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探讨水解生物质纤维素制取还原糖的实验条件,采用DNS法分别在超/亚临界状态下对目标产物(葡萄糖)的分解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得到葡萄糖剩余率较高的反应条件,并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纤维素水解方法.研究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甲酸对葡萄糖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亚临界条件下甲酸对葡萄糖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在超临界下葡萄糖剩余率较高的实验条件为温度400℃,固液比1.5∶70,反应时间3 min;在亚临界下剩余率较高的实验条件为温度280℃,固液比1.5∶70,反应时间3 min,甲酸浓度3%.  相似文献   

2.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方法对由两个正弦线性叠加而成的信号进行分离处理,研究正弦信号的频率和振幅对EMD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多组实验得出,两正弦信号的频率相差越大或振幅相差越小,EMD分离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中乙酸氧化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影响超临界水中乙酸氧化分解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乙酸,去除率最高可达99%,在实验的条件范围,氧气过量倍数和温度越高,乙酸水溶液质量流量越小,乙酸的降解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Keggin结构铁(Ⅱ)单取代硅钨酸钾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水溶液中Keggin结构铁单取代钨硅酸钾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动力学行为,发现温度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解反应速率越大,催化剂量越大,分解反应的速率越大,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对分解反应速率也有影响,而且在过氧化氢浓度越低的区间,这种影响越明显,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75kJ.mol^-1。  相似文献   

5.
探索一种在微波辐射下通过臭氧氧化葡萄糖制备葡萄糖酸的高效绿色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臭氧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可快速催化氧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溶液。对单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的上升,葡萄糖酸产率逐渐下降;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臭氧气体流量增加等因素对葡萄糖酸产率的影响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通过试验设计,得到本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组合为:葡萄糖溶液浓度400mmol·L-1,气体流量2465mL·min-1,微波辐射功率210W,微波辐射15min时,葡萄糖酸产率为85.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温厌氧菌Clostridium thermocopriae JT3-3和JT1分解纤维素的机制,并研究了葡萄糖对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MN300)能够被JT3-3菌在7d内完全水解,稻草能够被JT1菌部分水解。纤维素或稻草的分解产物分别为乙醇、乙酸和丁酸。0.2% ̄0.5%的葡萄糖能促进代谢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矿物质脱除对煤中硫在氢气热解中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不同矿物质含量和硫含量的煤进行了脱除矿物质的实验,采用TG-MS对原煤和脱矿物质煤进行了AP-TPR实验,并在线分析了气相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结果表明:由于煤中矿物质种类的不同,在AP-TPR条件下对不同含硫气体的逸出有不同的影响.煤中矿物质的碱酸比越大,对煤的固硫作用越强;反之,对煤中有机硫醚和硫醇等C-S键的分解越强,煤中矿物质对COS的生成有很大的影响,高温时氢气抑制COS的生成,二次反应对COS的生成同样起重要作用.从原煤和脱矿物质煤噻吩硫的逸出峰分析得出,脱矿物质对煤中噻吩硫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在振动流化床中对氢气还原分解磷石膏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气体积分数、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床层高径比及反应时间对磷石膏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气浓度升高,分解率有增大趋势,但脱硫率先增加后减少;反应温度越高以及物料高径比越小,分解率与脱硫率越高;过高或过低的气体流量都不利于磷石膏的分解,当气体流量为242 mL/min时,分解率与脱硫率最高;并且反应时间越长,磷石膏分解越充分,但应设定范围.当还原分解温度1 050℃,氢气体积分数为5%,物料高径比为1.2,气体流量为242 mL/min(u=20 umf),反应时间为60 min,磷石膏的分解率与脱硫率分别能达到98.78%和84.24%,能满足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的要求,可用于指导磷石膏还原分解制酸联产水泥的新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标分解能够为解译和利用PolSAR数据提供有效的方法。Pauli分解是一种常见的目标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结果受相干斑噪声影响较大。本文基于二次分解的思想改进了Pauli分解方法,并对PolSAR数据进行了分解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相干斑噪声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改善了分解结果的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AISI 1045钢为工件材料,YG 8硬质合金为刀具材料,在800℃×700 MPa热力耦合条件下进行扩散偶实验,利用SEM和EDS分析高速切削条件下扩散偶界面附近WC相演化及元素扩散分布行为。结果表明,WC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破碎形成细小的WC颗粒,同时在工件侧检测到WC组成元素的分布,证明热力耦合下WC确实发生了破碎、分解回溶及扩散。基于此,建立热力耦合条件下的WC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计算颗粒尺寸和温度对WC分解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碎化形成的WC颗粒尺寸越小及分解温度越高,WC分解速率越大;800℃时,直径为10 nm的WC颗粒完全分解时间约为0.7μs。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H2SO4浓度、催化剂(Ag^ )用量对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葡萄糖水溶液的氧化消解速率的影响(以K2Cr2O7作氧化剂),结果发现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葡萄糖的消解速率均显著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Ag^ 用量对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消解有较明显的加速作用但对葡萄糖的消解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葡萄糖、蔗糖、秸秆粉及其混合物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外加碳源对堆肥系统一次发酵周期内氨气挥发的影响.探讨了碳源的降解效率与堆肥系统氮素损失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试验氨气挥发总量相比(3.05 g/kg·ds),单独添加葡萄糖(2.46 g/kg·ds)与蔗糖(2.17 g/kg·ds)均能控制氨气的挥发,但单独使用秸秆粉没有显著效果(3.1 g/kg·ds).蔗糖与秸秆粉混合添加对高温期氨气挥发的控制效果最好(1.92 g/kg·ds),堆肥系统中总氮损失由对照试验53.1%减少至27.7%;堆肥过程中氨气挥发与碳源的降解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94,p<0.005),秸秆粉与葡萄糖、蔗糖混合添加增强了微生物对有机碳的降解能力,促进无机氮的固定作用,减少了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研究了纯的过氧化环己酮(CYHPO)及其分别与乙二醇、异辛酸、正丁醇、水四种稳定剂混合后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绝热分解过程的特性曲线及参数,并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对测试数据进行校正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纯的CYHPO分解温度低,分解速度快,具有很大的热危险性,但是加入某些高沸点溶剂后,CYHPO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分解过程中的热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新计算法,以0.1mol//L盐酸为溶媒,选择293.0nm为测定波长.271.5nm为等吸收波长,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可消除葡萄糖的分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对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的干扰.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0.38%.  相似文献   

15.
A new reac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conomically convert glucose to lactic acid environment-friendly.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were chosen as solvent that can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glucose, 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solid bases was evaluated. Both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can affect the yield of lactic acid. A high yield (97%) of lactic acid was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 The 1H NMR spectra and HPLC-M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t...  相似文献   

16.
因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火性与高温下硬化水泥浆(HCP)的化学分解有密切关系,为获得对火灾高温所致HCP化学分解特征的定量理解,对HCP试样进行了400~800℃的高温处理,采用XRD测定C-S—H化学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C—S—H分解始于560℃,但仅在600℃以上其分解才变得显著,且分解速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尽管C—S—H的分解可造成混凝土强度的显著下降,但这种分解主要发生在600℃以上温度范围内,故对更低温度下发生的高温爆裂基本没有影响.分别建立了在600、700和800℃温度下C—S—H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