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由表面二维平面射流冲击传热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维平面射流冲击平板时的层流流动(和传热)给出了速度和温度边界层的综合解析,用积分方法得到了平面射流冲击传热的驻点区和部分壁面射流区的换热关系式,并将等热流壁面的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极小尺寸圆形空气射流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极小尺寸喷嘴进行了圆形空气射流的实验研究,测定了在不同雷诺数Re和喷射间距对圆形空气射流冲击换热的影响.拟合得到了驻点换热的经验公式,并与己有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测量了圆形空气射流换热系数径向分布,得到单调性变化的一般结果;实验还表明在一定的Re和喷射间距下圆形空气射流换热系数径向分布出现层流向湍流过渡.  相似文献   

3.
设计搭建了气雾射流动态传热实验装置,建立了二维非稳态导热反问题模型,研究了表面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冷却过程中缸体穿越喷射区与淌水区历经了几个不同的换热阶段,温度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的特点,成功的模拟了连铸二冷气雾冷却周期性换热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有射流冲击的短扰流柱排内柱面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前缘上游有单排孔板射流冲击的涡轮叶片内扰流柱通道柱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 ,获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扰流柱表面的局部换热系数分布 ,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柱面换热规律。结果表明换热系数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射流冲击的影响 ,在扰流柱前缘附近存在高强度换热区域 ,沿柱面随角度的增加努谢尔特数逐渐减小 ,角度 θ为 90°附近存在一片低强度换热区域 ,尾缘区换热强度最低。结果还表明尽管平均努谢尔特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大 ,平均换热强化系数却随雷诺数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有射流冲击的柱面换热效果明显优于无射流冲击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多数载流子准费密能级的降落,得到比较严格的边界条件和Ⅰ-Ⅴ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高阻区宽度Wp与有效扩散长度LH的此值较小时(Wp/LH≾3),Ⅰ-Ⅴ特性大致符合exp(qVF/2kT)的规律;而当Wp/LH较大时,Ⅰ-Ⅴ特性与此完全偏离,找不出符合此规律的范围,甚至难以表达为exp(qVFkT)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液体射流垂直冲击在加热竖直小壁面上的局部换热特性,在Re_d=4.04×10~3~1.37×10~4范围内,驻点换热可以用方程 Nu_d=1.29P_r~m·Re_d~(0.5)表示,对于湍流,势流核心长度L/d与速度无关,L/d=5,建议势流核心外驻点Nu与Z/d的关系用 Nu_d/Nu_(max)=[(L/d)/(Z/d)]~(0.5)表示,势流核心区内换热系数的径向分布用以下方程表示: 驻点区:Nu_d/Nu_(max)=(r/d)~(-0.5)tanh~(0.5)(0.88r/d) 壁面射流区:Nu_d/Nu_(max)=0.348Re_(d,u_0)~(n-0.5)·(r/d)~(-1.25)实验比较了自由射流与浸没射流的换热效果,发现驻点及径向分布结果相同,喷距的影响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二维封闭方腔自然对流换热进行研究.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在不同Ra数和倾斜角θ,封闭方腔内的流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再根据流场温度场分析Ra倾斜角θ对封闭方腔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 结果表明,Ra数的增大会增强自然对流换热,而倾斜角的增加使得自然对流换热增减交替,当倾斜角为90°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弱.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就地再生加热效果,基于热风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和沥青路面内部导热的共轭传热过程,建立了热风加热沥青路面的冲击射流共轭传热理论模型,选取有限容积法得到了共轭传热模型的通用离散方程,采用压力-速度耦合半隐式算法(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 SIMPLE)获得了整个求解域内温度场分布,选取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反映沥青路面加热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温度场分布趋势吻合度高,两者平均误差为8.4%;平均热流密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在加热初期均从最大值急剧下降,而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趋于平衡,两者的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6.4%和7.8%;热风出口速度和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热流密度均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速度对平均换热系数有显著影响,热风出口温度对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相较于平均热流密度指标表现为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后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热风加热温度控制和加热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内径140 mm,高1600 mm的声场射流流化床中,以催化裂化催化剂(FCC)和石英砂颗粒为床料,采用光导纤维探针测定了水平射流的射流深度和不同轴/径向位置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射流深度随射流气速、流化数和射流管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床料平均粒径和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声场的引入可以增大射流深度。声压越大射流深度越大;声波频率在150 Hz时射流深度最大。颗粒浓度沿轴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声波对射流区颗粒浓度没有影响,鼓泡区颗粒浓度随声压级的增大而增大,随声波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输入饱和非线性切换Hamilton系统在任意切换路径下镇定与H控制问题。设计合适的状态反馈并提出充分条件,实现输入饱和非线性切换 Hamilton 系统的镇定问题。 设计系统的 H控制器,进一步研究带外部干扰的输入饱和非线性切换 Hamilton 系统 H控制问题,在该控制器作用下,系统存在外部干扰时,γ-耗散不等式成立,无外部干扰时,闭环系统全局渐近稳定。仿真实例验证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利用气体喷射强化微小加热面对低挥发性液体的传热,在较高的气体喷射速度下,加热面驻点处的局部换热系数比自然对流时高12倍,实验揭示了气体喷射速度、热流密度及喷嘴至加热面间距离对传热的非常复杂的影响。此外,还测量了局部换热系数在加热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局部换热系数的最大值并不在驻点而是在它的上面。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thermal effect in grinding contact zone during high efficiency grinding, an idea of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in contact zone using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impinging is advanced. Fundamental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 on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with high pressure water jet impinging were completed. The maximum speed of jet impinging reaches 110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experiment prove that the critical heat flux and the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of water jet impinging are 70 and 30 times those of the pool boiling,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a new grinding fluid supply system was employ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 grinding zone by high-pressure water jet impingement during creep feed grind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high-pressure water jet impinging has remarkable cooling effec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orkpiece surface can be steadily kept below 100℃, while the workpiece is badly burnt with conventional coolant supply. The stu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冰浆生成器的传热性能,采用求偏导的方法对影响冰浆生成器性能的各参数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圆断面射流理论,得到换热效率与液柱高度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当液柱高度为喷嘴直径的50倍时,换热效率≥0.9.进一步推导体积传热系数的公式,给出冰浆生成器的设计要点:冰浆生成器高度应为喷嘴直径的100倍,冰浆生成器直径应小于喷嘴直径的14倍以避免径向传热.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随着气体质量流量和气体比定压热容的增加以及气体进口温度的降低、制冰溶液体积的减少,体积传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导了单束园形浸没水射流冲击在竖直平板上局部热特性的实验结果。驻点传热同已有文献报导的自由射流的结果基本一致,可用本文中公式来关联。喷咀与传热面间距对驻点传热的影响也给出了计算予算公式。文中还给出了局部传热系数的经向分布,在高Re数下观察到了二次峰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湿冷机组自然通风冷却塔相关理论为基础,在FLUENT模拟软件的框架下,建立了火电机组湿式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模型,雨区和喷淋区采用离散相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的Poppe理论用于计算填料内复杂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由于塔的中心区域换热效率较低,采用了在雨区加装导风管的方案,使外界空气直接与中心区域冷却水换热,改善塔内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氮气和水同时喷射时的传热规律,在热负荷小于10~5(W/m~2)时,出现了所谓“负温差传热”的特殊现象,在高负荷下,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存q=2.8×10~8(W/m~2)时,壁温只有58℃,本实验研究了喷射间距和氮气、水流速对换热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个最佳值,同时还测定了横向局部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7.
圆形液体浸没射流冲击驻点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圆形液体浸没层流射流的流场结构和冲击驻点的单相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的因素为喷嘴直径、喷嘴至冲击板距离、射流速度和加热面尺寸等.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板上涡的位置随Re的增加而远离对称轴.对于充分发展的管形喷嘴而言,驻点换热随射流出口Re的增加和喷嘴直径的减小而增强;在5<Z/d<9内出现峰值,与加热面尺寸无关.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I mpinging jet (IJ) , with high heat and masstransfer rates have been widely usedin a number ofindustrial areas ranging from thermal drying ofcontinuous sheets , production of foodstuffs to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annealing of metalsheets ,tempering of glass ,and cooling of turbinevanes . Over the past 30 years , experi mental and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characteristics with single or multiple jets havebeen a very hot research field. Due to th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