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各种传输介质来的数字电视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音视频解码,或者通过相应的中间件应用模块,在模拟电视机上实现数字电视节目、各种数据信息及互动游戏的接收。以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处理数据业务和完成多种交互应用的解析。信源在进入有线电视网络前(数字电视前端)完成两级编码,一级是传输用的信道编码;另一级是音、视频信号的信源编码和所有信源封装成传输流。与前端相应,接收端机顶盒首先从传输层提取信道编码信号,完成信道解调;其次是还原压缩的信源编码信号,恢复原始音、视频流,同时通过集成在机顶盒中的中间件系统完成数据业务等多种应用的接收与解析。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各种传输介质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音视频解码或通过相应的数据解析模块,在模拟电视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的不同,数字电视机顶盒分为有线、卫星和地面三种,其硬件结构主要区别在解调部分,鉴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一般技术人员对此技术的认识却很模糊,此处重点讲述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目前机顶盒主要提供基本的音视频业务,以后将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资源实现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电视信号的产生、处理、传输、发送、接收和存储等方面都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的。因此。数字电视的关键是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以及数字信号的处理、编解码、缩放、调制与解调等相关技术。实现数字电视的主要技术包括数字信源压缩编码技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含数字信道编码技术及数字调制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电视显示技术以及各种数字电视信号处理技术,其中数字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是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图1机顶盒结构(上接2007年第07期)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各种传输介质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音视频解码或通过相应的数据解析模块,在模拟电视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的不同,数字电视机顶盒分为有线、卫星和地面三种,其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数字电视作为新兴传媒技术,以压缩编码、调制解调和传输协议等关键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高清晰度、多路音视频传输和互动性等特性,成为现代有线电视网络的核心应用之一。基于此,深入分析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及优势。同时,对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互联网服务、多屏互动和智能化体验等创新方向。对数字电视技术的研究,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优质、便捷的视听娱乐和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模拟视音频信号按照MPEG-2标准经过抽样、量化及压缩编码形成基本码流ES,把基本码流分割成段,并加上相应的头文件打包形成打包的基本码流PES,在传输时将PES包再分段打成有固定长度188拜特的传送包码流TS,TS流经系统复用加入PSI/SI及加密信息形成多路节目流,最后经过QAM调制及上变频形成射频信号在HFC网中传输,用户终端经解码恢复模拟音视频信号。  相似文献   

7.
视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和交互式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编码技术的蓬勃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信息处理、传输和存储效率。标准化是产业化活动成功的前提。编码的各种国际标准的制定集中地反映了视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技术使原来单一功能的电视系统变为多种功能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媒体,为广播电视业和信息产业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图像与声音信号的处理始终围绕对编码压缩技术的研究,本介绍了数字电视的发展以及常见的数字信号压缩编码标准,并对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上接2007年第07期) 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各种传输介质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音视频解码或通过相应的数据解析模块,在模拟电视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电视压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了数字电视压缩及编码技术,并介绍数字电视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接2007年第07期)   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各种传输介质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通过解调、解复用、音视频解码或通过相应的数据解析模块,在模拟电视上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和各种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2.
卫星数字电视系统测试方法的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卫星数字电视系统,主要是作为电视节目传输手段,即把MPEG-2压缩编码、复用的TS流信号,经过QPSK调制通过卫星传送,在地面接收以后.有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第一,在完成整体转换的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卫星接收解调出TS流.送入有线电视前端.进行多节目复用和QAM调制.然后通过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传送到终端用户.经机顶盒解调解码出模拟视音频信号送入电视机。第二.在还没有进行整体转换的有线电视前端,卫星接收解调解码出模拟音视频信号.送入模拟有线电视调制器.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送入终端用户的普通电视机。由此可见,电视节目从源端到终端部分既包括数字传输部分.也包括模拟部分.所以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测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射频测试和模拟音视频指标测试:第二部分介绍码流分析和数字音视频指标的测试。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单向电视信号的传送相比,未来的双向有线电视宽带数字网络中能否满足大量的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解决方法除了增加网络带宽以外,比较节省投资的方法就是采用合理的高质量大压缩图像率编码技术。并就数字电视视频图形的压缩编码原理和常见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媒介,电视媒体能够丰富人们的视听感受,使人们能够生动、形象地获取资讯。电视技术不断地发展,实现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向数字化的变革。数字电视因信号质量好、清晰度高、传输稳定及可交互的特点,获得普遍应用。由于信号数据量过大,需占用较大的带宽,需要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压缩。文章研究了MPEG2帧内编码在数字电视图像压缩中的应用。MPEG2帧内压缩技术能够提高压缩效率,使广播电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稀疏波分复用(CWDM)技术出发,介绍CWDM技术原理,阐述黑龙江九三农场利用CWDM技术实现"一纤三波":通过波分复用的方式,利用1550nm光传输设备+数字音视频光端机,使得数字电视信号、音视频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即三信号共纤传输,完成数字电视传输+节目实时回传。并借此系统阐述大跨距不加拉曼光纤放大器情况下,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低光功率接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数字电视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电视概述   数字电视又称数码电视,它是指从电视摄像信号源开始,就将视频信号数字化,而后发射、传输、接收整个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其间根据MPEG-2标准,采用了数字图象压缩编码和数字伴音压缩编码技术、信道纠错编码(FEC)技术、数字多路复用技术及适用于各种传输信道卫星、电缆、地面辐射的调制解调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锦山 《通讯世界》2002,8(5):104-105
需求和发展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包括:实时图像监视、远程图像控制、实时语音监听和对讲、报警信息获取和联动。采用PC工控机实现本地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和编码一度成为数字监控系统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利用计算机资源实现本地的信号采集、硬盘录像并可实现远程网络传输。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用PC机无法适应现场的使用环境,无法实现无人职守,而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不够。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视频编解码器,这些体积紧凑的硬件设备采用具有嵌入式系统的DSP芯片,对模拟音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压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数字电视广播。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在卫星广播、有线电视广播和地面广播中采用数字电视技术。数字电视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信号压缩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传输路模拟电视的带宽可以传送4~10路数字电视节目。第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第三.数字电视能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而不只是将原有模拟电视数字化.或提高和改进原有电视的某些性能指标。数字电视作为个信息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19.
林卫 《通讯世界》2013,(9):62-63
不断提高的数字电视技术促进了广播电视业和信息产业界的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压缩标准及信号传输技术,仅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继模拟电视之后的一种电视,它将要传输电平数值化,因而有抵抗杂波,信息量大等多项优点。 地面传输:就是通常所说的发射机发射信号。目前的电视节目传输有电缆,卫星以及地面传输多种方式。 调制:无线电波辐射要求天线尺寸与波长相近。用调制方法使电视信号相对带宽减小,实现信号传输。 编码:与模拟电视的编码器不同,是在数字平台上实现的。通过编码和解码完成压缩,抑制干扰各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