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主要分析低温超微粉碎对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膳食纤维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利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生物酶法制油豆渣,采用红外光谱及X-衍射分析不同粉碎条件下豆渣膳食纤维结构变化,并通过豆渣膳食纤维粒径分布、持水性及膨胀性对其功能性表征,明确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膳食纤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物酶法制油豆渣经低温超微粉碎处理后,豆渣膳食纤维粒径分布稳定,其持水性、膨胀性显著提高,最高为1 520%, 18.3m L/g,并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处理后膳食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影响,明确低温超微粉碎对豆渣蛋白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豆渣,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豆渣蛋白的结构变化,并通过豆渣蛋白界面性质、溶解性、粒度分析及ζ-电位对其功能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温粉碎200目下豆渣蛋白性质最佳,其粒径分布稳定,体积平均粒径D[4,3]降低至(24.06±0.02)μm,ζ-电位绝对值增大至14.02±0.02;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知,低温超微粉碎使得豆渣蛋白结构发生解折叠,蛋白分子内疏水性氨基酸暴露。  相似文献   

3.
吴占威  胡志和  鲍洁 《食品科学》2012,33(22):133-138
鲜豆渣经烘干后,采用直接超微粉碎和螺杆挤压-超微粉碎联用技术处理,研究这两种加工方式对豆渣粒度和加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超微粉碎处理的豆渣与普通粉碎处理的豆渣相比具有良好的粒度分布和加工性质,直接超微粉碎10、20、30min和60min的豆渣D50的粒径均在10μm以内,粉碎时间20min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豆渣分散性最佳,过滤截留物为4.5g,水溶性达到21.34%,同时持水力和膨胀力也较高。螺杆挤压-超微粉碎联用处理的豆渣,虽然色泽会变暗,但分散性会明显优于直接超微粉碎的豆渣,截留物质量仅为1.53g,更适合冲调产品。  相似文献   

4.
纳米豆渣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和表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探究纳米豆渣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并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对所制备纳米豆渣纤维素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所制备的纳米豆渣纤维素呈微球状,颗粒尺寸为15~50nm,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43.28%,晶粒平均尺寸为5.9nm,其膨胀力、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较超微粉碎豆渣纤维素大,持水力、持油力较原料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处理甜荞麦麸皮,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麦麸皮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质影响,并比较不同粒度的超微麸皮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皮粉经超微粉碎之后,其持水力,膨胀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阳离子交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持油力略有提高,超微粉碎频率为20 Hz时制得的微粉C(粒径≤16.34μm)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6.
面条是中国传统主食,豆渣富含膳食纤维,含有小麦粉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为了改善面条的营养成分,提高其营养价值。在面条中添加经超微粉碎的豆渣,研究添加豆渣前后面条的相关品质变化。结果发现,添加7.5%80 Hz超微频率粉碎的豆渣的面条品质最佳;超微粉碎处理改善了豆渣在面条中的应用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蛋白为原料,探究超微粉碎对核桃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核桃蛋白进行不同频率的超微粉碎处理,得到8种不同粒径的核桃蛋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研究核桃蛋白结构,并考察超微粉碎对核桃蛋白巯基含量、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处理后,随着频率降低,核桃蛋白的粒径整体呈减小趋势,核桃蛋白的粒径最小达到10.65 μm,比表面积最大为354.2 m2/kg。SEM结果显示经超微粉碎后的核桃蛋白颗粒更细小、更分散,比表面积更大。FTIR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微粉碎后的核桃蛋白β-折叠结构比例降低,β-转角结构比例增加。随着超微粉碎频率的减小,游离巯基含量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5 Hz上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游离巯基含量最高,为30.01 μmol/g;溶解性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和持油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原料相比,15 Hz上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蛋白持水性下降了59.95%,持油性下降了44.84%;起泡性和乳化稳定性整体呈增加趋势,15 Hz上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蛋白起泡性为原料的1.92倍,乳化稳定性为原料的1.4倍。因此,超微粉碎处理对核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脱蛋白方法结合超微粉碎处理豆渣对其化学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当豆渣样品进行酶或碱处理时,它的总膳食纤维(T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8.6-32.9%,22.6-34.4%,并且它们的功能特性(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显著(p < 0.05)增加,但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质量分数与处理前豆渣没有显着差异。经超微粉随后,随着豆渣膳食纤维粒径减小,豆渣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提高了170% 以上,持水力和膨胀力显着下降(p < 0.05),持油力先下降后上升。结果表明,应用碱性蛋白酶和超微粉碎进行前处理,得到的豆渣中TDF和SDF的含量最高,这可能是在食品中加工高质量膳食纤维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甜荞麦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粒度分布、持水力、持油力、溶解力、糊化特性等性质的分析,比较经不同频率的超微粉碎的荞麦全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别。结果显示,甜荞麦经超微粉碎后,其粒径逐渐减小,持水力、持油力以及溶解力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甜荞麦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均有一定的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频率增加荞麦粉颗粒在减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化床气流磨对豆渣进行超微粉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豆渣超微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粉碎前后粉体的粒度分布、色泽、微观结构以及红外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粉碎工艺为进料量93 g,粉碎频率32 Hz,研磨压力0.8 MPa。在此条件下所得豆渣粉中位粒径(D50)为14.98 μm;与超微粉碎前的豆渣粗粉相比,超微粉碎后的豆渣微粉色泽亮白,颗粒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增大,结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蜜柑果皮为原料,以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果皮,运用超微粉碎方法制成粉体,通过测定粉体的粒度分布情况、持水力、持油力及色度值等指标,对常压干燥、真空干燥及冷冻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常压干燥方式最佳。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果皮超微粉碎工艺,以粗粉粒径、转速及粉碎次数为自变量,比表面积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果皮超微粉碎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超微粉碎工艺为:粗粉粒径60~80目、转速16000r/min、粉碎次数3次,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比表面积为0.246m2/g。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对黑蒜粉末物理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超微粉碎对黑蒜粉末物理性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对超微粉碎与机械粉碎黑蒜粉末的休止角、松密度、持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测定其多酚类物质提取率,同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Fe3+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系统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以人肝肿瘤细胞HepG2细胞为模型,测定其不同粉碎方式黑蒜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与机械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后的黑蒜粉末平均粒径较小,水溶性、溶胀度及多酚类物质的溶出率分别增加了26.84%、39.53%和31.76%,持水力及持油力等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抗氧化能力评价中,超微粉碎能力显著提高了黑蒜粉末的还原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藕节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其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方法在不同研磨条件下,采用激光粒度法测定其粒度,采用化学法测定持水性、持油性、溶胀性,酶重法测定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结果超微粉碎可显著减小物料粒径。随着粒度的减小,持油性、持水性、溶胀性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当研磨条件为研磨时间12 h、介质物料比8%、转速300 r/min时,粒度显著减小至15.3μm(P0.05)。在此条件下,藕节膳食纤维持油性、持水性、溶胀性分别为2.23 g/g、3.62 g/g、5.97 mL/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3.55%显著提高至11.20%(P0.05),比未超微粉碎提高了2.16倍。结论超微粉碎能有效降低藕节膳食纤维粒度,显著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并赋予其优良的理化性质,为藕节渣综合利用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  何玲 《食品科学》2017,38(13):150-154
以苹果为原料,经粗粉碎后超微粉碎不同时间(1、3、5、10、20、30 min),共得到苹果粗粉和6种不同粒径苹果全粉,通过测定其物化性质,并且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的苹果全粉进行粒径测定和结构观察,探究不同时间的超微粉碎对苹果全粉物化性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粉体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越来越均匀。与粗粉碎苹果全粉相比,不同时间超微粉碎后苹果粉体的溶胀性、水溶性、持水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均增大,容积密度减小(P0.05);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持水力逐渐增大(P0.05),容积密度、溶胀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各处理组间水溶性、阳离子交换能力先增大后未发生显著变化。本实验为苹果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低温超微粉碎对生物酶法制油豆渣蛋白结构的影响,将生物酶法制油豆渣烘干后分别经常温、低温超微粉碎处理,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法表征低温环境下生物酶法制油豆渣在不同超微粉碎程度(100、200、300 目)及常温条件下豆渣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经低温超微粉碎处理后豆渣蛋白中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β-转角结构含量降低;色氨酸、酪氨酸残基趋于“暴露态”;二硫键t-g-t模式经处理后显著增加;与未处理及常温超微粉碎条件相比,低温超微粉碎处理后豆渣蛋白无序结构单元更趋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粉碎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不同程度超微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并进行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有一定影响。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以及凝胶性在一定粒径范围内均有明显提高,而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超微粉碎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猕猴桃渣为原料,通过酶法处理和经过过氧化氢漂白,再经胶体磨超微粉碎得到改性猕猴桃膳食纤维,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物理性质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显著提高了膳食纤维的比表面积及持水力,改性后的膳食纤维对NO2-的吸附作用,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对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对照样品均有明显增强。说明超微粉碎进一步增强了猕猴桃渣膳食纤维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8.
改性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姝颖  郭晓晖  令博  明建 《食品科学》2012,33(15):171-177
以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并以葡萄皮渣中的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微粉碎和挤压超微粉碎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测定改性前后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组成、物化性质及纤维颗粒的形貌结构变化,研究不同处理对膳食纤维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处理均能有效增加葡萄皮渣膳食纤维中水溶性纤维的含量,并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其中超微粉碎处理有助于增强膳食纤维的阳离子交换能力与抗氧化活性,而挤压超微粉碎处理则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持水力、膨胀力及阳离子交换能力,但其抗氧化活性则显著降低。形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纤维颗粒的粒度急剧减小,但其主要成分及化学结构基本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微处理对苦荞麸理化及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超微粉碎处理对苦荞麸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对苦荞麸进行超微粉碎,对3种不同粒径的苦荞微粉的粒径分布、总黄酮溶出率、休止角、滑角、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水溶性、明度差以及总色差进行测定。经过超微粉碎处理,苦荞微粉总黄酮溶出率增加,粉体的休止角增加16.72°,滑角增加6.59°,持水力减小1.02%,持油力减小43.47%,膨胀力减小33.01%、水溶性增加4.31%,粉体的明度差和总色差有所增加。超微粉碎处理能提高苦荞麸中的功能成分溶出率;改善苦荞麸的加工适应性,超微粉碎处理不仅可用于苦荞麸深加工,同时苦荞麸皮微粉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20.
以毛竹竹屑为原料制备竹粉膳食纤维。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超微粉碎时间的竹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用国标检测等方法研究超微粉碎对竹粉膳食纤维对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处理制备的竹粉膳食纤维,其主要成分均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75%以上),且随着粒径越小,IDF含量下降,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含量升高,粉碎4 h的微粉D50达到32.44μm,粒度分布集中在2050μm,之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颗粒开始发生团聚,粉碎时间在5、6 h的微粉其D50分别达到45.22μm和44.60μm;经超微粉碎后,膳食纤维各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原粉相比,竹粉膳食纤维微粉对NO2-的吸附量、对胆酸钠的吸附量、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等性质均有一定的提高。因此,一定程度的超微粉碎有利于竹粉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