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专利文献大量报导了惰胶在照相乳剂中的应用。惰胶在国外又称纯胶、空白胶、无灰胶等。在国内统称纯胶。它是普通的照相明胶经吸附处理,除去胶中的微量杂质而制得的。这样的照相胶在乳剂的生产中主要起分散和保护胶体作用,而乳剂的照相性能则靠补加剂来加以调节,从而使乳剂的生产具有较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明胶中的微量杂质大致可分为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两种。有机的有有机硫化物(硫脲、胱氨酸、半胱氨酸)、醛类(乙二醛、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惰性明胶的生产和应用愈来愈普遍,各种惰胶的物理化学性能虽然相近,但照相性能却有较大的区别。明胶的抑制性能对乳剂制备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备乳剂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类型的明胶会呈现不同的照相性能。本工作系探讨明胶物理抑制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对国内外已包括去离子胶在内的十几种惰胶进行丁物理抑制性的测定,发现去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国外明胶的生产、分类、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从而给国内的制胶工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我们对十一种明胶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做了照相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明胶,其照相性能的差别非常悬殊。惰胶可以取代活性胶在负性乳剂中的应用,特别是低钙含量惰胶与去离子惰胶的搭配使用或单独使用,具有较高的感光度/灰雾的比值。  相似文献   

4.
纯胶的制备     
<正> 制备明胶的主要原料是动物的骨皮。由于原料品种规格不一,加之工艺处理上的差异,决定明胶在其性能上不完全一致,给感光工业在使用上带来不统一、不稳定的弊病。从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报导了大量的应用惰胶制备照相乳剂的专利文献(国内统称纯胶),它们是普通的照相明胶经处理去除胶中微量杂质而制得的。这样的照相胶使乳剂的生产能达到较好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近几年来,照相乳剂水平发展很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纯胶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的。为了适应我国感光材料工业的需要和发  相似文献   

5.
<正> 1 不同明胶混配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明胶应用实践和明胶生产实践,不同明胶混配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乳剂分层 20世纪70年代末期,天津感光胶片厂把蚌埠生产的照相明胶与上海明胶厂生产的照相明胶混配做照相乳剂生产X光片,发现乳剂有分层现象,但当他们单独使用蚌埠胶和上海胶做乳剂时,都没有出现乳剂的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明胶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好的照相明胶,必须同时满足照相性能好和物理力学性能好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提高明胶的感光性能,在惰胶取代了活性胶的今天,人们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惰化处理中尽量减少明胶中减感金属杂质的含量;另一方面,在惰胶中正确而合理地使用各种化学增感  相似文献   

7.
<正> 照相明胶是感光材料工业的三大原料之一,它在感光材料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照相明胶中含有的有机、无机微量杂质,直接影响乳剂制备的照相性能。对于照相胶中的微量杂质,国外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对于各种微量杂质的含量、分析测定技术,对乳剂性能的作用机理均作过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控制微量杂质含量,发展“惰胶”,已逐渐成为照相明胶品种换代的主要方向,有的微量杂质已作为技术指标列入产品标准。但是如何从明胶生产工艺上控制微量杂质的含量,国外可能出于技术上的保密,看到的研究报导很少。本文试就明胶的生产工  相似文献   

8.
<正> 研究明胶中各种微量杂质对照相乳剂制备的影响和明胶的纯化技术,是各国明胶生产者积极进行研究的一个领域。制备杂质含量极低的惰胶已成为照相明胶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外为了适应各种特殊用途,照相明胶已发展了许多专用品种,例如,去离子胶、低钙胶、超微粒干版用胶等,其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均在10ppm 以下,钙的含量在100ppm 以下。对于从明胶中去除杂质,曾提出过很多处理方法。例如,用纯水对明胶浸洗;用活性炭吸附;用氧化剂破坏还原性物质;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等。其中,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的方法,国外已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时,离子交换树脂需要再生处理。胶液通过以后,树脂上吸甜大量胶液,洗脱时将造成胶的损失,洗脱不净  相似文献   

9.
<正> 世界进入惰胶的时代已有20余年了。人们希望明胶厂将明胶中所含的各种照相活性杂质统统地、尽可能地去掉,而让明胶蛋白质大分子在乳剂制造过程中只起一个“纯粹的”分散介质和影像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照相明胶自1871年被应用到卤化银乳剂以来,由于它具有多种特性为合成高聚物所不及,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它仍为银盐感光材料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明胶中微量杂质对乳剂照相性能影响之大,这是乳剂工作者所共知的。以往,人们往往靠选用含有较多活性物质的即所谓高活性明胶来提高乳剂的感光度。但由于在明胶生产中微量杂质的比例很难控制,所以明胶厂很难生产出活性上始终如一、重复性又好的照相明胶。这样给乳剂工作者配方调胶带来很大麻烦。进入六十年代前后,由于照相明胶科研工作的不断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明胶还原能力与乳剂层照相性能在保存中变化的关系作了综述,说明了影响卤化银感光材料保存性的主要因素,证明了明胶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的增感和抑制杂质,对老化起着极其重要作用。老化是乳剂层中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一种复杂综合。此外,还对用惰胶改进保存性、减少有害杂质含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照相明胶对杂质铁的要求十分严格,标准规定惰胶和半惰胶的铁含量分别为≤10mg/kg和≤25mg/kg。照相明胶中的杂质铁直接影响其感光性能和灰雾,所以照相明胶生产中每个工序必须严格控制物料中铁的含量,以保证照相明胶中铁的含量满足感光材料的要求。本文通过跟踪检验,找出了生产工艺过程中铁含量的变化规律和降低、控制铁含量的方法,从而保证了照相明胶中铁含量达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照相明胶建国以来发展迅速,60~70年代以来,明胶界立足国内资源,共同攻关,探索微量杂质的关系,使照相明胶质量得到提高,结束了当时完全依赖进口照相胶生产黑白胶片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各照相胶厂部分或全部引进了浓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近年来乳剂技术的提高,要求照相明胶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由于明胶在乳剂中作为光敏卤化银微晶体的保护膜,如胶中细菌含量较大,则菌对胶膜发生液化作用,使膜破坏而影响胶片的照相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直接破坏其保存性和稳定性。国外卫生管理严格,为减少细菌的繁殖,使细菌污染控制到“无”是必要的。英国李诺厂有控制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液化菌、及孢子等项目。西德 Stoess 厂的细菌控制测定项目也不少。为了进一步提高照相明胶的质量,为了摸清国产胶的细菌情况,在“纯胶制备”专题进行过程中,我们初步对五个胶厂的样品做了  相似文献   

15.
<正> 照相感光阿业对明胶的要求已不完全满足于是否是合格优质的照相胶,而是要求与正在使用的照相胶是否具有完全一致或相同的照相性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简化或省去调整乳剂配方所耗费人力、物料和时间的繁杂工作。但要判断明胶的照相性能取得批与批之间的重复一致性,迄今仍然只能通过照相乳剂试验来确定。本文作者认为,决定明胶照相性能的因素应是明胶中所含微量杂质和组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用合理的乳剂配方和正确的判定方法进行测试和判断是一种好方法,但应该不是唯一和永远不可被取代的方法。本文作者设想,明胶的照相性能应是明胶抑制性和增感性的某种平衡的体现,故通过混浊度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种照相明胶为研究对象,探讨热处理对照相胶胶溶液粘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上升,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数均分子量下降,照相明胶溶液粘度和数均分子量密切相关,照相明胶溶液粘度下降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数均分子量下降,在本实验条件下,惰胶、活性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75℃,PA胶的加热温度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照相明胶是感光材料的基本原料,它在感光乳剂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制作感光材料技术水平较低的时期,乳剂制作不得不利用照相明胶中一些有利的天然杂质。但是,明胶巾同时存在着许多已知的、未知的有害杂质,给制备乳剂带来了不利影响,限制丁产品的稳定性。今天,乳剂制备技术已有迅速发展,已不需借助于天然存在的微量杂质,完全可以利用新的增感手段来达到目的,因而将照相明胶微量杂质尽量除去,制备“纯胶”,是目前必然提出的任务。“纯胶”,国外称为“基本胶”、“空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简述我国照相明胶的发展曾经历了三个里程,65年以前是惰胶占有主导地位,到70年末期列为特惰胶,学者们和工程技术人员曾称之为纯胶或空胶,到80年是活性胶;即微量杂质以三个硫为统一的时代。全国感光界与明胶界经历几十年的奋斗努力,特别是我国两界的开拓和组织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照相明胶中有些金属杂质的存在,将影响到乳剂的照相性能,如提高灰霉,降低感光度。因此,准确、及时地测定照相明胶中的有害金属杂质,是指导研制、生产照相明胶的一个重要环节。 测定照相胶中的Fe、Cu、Pb、Zn等元素一般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该方  相似文献   

20.
<正> 4.照相明胶的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 4.1 官能团改性明胶的研究 为改进照相明胶的理化性能和物机性能,喀山明胶研究所也做了大量工作。Ye.A.Zimkin,T.M.Bobikova等用Kazan惰胶制得了邻苯二甲酰化(酞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