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永强  毛在砂 《化工冶金》2000,21(2):123-127
用亚硫酸钠氧化法测定了机械搅拌高压釜中氧气-亚硫酸钠溶液体系,氧气-正癸烷-亚硫酸钠溶液体系和氧气-正癸烷-亚硫酸钠溶液+表面活性剂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kLa).研究了搅拌转速、搅拌桨高度、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kLa的影响,得到了经验关联式,kLa随有机相体积分离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搅拌转速、搅拌桨高度与液相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从简单铝盐(AlCl3,Al(NO3)3等)体系中制备化学品氧化铝易发生凝聚而导致颗粒分散性差的问题,提出利用柠檬酸作为铝的络合剂,并采用碳酸铝铵(AACH)作为中间体制备多孔氧化铝的方法.将柠檬酸铝溶液调节到一定pH值后,滴加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可以得到结晶良好的AACH固体,再通过简单焙烧后即可得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球型Al2O3产品.通过对原料碳酸氢铵和柠檬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β、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及陈化时间对铝转化率α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在β=2,pH =9,室温25℃,陈化8d,有50%的柠檬酸铝转化为AACH.同时推测出,由于AACH的形成受柠檬酸,铝酸钠,碳酸氧铵三重络合-缓冲体系的限制,首先需要调节柠檬酸铝,其pH值大于9后缓慢释放出Al(OH)4-,Al(OH)4-再同碳酸氢铵反应易得到结晶良好的AACH晶体.TG-DTA热分析和XRD测试表明:300℃下AACH可完全分解为不定型氧化铝,700和1400℃下焙烧可分别得到γ-Al2O3,α-Al2O3.SEM和TEM测试表明,所得AACH粒径约为15 μm,并由大量长度为500 nm左右的纳米棒组成,700℃焙烧后得到形貌不变,含有大量孔径为1~5nm微孔、BET比表面积为235 m2·g -1的多孔氧化铝.  相似文献   

3.
撞击流反应制备CeO2超细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C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CeO2颗粒尺寸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采用WJL激光粒度仪检测二氧化铈的粒径,并且通过TG、XRD和SEM等方法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立方晶系的球形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晶粒尺寸为20.5nm.  相似文献   

4.
以仲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钼源,硫脲(CS(NH2)2)为硫源和还原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Mo S2。为防止产物团聚、抑制其长大并控制其形貌,添加了不同浓度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水热合成过程进行了控制研究,通过XRD和SEM对产物物相纯度和形貌进行表征,从微观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了CTAB加入对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加入对产物Mo S2的结晶粒度和结晶度有影响,同时又起着模板和分散剂的作用。当其添加量为5倍的临界胶束浓度时,对抑制产物的团聚和形貌的修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金红石纳米Ti O2进行有机表面处理,选择出最佳的表面活性剂,以便提高金红石纳米Ti O2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将改性后的纳米Ti O2应用于家具漆、防腐漆、汽车漆面漆中,并通过检测油漆经过不同时间紫外老化后的色差和失光率情况来判断油漆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用B/C两种分散剂做表面处理后的纳米Ti O2具有优异的分散性,改性后的纳米Ti O2在油漆应用后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其抗变色和保光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铝酸钠溶液结构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铝酸钠溶液性质极为特殊和品种分解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子层次的分解过程的研究缺乏较统一的认识。在机理不甚明确的情况下,不同的研究者刘废过程提出了不同的强化途径。近年来,在品种分解过程添加表面活性剂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机理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分解过程的研究成果。根据众多研究者的结论可认为,氧化铝生产过程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并改善其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丁舜 《中国钼业》2007,31(6):37-38
重点探索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八钼酸铵制备中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效果和在纳米八钼酸铵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以YT5牌号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进行湿磨并烧结得到合金试样,通过对合金试样的显微结构观察、粒度分析以及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YT5牌号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试样的WC相、(Ti,W)C相平均晶粒尺寸随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的矫顽磁力、硬度随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而略有升高,表面活性剂添加量每增加0.04%,矫顽磁力提高0.2 kA/m;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对YT5合金的密度、弯曲强度、钴磁、孔隙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仲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在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三氧化钼。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纳米MoO3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相法制备纳米三氧化钼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抑制三氧化钼颗粒的长大和团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能优于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仲钼酸铵溶液浓度为0.16 mol.L-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浓度为1.8 mmol.L-1时,可制备出粒径为50 nm左右的球形纳米三氧化钼。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浓度的增大,产物纳米三氧化钼的形貌由球形转变为束状、层状。  相似文献   

11.
乙醇热还原法制备形状可控Ag纳米颗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PVP(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做表面活性剂情况下,用乙醇做溶剂和还原剂还原AgNO3,制备形状可控的Ag纳米颗粒.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用量,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可制成各种尺度的球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的Ag纳米颗粒.探讨表面活性剂与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结果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得的粉末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王建晖  傅菊英 《钢铁钒钛》1996,17(3):30-32,66
研究了添加有机强化对攀钢烧结混合料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强化剂B后,由于提高了矿物表面的亲水性而促进了制粒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体磷污染治理问题,以菱镁矿轻烧粉为原料,采用矿石沉淀煅烧法制备高比表面、超细氧化镁产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热解时间、搅拌速率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氧化镁比表面积和粒度的影响。采用XRD、SEM、BET、FTIR和粒度分布仪对制备的氧化镁进行表征,并对其磷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镁浓度0.5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20 min、搅拌速率300 r/min、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的条件下,制备的多孔层状氧化镁比表面积为125.52 m2/g,平均粒度为15.17 μm。将该氧化镁用于吸附磷废水,对磷酸根的吸附量为141.2 mg/g,去除率为70.6%,该氧化镁对磷的吸附机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反应两种吸附方式共同作用,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沉淀法,通过改变氯化钪溶液中加入草酸钠溶液时沉淀结晶的条件,实现了草酸钪晶体形貌的控制。初步探究了溶液pH值、加料方式、钪浓度、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等条件对草酸钪形貌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制备六边形薄片状与厚片状、球形、双棱锥形、层状堆积等多种草酸钪晶体,对含钪粉末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醋酸锌与尿素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新工艺.讨论了反应物浓度的配比、反应浓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形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仪、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制备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为52 nm,晶型为六方晶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以有机硅油VPO705为基体,分别以乳化剂OP-7、油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磁流体;通过VSM、TEM、FT-IR等对磁流体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以乳化剂OP-7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磁流体,其磁性颗粒大小均匀,约为10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为50.63A.m2.kg-1,并且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在四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磁流体中磁性能最好;FT-IR结果显示四种表面活性剂都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吸附上,修饰成功;热稳定性测试显示了以经乳化剂OP-7修饰的磁流体,经70℃30天的测试,其稳定性良好,没有沉降现象发生,其耐高温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磁流体。  相似文献   

17.
刘春侠  谢刚 《有色矿冶》2004,20(5):41-43
用相转移法制备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考查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试剂的种类和用量,焙烧温度及时问等条件,用LiOH、Ni(NOs)2、NaOH及表面活性剂Span和有机试剂煤油,在600℃预焙烧8h,680℃再焙烧10h,能获得球形纳米级材料LiNiO2,其粒度范围在45~90nm之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氯化法工艺生产的钛白粉浆料作为原料,利用沉淀法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水合氧化铝,对包覆陈化的pH、温度、转速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包覆水合氧化铝的优化工艺条件:陈化pH为9,陈化时间为90 min,陈化温度为70℃,搅拌转速为150 r/min。并对未包覆与优化工艺条件的样品进行TEM、颜料性能、和包覆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包覆的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薄膜能够改善钛白粉的颜料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铈(Ce(NO_3)_3)为原料,碳酸氢铵(NH_4HCO_3)为沉淀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模板剂,通过控制EDTA-2Na与Ce~(3+)摩尔百分比,加料时间,搅拌速度和陈化时间实验条件,制备得到规则块状形貌的碳酸铈。并采用SEM、FT-IR对制得的产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的Ce_2(CO_3)_3的最佳条件:EDTA-2Na与Ce~(3+)的摩尔百分比为0.2,加料时间为3 h,搅拌速度为300 r/min,陈化时间为8 h时。同时初步分析探讨了EDTA-2Na控制Ce_2(CO_3)_3的形貌机理。  相似文献   

20.
徐志昌  张萍 《中国钼业》2007,31(3):23-27
采用溶胶-凝胶法重点研究了制备球形喷镀粉的湿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球形钼粉几何形状的因素包括无机酸浓度、有机络合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搅拌强度等。胶凝过程的pH范围pH=4—5,即为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