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并制定科学减排措施迫在眉睫,而如何反映由交通需求变化引起排放分布变化是建立尾气排放分布模型的核心问题.按照"交通需求推演—机动车比功率参数确定—交通排放"的思路,利用机动车比功率参数标定交通需求与尾气排放之间的量化关系.以交通需求数据为基础,通过二次卡尔曼滤波修正交通流状态数据和交通分布数据,并通过动态交通分配获取实时车辆工况参数,与典型车型工况曲线匹配,确定车辆比功率在不同速度区间分布,而后,将机动车行驶特征工况参数代入国际车辆排放(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IVE)模型中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区域内机动车尾气排放强度.研究表明,以15 min为预测周期,利用二次卡尔曼滤波估计交通需求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9%,且利用IVE尾气模型模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预测结果显示,实现基于动态交通需求的行驶工况所构建的交通污染分布模型具有可行性,且二次卡尔曼滤波修正提供了精度的保证,该推演数据可用于分析尾气分布,评价交通改善措施对尾气排放影响,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1996~1997年机动车尾气监测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估算出1998年长沙市各类型车辆年排污总量及机动车排放尾气中的CO、NOx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并对今后的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生态驾驶行为节能减排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生态驾驶行为在中国节能减排潜力尚不明确的问题,研究基于驾驶模拟实验平台,选取22名驾驶人进行生态驾驶行为培训和驾驶模拟实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生态驾驶行为培训前和培训后的车辆能耗排放改善情况,确定生态驾驶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驾驶行为节约汽车燃油消耗的潜力可达3.43%~5.45%;对应不同尾气排放物(CO2、CO、HC和NOx),生态驾驶行为的减排潜力可达3.39%~26.15%.随着培训强度的增加,生态驾驶行为所体现出的节能减排效益也相应增大.另外,职业和非职业司机驾驶行为节能减排潜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尾气防治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机动车尾气防治平台研究缺失的问题,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背景,以西安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为依据,系统阐述了机动车尾气防治的必要性,剖析了机动车尾气防治平台的设计需求,设计了机动车尾气防治平台.该平台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三个模块组成,具体包括路(抽)检及超标车辆维护治理跟踪、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对外信息发布等13个子系统.实践表明该平台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扩展性与可操作性,可为城市机动车尾气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环保局等6部门决定将启动为期近半年的高污染机动车尾气专项检查,运用高科技手段的激光遥感监测系统对过往车辆的尾气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将微观交通仿真模型VISSIM和微观尾气模型CMEM衔接整合起来,选取南京市城东干道九华山隧道一段为研究对象,建立隧道机动车尾气模拟平台,对交通运行状况和尾气排放量进行评价。在调查分析隧道机动车尾气现状的基础上,模拟比较分析限速及诱导标志设置等不同交通控制与管理措施对隧道尾气污染的影响,并就新庄立交改造前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地测量交通流中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分析机动车在实时交通流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价机动车排放及确定减排措施,开发了一种可以测量实际道路机动车瞬时质量排放率的车载排放测试系统。系统由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尾气排放参数(HC,CO,NOX,CO2)、过剩空气系数等参数和被测车辆录入电脑的相关信息融合计算,得到瞬态的质量排放率。试验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由我校传感工程研究中心汤初高、叶明等负责的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机动车尾气‘零’排放技术”通过了西安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研究工程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及用户报告,并参观了样车,鉴定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将补氧技术应用于汽油车,有效地降低了尾气排放污染物;同时使油耗有所降低,动力有所增加;整个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推广应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促进空气净化.有潜在的市场前景.课题提出的控制模拟方案合理可行.专家们建议,将课题名称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的滞后和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等,最后对我国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岛市道路特点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现状,本文根据移动线源排放源强理论,建立了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预测模型。通过采集典型线源道路香港中路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结合相应的风速、风向、机动车排放因子等参数,模拟计算了机动车在预测点处污染物排放的质量浓度。计算结果表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随着风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机动车CO和HC的排放量随着车速的增加,下降比较明显。该研究为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研究和管理城市街道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对重庆市交通干线的污染物NOx浓度进行了监测,利用统计学方法(SPSS)分析了影响因素,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在ArcView GIS 平台上建立了NOx浓度的专题图.研究表明,重庆市交通干线的街道机动车尾气污染较严重,迎风面和背风面的NOx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车速、地面风速和风向显著相关(P<0.01),GIS专题图能直观显示城市街道的污染物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城市中心越来越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地表温度与其他因素的长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变化显著;其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类比法与扩散模型法预测公路大气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对类比法在公路机动车排气污染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工程特征、污染物排放特征、环境特征相似的原型公路监测值的类比修正结果作为新建公路机动车尾气环境空气影响的预测值。计算实例表明:类比法预测结果误差小于扩散模型计算结果,类比预测结果更接近于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确地模拟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附近区域的扩散规律,通过在杭州市实际道路交叉口的实验调研,对CAL3QHC交叉口线源扩散模型的源强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考虑机动车在交叉口排队后的加速过程对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将车辆在交叉口的行驶排放作为一条分段线源处理,并设计各分段的源强计算方法.并将监测点处的CO污染物质量浓度模拟值与实际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改进前在高峰和平峰时段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14.6%和10.6%,改进后分别为7.3%和6.2%;改进后的排放源强计算方法更加接近城市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真实状况;在高峰时段,改进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国内多数火电机组都将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了能够合理评价电厂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状况,在根据火电厂运行指标的特点建立火电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型,并选取5台发电机组进行实例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说明物元分析理论对发电机的节能减排改造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10年来的测温数据和地热井水质、水位的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冀中台陷(河北区域)现今地温梯度、地温梯度平面分布特征以及4 000 m以浅不同热储层的地热资源类型与赋存规律,统计了冀中台陷现有地热井现状与水位变化情况,计算了冀中台陷四级构造单元的地热流体热量潜力模数,绘制了各热储层地热流体热量潜力分区图.建议雄安新区应积极利用蓟县-长城系热储,控制利用馆陶组热储,严禁开采明化镇热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承德县城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及污染源调查结果,对其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评价,分析了承德县城大气污染的原因,并从调整能源结构、发展集中供热、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以及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和建立绿色屏障等方面提出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不同冲突下的驾驶人生理数据,研究交通冲突类型对驾驶人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Pearson检验法、数理分析以及信度效度分析的方法,研究冲突类型和驾驶人生理变化之间的显著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行人参与或非机动车参与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肌电信号的影响较大,而仅有机动车参与的冲突场景和外在环境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肌电信号的影响较弱;有行人参与或有外在环境参与的冲突场景对驾驶人皮电信号的影响较大,而仅有车辆参与的交通冲突对驾驶人皮电信号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9.
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对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以便研究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周边VOCs的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市空气中VOCs的体积分数为(46. 24±24. 57)×10~(-9),表现为烷烃含氧有机物烯烃卤代烃芳香烃.受交通排放影响烷烃的比例上午高于下午,1月机动车尾气为武汉市主要的VOCs排放源,夏季含氧类化合物浓度高于冬季,可能更多地受本地喷涂等溶剂使用行业和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影响,5—9月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源排放特征.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武汉市居民区大气VOCs主要有6个来源,分别为燃烧源、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溶剂使用、汽油挥发和植物排放.其中,燃烧源、机动车尾气贡献比例最高,是该区域VOCs控制的重要排放源.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充分体现了"分级、分类、分区、分期"的水环境管理思想,是开展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综合调查分析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水生态因子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以ArcGIS软件为平台,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对松花江流域的生境维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产维持和城市支撑维持五种水生态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等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松花江流域分为65个水生态功能四级分区.与以往方法相比,本研究运用了数据融合技术,评价因子在考虑自然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兼顾社会经济因素对功能区重要性等级的影响,并将多源数据融合,综合考察其对分区结果的协同影响作用,因此,评价过程更加直观,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和有效.针对分区结果的分析,给出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的合理建议.分区结果有助于识别水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状况,为河流健康评价奠定基础,同时,为松花江流域实施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