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在互联网渗透、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导游管理也呈现出崭新局面.信息化的网络手段为导游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导游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功能,并且显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促进了导游管理的发展,满足了旅游者的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也可以更为合理地实现对景点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分析旅游景区景点导游人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强导游人员培训的思路:把好导游入口关,严格考核制度,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鼓励导游人员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导游讲解对楚雄州旅游景区的作用及意义,分析目前景区导游讲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变换讲解重点与方法、满足各类旅游者需求,练好语言基本功、营造优美的导游讲解意境,加强服务意识、全方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掀起了"智慧旅游"建设热潮.在这个大趋势下,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的建设需要建设统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运河沿线各景点进行串联,将运河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为游客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旅游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景区景点进行智慧化宣传与展示,建设景区标志导视系统、景区智慧导览系统、景区智慧购物系统等.在旅游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建设景区智能应急反应系统、实时游客流量监控系统、立体交通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管理系统,同时进行旅游链管理.在旅游营销方面采取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或者建设自媒体营销体系进行旅游营销的方式.智慧化景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景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瓶颈以及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在中国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并根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保障设施不完善、信息不对称、产品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旅游信息系统、健全景区景点设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旅游企业对导游、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确定了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思路;通过四个不断提升的教学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能识别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能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能根据游客要求设计旅游线路,导游讲解词具有科学性、文化性和专业性;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景区讲解员、导游、旅行社计调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集聚分形维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这四种集聚特征模型,对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在空间上表现出内密外疏的状态,都市核心区是人文景点的集聚区,自然景点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森林公园、温泉等为主。提出了"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法》的出台,对旅游景区开发,规范景区经营者、旅行社、导游的行为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文章结合《旅游法》相关内容,从四川省长宁县的旅游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存在问题,针对发展机遇,提出了加快长宁旅游国际化道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景点介绍文本的功能是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景点的知识,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两个主要的概念,其对景点介绍英译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对接受美学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该理论对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启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旅游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其翻译质量,最终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台山景区危岩体特征及其预防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台山景区地质条件复杂,在受到构造活动、地质应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共同影响的条件下,发育了一定量的危岩体。在总结各景点危岩体的特征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危岩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红石峡景点内的危岩体主要为拉剪倾倒型单体危岩、拉裂坠落型单体危岩和群体危岩,其形成原因主要受到断层和人类活动影响;沟谷景区内的危岩体主要为群体危岩,是构造活动和风化等地质应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茱萸峰景点和旅游干线内的危岩体以群体危岩为主,其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与此同时,提出了研究区危岩体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其中除沟谷景区主要用到SNS被动防护外,其它各景点以主动防护为主。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关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是经国家审定的级别较高的旅游资源,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人文旅游资源。风景名胜区本身是一种公共产品,其门票价格是无法单纯地用市场来调节的。针对近年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纷纷涨价的现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问题做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条件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评述三峡 区旅游业已具备一定产业规模,成为库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指出库区旅游业发展具备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区域经济条件差,产品结构单一,管理体制不顺,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大,成库后原景区受负面影响大等制约性因素。最后通过对库区50个景区的定量评价,列举出三峡库区旅游开发项目库。  相似文献   

13.
选取黄冈大别山区38个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变量和36个二级变量的低碳行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加权计算各景区旅游低碳行为绩效(LCBP),再运用冗余分析法揭示旅游低碳行为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冈大别山区A级景区低碳行为绩效平均得分为3.64,达到较高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构建的景区低碳行为指标体系中,A、B、C 3组景区(点)在36项指标上有33项指标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景区低碳行为绩效与景区等级呈正相关关系;景区低碳行为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政府管束、景区管理者对利益的感知是景区旅游低碳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阐述了乡村旅游在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乡村旅游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应对已有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重新定位、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实行规范化管理,搞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注重菜肴开发,礼品配套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一路高歌,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业的经济主要是靠门票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居高不下的门票价格让许多游客闻风丧胆,这样不利于旅游业长期的发展。短期的利益牺牲了许多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再加上我国景区里的娱乐开发单一,并且还存在小景点收费现象,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本文揭示了当前旅游业目前实行的门票经济的现状,以江西景点为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风景区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之一,也是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基于全国风景区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 SPSS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度挖掘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将来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中国风景名胜区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的宏观格局,表现出了以主要城市群为核心集中连片分布、A级以上景区带状分布、国家级景区点状分布的空间结构;2)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山西—湖北—广东”、“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南沿海三条低质率分布带,而“内蒙古—青海—西藏”和东南沿海两条低质率聚集带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建设优势地位,从侧面反映出这两条带状集聚区具有较大的风景质量提升潜力;3)城市建设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三产发展状况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城市风景名胜区空间差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景区门票价格对旅游者消费的影响及认识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迅速上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从我国目前景区门票价格的现状着手分析,初步探讨了这一现象对旅游者、旅游业的影响,然后深入分析了门票对旅游者消费影响的认识误区,最后对解决景区(景点)门票制定问题提出了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领域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三大特点,而对于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内涵研究这一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针对当前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与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与控制方法,从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景观环境控制、行为活动控制、保护游赏控制这七方面建构了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和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全面剖析了罗泉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深度开发的战略体系,在旅游结构调整中营造古镇特色文化的新品牌。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翻译成为最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手段,目的是在中外文化间架一座桥梁,达到传播文化,避免文化冲突,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以具有齐鲁特色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从跨文化意识视角探讨山东省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