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流变学理论建立了在注射过程中注塑模具型芯的力学模型,并运用材料力学的方法由上述模型推导出注塑模具型芯偏移量的计算方式,提出了计算偏移量过大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IMOLD的注塑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olidWorks分割线命令,在IMOLD中手动创建喷墨打印机输纸滚轴注塑模具的分型线,应用创建及修补延伸曲面功能生成完整的分形面,成功分离出模具的型芯和型腔,为在IMOLD中如何创建复杂零件注塑模具的分形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UG和Moldflow的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UG为平台对遥控器后盖的注塑模具进行设计,通过Moldflow进行流动模拟分析,确定了浇注系统、冷却水道等的设计方案,并利用UG强大的CAM技术对模具零件(型腔/型芯)进行加工,生成加工轨迹.该设计提高了模具研发质量和生产效率,并对生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注塑模具的并行设计流程,并着重讨论了基于Pro/E应用软件平台的注塑模架CAD系统的设计思路、CAD模型的设计策略--基于子装配变换的模块化装配模板模型以及本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利用本系统实施注塑模具后续并行设计的可行性。本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标准模架库的CAD建模突破性的将模架CAD与后续的模具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对注塑模具后续并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增强复合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基于复合纤维材料的非牛顿流体流动理论,设计一种使复合纤维材料的纤维在注塑生产时能够趋于定向分布的动态注塑模具,并对该动态注塑的原理进行论述。拉伸实验证明,动态注塑模具生产制造的塑件,其力学性能优于传统注塑模具生产的塑件;通过对两种注塑模具生产的塑件横断截面的观察分析,相比于传统注塑模具生产的塑件,动态注塑模具生产的塑件,其纤维的定向化程度更高,与动态注塑原理相吻合,验证了动态注塑成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UG和MoldFlow的相机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注塑模具设计方法存在设计周期长、成本高且质量难以保证的不足,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UG和有限元分析软件MoldFlow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机外壳的注塑模具设计,创建了相机外壳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模流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注射过程中流动分析结果、冷却分析结果的仿真,调整了相机外壳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结构,最后采用UG/MoldWizard模块创建了经过优化和调整的注塑模具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了一个基于SolidWorks的智能注塑模具CAD系统,阐述了注塑模具CAD的总体推理过程,设计开发了注塑模具设计知识库和数据库,并设计了一个简洁、直观、操作简单的注塑模具专用界面,可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推理,实现注塑模具CAD系统的智能化.还对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技术,利用Visual Basic的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对建立动态链接库文件的技术作了一定的研究.最后给出了注塑模具设计过程的例子以及结论.  相似文献   

8.
注塑成型模拟技术为优化制品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分析手段,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注塑成型模拟技术中4种流动模型的原理及应用,探索了注塑成型模拟技术继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注塑车间设备布局、原料区布局、模具摆放区布局和物流运送路线现状,提出注塑车间布 局基本原则,优化传统单元系统布局,合并单元构建和单元内布局过程,关联生产计划变动影响,建 立注塑车间单元构建与单元内布局集成设计模型,建立注塑车间单元系统布局与关联优化集成模 型.针对多变量、多约束和非线性的特点,以单元内物料搬运、单元内模具搬运、单元间物料搬运以 及单元间模具搬运等成本为布局模型多目标函数,以单元间物流费用、车间面积利用率和关联控制 系数ACC等为关联模型多目标函数,分别设计出结构化染色体多变异策略、实数编码多点交叉等 遗传算法,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典型的注塑车间布局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周期问题,构建了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特征库的交互式特征识别方法识别产品中的特征,建立产品的特征模型.通过侧凹特征的判别确定模具的优化脱模方向,并确定模具的分型线和分型面.模具型腔可采用分型面分割模板的方法获取.同时提出了模具型腔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模具型腔中的特征,制订模具型腔的加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模具型腔设计制造周期,加快模具开发的进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