源供水情况下,保证率为75%、90%的缺水量将分别降至0.744亿、3.309亿m3,缺水率分别为0.50%、2.10%,水资源供需矛盾可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贴近度测度黄河中下游31个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承载力贴近度的空间特征和空间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流域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偏低,尤其是下游流域沿黄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从空间结构特征全局看,31个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特征,从局部看,大部分城市无分异特征,但中游流域出现热点区域,下游流域尤其是河南省出现低洼区域;通过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空间作用机理分析,中游流域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受到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管理(M)5个因素的影响,且城市之间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水资源表现出空间竞争,而不是空间协同发展。下游流域沿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只受到驱动力(D)、状态(S)、影响(I)3个因素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沿黄城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实行水资源“农转非”应坚持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2)保障粮食生产安全;(3)利益补偿。促进“农转非”的转化途径包括:(1)建立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2)继续搞好节水改造工程;(3)建立用水转让机制;(4)建立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