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农药》2012,51(8):619-620
[目的]明确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褐飞虱的田间控制作用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对氟啶虫胺腈37.5、50、75、100 ga.i./hm2四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褐飞虱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5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效为51.42%~68.51%,药后7~14 d的防效为61.00%~79.1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持效性差;而75、10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防效为67.18%~74.11%,药后7~14 d防效为81.26%~89.22%,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更好,而持效性相当。[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100 ga.i./hm2剂量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吡虫啉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表明,10 d后5%氟虫腈SC 750 mL/hm2、48%毒死蜱·氟虫腈EC 900 mL/hm2和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均超过80%,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超过75%,而10%吡虫啉WP 600 g/hm2对飞虱的防效小于50%;示范试验表明,10 d后3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依次分别为82.6%、85.2%和76.9%,15 d后对麦田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3.9%、79.9%和82.4%,明显好于吡虫啉.因此,氟虫腈、毒死蜱·氟虫腈和吡蚜酮可以作为吡虫啉的替代药剂,并就3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25%噻虫·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栋 《现代农药》2014,(3):46-47,50
为明确25%噻虫·吡蚜酮WP对水稻褐飞虱及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吡蚜酮WP对灰飞虱和褐飞虱控制作用较好,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制剂用量以180~36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防治褐飞虱的高效、低毒药剂,2012年对六(3)代褐飞虱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7%乙虫腈SC 1200 g/hm2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21 d的防效为80.13%~94.07%;25%吡蚜酮SC 450 g/hm2的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与9.7%乙虫腈SC 1200 g/hm2处理相当,药后7~21 d的防效为89.60%~94.04%。  相似文献   

6.
2012-2014年,开展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几种常用药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并提出抗性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停用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可轮换用于防治褐飞虱,限用吡蚜酮,停用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可轮换用于防治二化螟,限用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理想,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25%吡蚜酮WP对褐飞虱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蚜酮是防治褐飞虱的一种持效性很好的药剂,在药后10d、14d 25%的吡蚜酮用量为40g/667m^2的防效达93.80%和90.43%。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药》2015,(5):52-54
为明确50%呋虫胺WG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溧阳、张家港、武进等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溧阳、张家港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60%吡蚜·噻嗪酮WP、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均有较好防效,3种药剂的持效性相当。武进点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WG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好于对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防效。50%呋虫胺WG和60%吡蚜·噻嗪酮WP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在生产上与吡蚜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后期褐飞虱田间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褐飞虱百穴虫量6000~10000头的大发生形势下,用25%吡蚜酮防治褐飞虱每667m^2用24g,药后3d与7d的防效分别为73.69%与64.92%;每667m^2用30g,药后3d与7d的防效为78.55%与70.19%,显著优于参试的乙虫腈与烯啶虫胺。建议隔15~20d再次用药。  相似文献   

10.
25%吡蚜酮WP防治灰飞虱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药剂吡虫啉、噻嗪酮为对照药剂,对新型杀虫剂吡蚜酮不同剂量防治麦田灰飞虱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5%吡蚜酮WP 20g,即可达到防治灰飞虱成虫和若虫的很好效果,尤其对灰飞虱成虫效果更佳,药后1d即达到控制危害的效果,高效可一直维持到14d以上,是防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蔓延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几种药剂防治褐飞虱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毒死蜱、噻虫嗪、噻嗪酮、啶虫脒、吡虫啉、氟虫腈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褐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氟虫腈、毒死蜱(高含量)、噻虫嗪和噻嗪酮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10d,平均校正防治效果达到81.9%~92.7%;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单季中稻褐飞虱大发生条件下的防控技术。通过不同药剂组合进行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并进行大田示范验证。结果表明,在四(2)代低龄若虫高峰期选择对褐飞虱高效的药剂呋虫胺进行防治,并在五(3)代低龄高峰期使用呋虫胺或吡蚜酮等再进行1次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危害。  相似文献   

13.
几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效及用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表明.10%烯啶虫胺AS、25%噻虫嗪WG和10%氯噻啉WP等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五代褐飞虱,10%烯啶虫胺AS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83.3%~100%,25%噻虫嗪WG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理想.药后3~21d对褐飞虱防效分别在55.9%~90%,10%氯噻啉WP防效不佳。对褐飞虱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褐飞虱的防治应贯彻“治前控后”的策略,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吡蚜酮与异丙威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LC50值为11.01 mg/L,共毒系数为166.65,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按此配比加工成30%吡蚜·异丙威WP(有效成分:吡蚜酮10%、异丙威20%).田间防治结果表明:该混剂对褐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 d,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为90.83%~94.94%,药后21 d,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仍有87.60%~89.32%,均好于对照药剂吡蚜酮、异丙威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从防效和经济的角度考虑,30%吡蚜·异丙威WP推荐剂量为450 g/hm2,防治适期宜在褐飞虱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8年水稻后期部分田块褐飞虱偏重(前期用药不对路及用了刺激增生菊酯类农药、以及无公害稻田),极少数田出现零星“冒穿”,为筛选出对褐飞虱的增殖、危害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的药剂,2008年的水稻后期,我站对江苏克胜集团最新开发25%吡蚜酮悬浮剂进行了田间示范,以验证该产品防治褐飞虱的效果,为今后生产上再出现类似情况,推广应用25%吡蚜酮悬浮剂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9.3%、82.2%、83.4%,对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0.1%、85.4%、86.2%.药后15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1.8%阿维菌素EC 1 500 mL/hm2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 5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7.7%、87.2%、97.5%、98.1%,杀虫效果分别为98.8%、89.8%、100%、100%.示范试验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和48%毒死蜱EC 1200 mL/hm2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8.4%和76.9%;对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4%和80.7%,杀虫效果分别为87.6%和80.4%.阿维菌素·毒死蜱和毒死蜱可作为氟虫腈兼治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吡蚜酮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飞虱的替代药剂,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并就几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的饲养及其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友伟  林美珍  沈晋良 《农药》2004,43(11):520-521,527
从飞虱是一种重要的传毒昆虫,室内研究表明,夏季和冬季饲养灰飞虱的最佳寄主分别是物稗草和小麦:采用稻茎浸渍法和点滴法进行的生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及氟虫腈4种药剂中,氟虫腈的毒力最高。氟虫腈是正温度效应杀虫剂。此外,对田间灰飞虱的药剂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5%啶虫脒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九生  王静  乔雄梧 《农药》2005,44(11):523-524
2003~2004年在山西太原和榆次进行了5%啶虫脒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蚜虫发生期,用5%啶虫脒微乳剂14.1~28.1ga.i./h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97.4%~99.9%,药后3-7d的防治效果为96.5%~100%,等于或好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超微)30.0ga.i./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可达7d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彭  黄新培  谢忠能  余晔  辛建忠  王春生 《农药》2012,(10):760-762,770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稻茎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3.52、1.60 mg/L,LC90值分别为31.27、21.50 mg/L,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量50、75、100 g a.i./hm2于药后3 d的防效达61.6%~97.1%,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14 d的防效达84.2%~99.2%,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较好药剂,推荐用量50~75 g a.i./hm2,重点喷施水稻茎基部。  相似文献   

20.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