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川民居如何利用地形和适应湿热气候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最经济节省的方式获取最有效的居住空间和理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指出四川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构建经验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在当今的建设中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建造经验。武隆县地处气候湿热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是重庆亚热带山区气候的典型代表。该地区的土家族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方面积累了许多传统技术经验,特别是应对夏季湿热的气候,这些经验符合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原则。文章以典型的渝东南土家民居聚落——土地乡犀牛寨为例,利用CFD软件对传统民居堂屋空间的自然通风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得出较早的传统堂屋做法更有利于通风且有利于与堂屋间接联系的房间的通风。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泉州传统民居原生的生态观念入手 ,在剖析“灰”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的基础上 ,结合实例对传统民居“灰”空间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并将其提炼成为现代人居环境建设值得借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通过不同的形态和方式以应对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传统的民居在建筑的过程当中遵循着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建设原则,营造出一种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和氛围。本文探究了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对气候的适应性,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反映了南方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张鑫  郭菂 《建筑技艺》2022,(2):69-73
选取中国五大建筑气候分区的40座典型传统合院式民居,通过构建空间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空间模式的气候适应性.结果显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组织因素受气候影响较大,空间形态其次,空间界面较少受气候影响,而且在众多地域气候影响因子中,冬季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湿度和夏季平均风速对民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优化农村民居的能源利用技术,是提高其生态性与舒适性的必要途径。以敦煌农村民居为对象,研究农村建筑适应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策略。利用 Climate Consultant 分析了敦煌地区全年气候,结合软件提供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提炼了农村民居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敦煌民居设计需考虑干旱、冬季严寒和夏季炎热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梳理了民居适应上述气候的空间策略,并提出了设计中冬夏季光热利用和保温散热两组矛盾的优化方法,为北方农村建筑适应气候的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过渡空间"作为建筑室内外环境转换的空间形式从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民居建筑为了适应地域气候、文化,提出了丰富的空间模式系统。新疆吐鲁番气候条件、绿洲分布等对建筑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极端气候下不同空间模式对室内热舒适影响作用规律,采用物理环境实测结合现场问卷方法对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量化研究,提出适用于极端炎热气候的民居空间调节模式,并通过IES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室外环境影响室内环境的调控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从而为极端气候区民居建筑发展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重庆民居聚落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及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民居建筑如何适应自然气候问题,民居中蕴含的“因候制宜”的观念与方法仍可为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优化农村民居的能源利用技术,是提高其生态性与舒适性的必要途径。以敦煌农村民居为对象,研究农村建筑适应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策略。利用Climate Consultant分析了敦煌地区全年气候,结合软件提供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提炼了农村民居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敦煌民居设计需考虑干旱、冬季严寒和夏季炎热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梳理了民居适应上述气候的空间策略,并提出了设计中冬夏季光热利用和保温散热两组矛盾的优化方法,为北方农村建筑适应气候的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生土民居无论是在气候炎热的南方还是在寒冷的北方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宜居性。在我国众多的生土民居中,窑洞是我国西北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本文通过对它的产生条件、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和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其宜居性的分析,探索传统民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冉健 《四川建筑》2024,(1):17-19
以夕佳山黄氏庄园为例,从庄园的室内外空间特征、室内外空间意境分析民居的构造特征、空间处理以及意境的把握。总结其对于当代人居环境空间艺术设计的借鉴价值,探索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思路与方式,吸取其精华,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设中去,丰富新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具有传统特色意境的人居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