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理特性。简介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所产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脂肽是一类微生物源的表面活性剂,在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文章对脂肽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产菌种、生物合成机理、主要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是当前制约脂肽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研究的重点,将紧紧围绕如何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而展开.一是在菌株的筛选方面,应用基因改造和诱变技术,获得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物质被运用到石油开采过程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脂肽是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是在分析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特性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nnis)。菌种发酵液具有高表面活性,经分离提取获得浅黄色固体产物,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0.0mg/L,该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IR)、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纸层析(PC)分析表明:其疏水基半分子为β-甲基十四碳脂肪酸及β-羟基十八碳脂肪酸;亲水基半分子含Asp、Glu、Ile、Val、Lys等氨基酸,为一种由脂肪酸和肽组成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可耐高温和高浓度盐,pH适应范围较广,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增溶、脱附和降黏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油用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一篇专论,在B05菌在以烃类为唯一碳源,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实验的基础上,对应用于采油领域的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状况、来源及分类、提取与应用等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培养石油耐生菌并分离出4种阴离子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A8、A10-EA、A10-MeOH和B3.采用铂金板法和液滴形状分析法分别测定其平衡表面张力和动态界面张力,并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及其对芘污染土壤的淋洗作用.结果表明:A8、A10-EA、A10-MeOH和B3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014,...  相似文献   

7.
周宇  张卉 《辽宁化工》2012,41(6):549-552
通过对实验筛选出一株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BW-23,进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脂肽表面活性剂的CMC浓度为70 mg/L时,表面张力为31.0 mN/m;发酵液稀释10倍后,乳化指数仍为24.72%;在10~60℃间菌株BW-23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耐热性较好;菌株BW-23在pH值为5.0~8.0时表面活性最好;当NaCl浓度小于15%时,菌株BW-23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幅度最小;当Ca2+浓度达到5000 mg/L时,菌株BW-23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30.5 mN/m.  相似文献   

8.
一株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分离及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次富集培养、血平板筛选方法,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得到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L1。该菌株与已培养的土壤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其代谢产物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将发酵液表面张力从最初的69.56 mN.m-1降到29.36 mN.m-1;菌株代谢产物经薄层层析分析初步鉴定为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定性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属于环脂肽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9.
张卉  闫雨欣  舒燕  姜海洋 《辽宁化工》2010,39(3):236-239,254
利用变色圈法和噬油斑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LB345,通过薄层层析(TLC)确定其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培养基的组成(g/L):葡萄糖30,NaNO32,KH2PO410,Na2HPO410,FeSO42.5×10-4,MgSO4.7H2O 0.03,NaC l 5,CaC l20.4,酵母粉0.3,初始pH值5,培养温度37℃,发酵时间7 d。在上述条件下,菌株LB345的脂肽产量可达到0.7 g/L。  相似文献   

10.
王晨伊  刘琦  彭勃  吕静 《化工进展》2019,38(9):4012-4019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是一类由革兰氏阳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lipopeptide)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优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若干优点,如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更好的环境相容性,且在极端环境下稳定性好,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大规模生产实现工业化应用。本文介绍了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机制,并对其发酵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其生产经济性探索不同的策略,例如使用更便宜的原材料、优化培养基组分、优化反应器等,系统论述了surfact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和其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同时针对其应用时的不足之处提出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Surfactants find applications in a wide variety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Biomolecules that are amphiphilic and partition preferentially at interfaces are classified as biosurfactants. In terms of surface activity, heat and pH stability, many biosurfactants are comparable to synthetic surfactants. Therefore, as the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selecting industrial chemical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surfactant is gaining muc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of biosurfactants are introduced.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of biosurfactant assay, enhanced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large scale fermentation, and product recovery are discussed. Also discussed ar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biosurfactants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and bioremediation are presented. Finally, comme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rfactants are also made.  相似文献   

12.
13.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 ,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它是由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物质中并以它为食物源产生的。在油田中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 ,具有水溶性好、反应产物均一、无毒、安全、驱油效果好等特点。生物表面活性剂有 4种类型 :糖脂类、磷脂类、脂蛋白或缩氨酸脂和聚合物类。大多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糖脂 ,是碳水化合物连接在长链脂肪酸上。目前 ,室内研究主要是研究各种反应条件对微生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影响。矿场实验有地面发酵和地下发酵两种形式。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筛选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室内研究、矿场实验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 6个方面综述了油田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合成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理化特性、微生物合成的方法及应用和发展趋势。相对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微生物糖脂具有可生物降解、在高温或极端pH环境下仍然有效和无毒或低毒等优点,有些微生物糖脂还表现出高效的抗菌、防霉和抗病毒特性。但目前通过微生物合成糖脂的生产成本仍比化学合成的高,因此降低其生产成本是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小平 《化工时刊》2009,23(6):54-56
生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两性分子的表面活性物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微生物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拥有生物降解、环境友好、耐极端环境和低毒性等特点。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糖脂、脂肽、脂蛋白、磷脂及中性类脂衍生物等。  相似文献   

16.
Biosurfactants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ir origin. This review briefly describes various classes of biosurfactants based on their origin and introduces a few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biosurfactant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in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ose derived from plants. Follow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microbubble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ubble technology to molecular imag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erobic fermentation are presented. Several 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biosurfactant-based microbubble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糖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长链脂肪酸蜡酯是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传统化学法以碱为催化剂在高温下进行,不仅能耗高且产品纯度低。脂肪酶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催化剂,可以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上述生物表面活性剂,能耗低且产品纯度高。综述对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表面活笥剂工艺路线、反应体系及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