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无为大堤加固工程2000~2001年度建设项目于3月5日在安徽省无为县无为大堤正式开工。   无为大堤为国家Ⅰ级堤防,2001年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下达的2000~2001年度投资计划,为保质按期完成无为大堤隐蔽工程本年度治理任务,长江委设计院加快前期工作进程,选择急需治理的实施项目编制年度初步设计报告,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通过。由项目法人长江委建管局委托长江招投标公司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工程监理由长江委监理中心承担。   无为大堤本年度工程共有5个标段,施工单位分别为中国水电十四局、九局、十二局、四局和中国铁道部建筑总公司。 (长 江)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安徽省望江县长工河道管理局堤防建设管理,实施管养分离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背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总结了实施管养分离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简讯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 2 0 0 0~ 2 0 0 1年度建设项目开工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无为大堤加固工程 2 0 0 0~ 2 0 0 1年度建设项目于 3月 5日在安徽省无为县无为大堤正式开工。无为大堤为国家Ⅰ级堤防 ,2 0 0 1年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下达的 2 0 0 0~ 2 0 0 1年度投资计划 ,为保质按期完成无为大堤隐蔽工程本年度治理任务 ,长江委设计院加快前期工作进程 ,选择急需治理的实施项目编制年度初步设计报告 ,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通过。由项目法人长江委建管局委托长江招投标公司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 ,工程监理由长江委监理中心承担。无为大堤本…  相似文献   

4.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华 《人民长江》2007,38(10):126-128
无为大堤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49年以来,国家对无为大堤的加固建设从未间断,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对无为大堤加固更是投入巨资,使无为大堤的防洪标准显著提高.阐述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成果,主要加固工程项目及施工方式,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探讨无为大堤今后规划治理的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彭加强 《人民长江》2008,39(18):45-46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称<长流规>)及现行国家<防洪标准>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分析了无为大堤防护对象、防洪保护区、堤防工程、防洪体系的防洪标准及防洪标准的表示方式,阐述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的设计标准,无为大堤的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堤防等级为1级.使人们对无为大堤防洪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江 《人民长江》2001,32(3):30
20 0 1年 2月 19日上午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 2 0 0 0~ 2 0 0 1年第 5批招投标施工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迎宾馆举行。本次施工项目共 4个项目 18个标段 ,分别由中国水利水电十四局、武警水电二总队等 18家施工单位中标。这些中标单位在技术、人才、设备及经济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 ,部分企业承担上半年度的工程建设并取得了良好业绩。他们将在施工合同签字后 ,对分布在安徽的无为大堤、同马大堤等 4个施工项目进场施工。签字仪式由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总工李思慎主持。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黎安…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在无为大堤堤坡开展种植牧草紫花苜蓿试验表明,紫花苜蓿种植有利于堤防形成绿色植被完整,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提高管理者的经济效益,很好地解决了堤防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顺  钱彬  尹国欣 《江苏水利》2013,(12):25-27
流域性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以来,江阴市江港堤闸管理处以贯彻落实江苏省水管单位千分等级考核为契机,全面推进长江河道堤防工程的规范化管护,完善了国有堤防管养分离,加强了对企业自建堤防的日常监督,在体系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确保了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以长江江阴段江港堤规范化管护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曙光  韩得生 《海河水利》2003,(1):37-37,39
实行河道堤防“管养分离”,对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在介绍了本单位“管养分离”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管养分离”的优点及影响其发展的问题,这对各河道实现“管养分离”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施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开创堤防工程管理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清远市堤防工程管理由“管养一体”到管理维修包干责任制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管养分离”是提高堤防工程的管理水平,使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不断适应现代水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为此,结合清远市本身的特点,从制定方案,抓好试点,创新人事管理,做好机构、人员、经费的分离及争取财政资金和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各方面阐述如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堤防工程的“管养分离”。  相似文献   

11.
赵睿 《水利水电快报》2011,32(8):31-32,35
针对新时期堤防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安徽省无为大堤近年来通过对护堤工统一配发GPSONE星图定位手机,从而进行科学管理,旨在探索堤防管理的正规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式。对该星图定位系统的功能,实际应用状况,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前景等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无为大堤小型涵闸维修加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加强 《人民长江》2009,40(15):56-57
堤防上的小型涵闸事关堤防的防洪安全,其安全稳定性尤为重要。无为大堤沿线小型涵闸众多,各涵闸型式、使用要求及存在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各涵闸的维修加固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尽量采取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固方案主要分为涵身结构加固、涵闸地基防渗、涵闸细部结构处理等。系统阐述了无为大堤各类小型涵闸的维修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黑九江垦区普阳农场2002年实施堤防管理单位“管养分离”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刻分析了“管养分离”管理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改革采取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是近两年首次在长江堤防加固中使用的新型防渗墙,国家、部委目前尚无成熟的规范,该文对无为大堤姚场段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两种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九龙江北溪供水局是福建省水利厅惟一的直属工程管理单位.在管理机制和管理现代化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探索“管养分离”及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主要作法有:(1)努力探索“管养分离”的新机制;(2)对中层干部聘任制进行改革;(3)推进职工岗位双向选择在以信息化推动工程管理现代化方面,建立了局域网和“北溪供水”网站,基本实现了全局办公管理无纸化,等等.  相似文献   

16.
6月6日,省水利厅、省编办在芜湖市举行了长江河道体制调整交接仪式。至此,长江无为大堤、同马大堤、枞阳江堤上划给省长江河道管理局直接管理。其余堤防下划由当地市、县管理,省长江河道管理体制调整工作顺利完成。水利部建管司副司长祖雷鸣,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纪冰出席交接仪式。  相似文献   

17.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后,中国政府全面开展了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其中明确了长江防洪治理方针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几十年来,根据这一方针,国家有关部门分阶段实施了以下几项工程:一、堤防建设堤防是提高江河泄洪能力、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的工程设施。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度约3万km,保护大约8500万亩农田和8000万人口,主要包括:荆江大堤、武汉市堤、无为大堤、荆江分洪区南线大堤、汉江遥堤等。二、分蓄洪区建设一些与江河相互连通的湖泊洼地修建围堤…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与完善,堤防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的推进,安徽省宿松长江河道管理局积极探索堤防工程社会化养护模式,加快堤防工程管养分离。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化养护给堤防工程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解决了管理上一些实际问题,给其他堤防工程管理单位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养分离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德州市李家岸灌区依据国家政策和灌区发展形势,在管养分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队伍实施工程养护,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许兴武  沃玉报  陈伟 《人民长江》2008,39(20):82-84
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采用国内首例双孔护镜门方案,其大闸门上套小闸门的结构设计和运行功能在国际上属于首创,对这一创新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采用彻底的管养分离模式,管理单位只招聘管理人员,并实行一人多岗,养护维修工作全部通过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重点介绍了管养分离实践中的机构及人员设置、管理养护经费来源、养护单位选择的实际做法,并分析了管养分离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当今国内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