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中喷液量和内压比对排气孔口位置的影响。计算在不同喷液量和内压比时,开始排气角、排气提前角以及沿螺杆轴向排气孔口边长。通过分析得出:内压比的增加使开始排气角增大,排气起始位置向排气端移动,沿螺杆轴向排气孔口边长减小,排气孔口面积减小;喷液量的增加使开始排气角提前,排气起始位置向进气端移动,沿螺杆轴向排气孔口边长增大,排气孔口面积增大。该分析结果为压缩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特性,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中啮合副的几何参数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中心距系数和星轮螺杆直径比情况下压缩机的排气量,排气孔口位置和面积以及在排气孔口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流动损失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排气量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开始位置不受星轮螺杆直径比变化的影响,只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而往排气侧延迟,排气孔口面积则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排气孔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随星轮螺杆直径比增大,排气过程的流动阻力损失线性增加。该分析结果为压缩机改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的位置及形状,对空压机的内压力比及轴功率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螺杆压缩机容积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出所需要的排气开始角度,并完成最终排气孔口的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4.
饶静  郑青 《压缩机技术》2023,(6):53-56+64
针对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压力冲击波动较大,诱发气动噪声问题,基于双螺杆压缩机设计基本原理,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对排气孔口进行改进设计,将排气孔口改进设计为矩形槽形状,其目的是降低气流流速,增大排气口气流缓冲容积,从而消除封闭状态。通过仿真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改进前后排气孔口压力值保持不变,压力脉动不均匀度减小11.6%;改进后速度降低7.43 m/s,速度波动幅值降低1.49,速度波动量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结构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双螺杆压缩机整机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R22半封闭螺杆制冷压缩机,通过动网格的划分建立充分考虑轴向排气孔口面积变化的排气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流场的动态数值模拟;将模拟得到的流场结果作为LMS的边界条件,模拟得到了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噪声频谱图;通过试验测量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压缩机排气流道优化设计对气流脉动和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的压力脉动最大值的误差在5%以内,噪声频谱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压缩机排气过程气流脉动主要集中在排气孔口处,并在排气腔内有明显衰减;光顺排气腔流道和增设周向排气导流槽,可有效减少排气过程的压力脉动;模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以模拟结果为依据的排气腔流道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压缩机噪声,说明本文所述研究方法可指导半封闭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工艺气体螺杆压缩机中,由于压缩机的齿间容积周期性的与排气孔口连通将造成气流脉动,使流动损失加大,从而引起附加能量损失,同时气流脉动还是产生振动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CFD技术,采用RNG k-ε模型对工艺螺杆压缩机排气腔内的压力、温度、速度的分布和涡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排气压力脉动的分布以及机体结构对排气脉动的影响,为机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减振降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双螺杆压缩机只有一个吸气孔口和一个排气孔口,其螺杆转子在轴向和径向上都是单向受力,使螺杆转子受力不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对称式三螺杆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和结构优点,并对螺杆转子进行了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对称式三螺杆压缩机的转子轴向受力平衡,且中间阳转子径向受力也平衡,主要零部件受力状况得到改善,噪声污染大大减弱,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机械加工和装配精度的提升,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机械噪声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气流脉动诱发的气动噪声已经成为压缩机的主要噪声源。为有效改善螺杆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诱发的气动噪声,研究了螺杆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诱发气动噪声的产生机理,首次提出了一种气流脉动衰减装置从排气源头上抑制气流脉动,其次设计并试制了气流脉动衰减装置;再次实验测得了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排气孔口处气流脉动和排气侧噪声;最后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了气流脉动衰减装置的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压缩机气流脉动随着排气量增加而增大;不同工况下,压缩机气流脉动随着过压缩程度的恶化而增大,压缩机气动噪声值随着气流脉动幅值的增加而上升。应用排气气流脉动衰减装置后,压缩机排气噪声总值降低5.3dB (A),基频噪声值降低6.0dB (A),2倍频和3倍频噪声值分别降低4.3dB (A)和4.0dB (A),有效解决螺杆制冷压缩机气流脉动诱发的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涡旋压缩机的几何参数,给出了任意圈涡旋压缩机涡圈圈数的明确定义和封闭工作腔对数的概念;在分析计算开始排气时的主轴转角的基础上,推导出压缩机从吸气开始到排气结束这一循环过程的几何容积计算公式。根据压缩机实际排气孔口结构,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排气过程的流通截面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4个流通截面积以及排气孔口有效流通截面积随压缩机主轴转角的变化规律,为分析研究排气过程的流动损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旋转压缩机一般是轴向排气,其排气口设置在轴承端面上。排气孔口的厚度影响到旋转压缩机的余隙容积,进而影响到压缩机的性能,其轴向变形又影响到活塞的轴向间隙。介绍了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旋转式压缩机轴承端面排气孔口区域变形与应力的方法,此方法与所提供的分析算例结果可为旋转式压缩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涡旋压缩机齿端修正参数的确定原则, 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对称圆弧和对称圆弧加直线修正压缩机涡线及齿端参数的设计方法; 对无排气阀涡旋压缩机的实际排气过程和排气孔的开启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得到了排气孔开设的一般原则及改善排气孔以减小排气损失的关键所在; 给出了这两种修正方法常用的排气孔型式及其生成方法; 对有排气阀压缩机的排气角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单台转子压缩机的P-θ图,分析了排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与排气孔口设计密切相关的排气初期阶段的压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涡旋压缩机齿端修正参数的确定原则,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对称圆弧和对称圆弧加直线修正压缩机涡线及齿端参数的设计方法;对无排气阀涡旋压缩机的实际排气过程和排气孔的开启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排气孔开设的一般原则及改善排气孔以减少排气损失的关键所在;给出了这两种修正方法常用的排气孔型式及其生成方法;对有排气阀压缩机的排气角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阳 《机电信息》2011,(6):3-3,5
对螺杆压缩机进行了变工况条件下全面的性能试验,研究了螺杆压缩机的性能特征,分析了螺杆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声源.为解决螺杆压缩机噪声高的难题,对压缩机的隔声罩设计进行了改进.吸声材料进行了优化选择,加强了螺杆压缩机排气噪声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制冷压缩机及小型空气压缩机在现场的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现进、排气孔口处舌簧阀片因弯曲疲劳而断裂。由于孔口的动态弯曲应力比等效的静态弯曲应力约大50%(1〕,因此正确设计静态时的弯曲应力对避免产生弯曲疲劳断裂仍不失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设计工作。本文就圆形孔口阀片的简单支承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孔口中心处的最大静态弯曲应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于可燃气体等介质回收、输送装置的传统双螺杆压缩机单向受力的不足,提出一种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为掌握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区域流体运动特性,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中的SIMPLEC算法及RNG/k-ε(Renormalization-group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排气压力下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排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其排气区域流体湍流动能,流动轨迹及速度矢量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泄露、涡流及回流的分布及变化特征;为平衡式双螺杆压缩机排气孔口的优化设计及进一步提升其运行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EP200型仪表风螺杆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了仪表风螺杆压缩机排气温度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螺杆压缩机具有排气稳定、排气压力高、排气流速高、排气温度高等特点,鉴于目前吹雪车采用存在问题,研究创新地将螺杆压缩机应用于吹雪车上作为吹雪车气源,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根据压缩机喷气口喷射气流特性及圆形射流特点进行喷气连接管道气流场几何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采用RNG-湍流模型对吹雪车喷气管道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为吹雪车设计提供依据,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吹雪车设计合理,满足吹雪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今单作用往复压缩机曲轴箱容积效能未被利用的缺陷,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以吸气阀、排气孔口取代现今曲轴箱呼吸孔的具有充、放气过程的准双作用空压机。该压缩机盖、轴两侧均为工作腔,后者作前者的容积型增压器,其工作循环由传统的膨胀—吸气—压缩—排气分别变为膨胀—吸气—充气—压缩—排气、膨胀—吸气—压缩—放气。  相似文献   

20.
补气增焓主要是为了克服空气源热泵低温工况下系统性能严重衰减的问题,而其本质则是通过中间补气,增加压缩机的质量流量,并同时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并总结出补气增焓系统中最佳补气压力的确定方法,压缩机补气孔口开设的基本原则,为压缩机补气孔口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