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炒菜以其口感鲜嫩柔滑,色泽鲜艳,而受到人们,特别是受到老年人和儿童的喜爱。此种烹调方法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所以在烹饪比赛和考试中经常能见到它的踪迹。从一道滑炒菜即可看出制作者的技术功力。  相似文献   

2.
炒的学问     
顾伟 《烹调知识》2006,(5):53-53
炒是中式烹饪最常用的方式,家庭厨房中多采用生炒、熟炒、软炒、干炒等4种方法。生炒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入配料,易熟的配料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料,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可。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如果原料的块形较大,可在烹制时兑入少量汤汁,翻炒几下,使原料炒透,即可出锅。要点:加汤汁时,需在原料本身的水分炒干后再放,才能入味。熟炒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然后改刀成片、块,放入沸油锅内略炒,再依次加入辅料、调料…  相似文献   

3.
木公 《中国食品》1995,(10):1-21
二 葡萄酒用油煎鱼时,在锅里喷上半小杯葡萄酒,可以防止鱼粘锅.炒洋葱时加一点葡萄酒,就不会炒焦.从涩柿子的咬开部分注入白葡萄酒,可除去涩味.  相似文献   

4.
正巧炒豆角在开水里氽烫过的豆角,为了在烹调以后仍保持其鲜绿的颜色,捞出后撒上些盐,再进行烹调,就会使其鲜绿的颜色不变。巧炒扁豆将炒锅烧热后放入油、盐,待油烧到冒烟时投入扁豆,翻炒几下后放入一点点水,盖上锅盖,让扁豆在油和水的热力下焖熟,中间可翻炒两次,这样炒出的菜美味可口。巧炒青椒炒青椒要用急火快炒,炒时加少许精盐、味精、醋,烹炒几下,出锅装盘即可。这样烹炒的青椒,不仅可以减轻一些辣味,减少维生素的损失,而且还可使其色泽美观,翠绿清新,口味清淡爽脆,营养极为丰富。巧炒洋葱将切好的洋葱粘上面粉,再入锅炒,这样炒出的洋葱色泽金黄、质地脆嫩、美味可口。炒洋葱时,加少许白葡萄酒,则不易炒焦。  相似文献   

5.
《烹调知识》2010,(9X):66-69
"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虾仁"和"抓炒腰花",并称"四大抓"。抓炒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甜酸,紧汁亮芡,让人称赞。其实,抓炒里脊是当年伺候慈禧太后的厨师情急之下创造的一道菜品,而当年创出这道菜肴的厨师还被慈禧封为"抓炒王"。  相似文献   

6.
漫话“炒”     
烹调方法中的炒法是一个应用甚广的技法,我国各大菜系烹制菜肴都有炒法,炒法也是城乡居民做菜的通用方法.炒法发展至今已有相当长历史,最早有关炒法的文字记载,要推北魏贾思勰撰的《齐民要术》,该书第八卷讲饮食烹饪时中;  相似文献   

7.
经典验方     
《饮食科学》2011,(1):15-15
先将干燥的橙子儿放入炒锅中焙炒。焙炒时注意不要炒得太焦,但必须将其中的油分炒干,否则不易长期保存。将炒好的橙子儿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儿,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即可。这种焙好的橙子儿可在常温下保存一个月,如果想保存时间更长,可放入冰箱中。橙子儿末儿需用开水冲服,一日三次,每次3克至5克,饭后服用为宜。  相似文献   

8.
炒,是中国传统烹调中最常用的一种烹调方法.也是中国菜肴名目变化莫测,味道繁复难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把厨师称为“炒菜的”。“炒菜”似乎成了我国烹调行业和中国菜的代用词。  相似文献   

9.
沈晖 《烹调知识》2008,(10):38-38
炒是我国烹调技术中使用广泛、变化较多的一种烹调方法。而滑炒却是其中最精细、最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由一般炒法的一次加热改为两次加热即滑和炒,大大提高一了菜肴质感的鲜嫩度,达到了嫩、滑、脆、鲜、爽、色、香、味、形俱佳的水平。掌握和运用滑炒的烹调技法,是每一个厨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10.
软炒技法谈     
软炒,炒制技法的一种。即是将一些液体原料或加工成茸泥的固体原料,经调解成糊状并调味后,再炒制成菜的一种方法,俗称“推炒”、“湿炒”,软炒菜细软滑嫩,咸鲜味美。其代表荣肴有软炒鲜奶、软炒鸡茸、芙蓉干贝、三不粘、炒土豆泥等名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广帮菜,以小锅炒菜见长。广帮炒菜,过去多用单眼灶,燃料皆为白煤,因此火焰,易于迅速烹制成菜,不仅保持了原料的鲜嫩度和质感,且色泽艳丽,入口滑爽。广帮炒菜讲究现炒现吃,因为按照规范化程序烹饪的炒菜,在起锅装盆后会透出一种特殊的香气,这种香气能刺激嗅觉器官,引起食欲,促进消化,行家称之为“镬气香”。  相似文献   

12.
融合最精致     
墨鱼汁炒沙河粉 原料:墨鱼汁500克,沙河粉250克,什海鲜150克,洋葱50克,葱20克,盐。 制法:将什海鲜分别炒香或拉油:起锅炒香洋葱,放入沙河粉炒香,加入墨鱼汁,调好味,再加入什海鲜拌炒均匀,再加上葱增香,装盘即可。  相似文献   

13.
张广利 《四川烹饪》2000,(10):19-19
软炒,是热菜烹调方法中炒的技法之一。主料为软嫩或半流质原料加工成的茸或细粒,或主料经成液状后再炒。成菜软嫩。软炒应用比较广泛,如传统鲁菜“鸡汁虾仁”、“鸡茸鱼肚”、“浮油鸡片”,以及传统粤菜“大良炒牛奶”、“白雪鲜虾仁”等,均属用软炒制法制作的菜肴。烹制软炒菜肴时,宜用手勺稳而快地推炒,使其受热均匀,不致过碎,炒至凝结至熟即可,过火则脱水变老。软炒菜肴制作精细,技术要求难度大,操作不易。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事厨的经验,以“浮油鸡片”和“白雪虾仁”这两款菜为例,将烹制软炒菜肴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以求…  相似文献   

14.
蔬菜混合炒。将烹炒时间相近、口味相似、能成互补的蔬菜,如胡萝卜、莴笋、西葫芦、土豆等各取一个,洗后切丁,加黄豆芽,配葱、姜、蒜适量,用色拉油及调味品炒成。这样的混合菜色彩鲜艳,富含多种营养,鲜嫩清淡,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15.
汉堡牛扒     
汉堡牛扒是德国名菜之一.据传,十八世纪中叶,德国汉堡一家医院的营养师,为了增加病员的营养,创制出一种以牛肉为主料的圆形饼.这种饼是将剔去筋膜的鲜嫩牛肉磨成肉糜,配以鸡蛋、牛奶、洋葱等拌匀后做成饼,用油煎熟,放上一只煎蛋,旁边再放些诸如炒土豆片、炸土豆条、炒胡萝卜和炒青豆之类的蔬菜即成.吃起来香酥鲜嫩,深受病员欢迎,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汉堡牛扒.  相似文献   

16.
苏松 《四川烹饪》2004,(4):44-44
辣酱炒肚片 猪肚在烹调中,很少用桂林辣椒酱调味,我尝试着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并以青红椒和洋葱做配料,成菜风味还真的有些独特。  相似文献   

17.
生炒:也叫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先将主料放入沸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再放入配料,配料是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然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  相似文献   

18.
正炒菜里面其实有很多学问的。不正确的炒菜方式会使菜的营养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这些炒菜时的坏习惯,小微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第一、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小微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  相似文献   

19.
抓炒,是将刀工处理后的原料先腌渍入味,再挂糊油炸,最后与调好味的芡汁炒匀成菜的一种方法,成菜具有色泽褐红油亮,明汁亮芡,质感外焦里嫩,味道咸鲜微甜酸等特点。用抓炒鱼片,抓炒里脊,抓炒腰花,抓炒大虾等菜肴。抓炒菜肴的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选择原料,刀工处理,腌渍入味,挂糊,油炸,调制味汁,回锅成菜等步骤,这里,我就把制作抓炒菜的技术关键写出来,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0.
陈忠明  王奇 《中国食品》2014,(15):42-43
近日笔者参加了同事儿子的结婚宴席,说实话,大多数参加者对婚宴菜肴的质量都心知肚明,只要说得过去就行。如炒虾仁,为了节约成本加入大量的玉米粒,甜腻腻的玉米粒与鲜嫩的虾仁合在一起,美其名曰“金玉满堂”。可这次在这个上档次的大饭店笔者居然见到了炒得最差的虾仁,只见虾仁用吉士粉上浆,浆得黄黄的,再加大量洋葱丝同炒,笔者从事厨师将近四十年从没吃过此种炒虾仁,于是给此菜取名为“洋葱炒吉士粉虾仁”。这菜不仅卖相差,其味道之怪异更令人费解,因为吉士粉有一种奶香味,与虾仁的鲜味极不相配,再加之炒虾仁用洋葱配炒,其味道更是不伦不类,真佩服这位负责配菜厨师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