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现代食品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逐渐得到重视。为实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科学检测,本文概述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危害性和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了食品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食物中重金属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人类的健康以及经济生态发展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来保障食品食用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就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食品是维持人们身体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粉尘、气溶胶等形态的污染物质潜入到食品中,易造成食品重金属超标问题.为了确保社会食品安全,需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快速、及时地对食品重金属情况进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本文针对食品重金属超标检测意义以及食品重金属污染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更加注重餐桌上的安全。食品重金属检测是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种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是重金属检测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影响因素以及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也直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现有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是提高食品重金属检测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建立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和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需做好食品的检测工作,杜绝受到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在食品检测中,除了做好添加剂检测外,还要高度重视重金属检测。通过使用先进、精准的检测方法,降低食品污染的发生率,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本文从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几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希望为后续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品污染现象的加剧,食品中含有重金属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常见的汞、镉、砷、铅等重金属出现在食品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研究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其发展,以期提高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效果,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而重金属污染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检测技术来确定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及种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污染危害监测的基础上,对食品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常见重金属危害以及来源的分析,探讨了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定量检测技术,以此来不断地完善技术体系,且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食品重金属残留超标不仅会影响食品质量,而且会对食用者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工作非常关键。同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重金属检测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检测食品重金属残留量,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杜绝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食品流入市场,有助于规避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食品重金属污染原因,并对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铅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以及来源,并且研究了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由汞、镉、铅、铬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引起的污染,随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多种疾病。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各类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加,发展便捷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检测技术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常用的消解技术和重金属富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各类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食品重金属污染来源较多,如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加工环节等。重金属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后,难以被人体分解,其毒性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出来。食品重金属污染会给人体的肝肾器官和中枢神经等造成极大伤害,因此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为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食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重金属物检测技术。食品重金属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可见光光度法等,其检测的优势不同,检测效果也存在差异,为提高食品重  相似文献   

13.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尽管它们在各种环境基质中以微量浓度存在,但是其引起的污染仍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开发重金属检测精确而灵敏的方法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十分有必要。现有传统检测技术依赖昂贵的大型仪器,操作复杂并且耗时较长。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为重金属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文综合介绍重金属检测的常见方法以及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和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人们的饮食受到严重威胁。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以重金属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危害尤为重大,它严重摧毁了人们的身体机能,使人们身体中重金属元素超标,身体器官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严重的疾病问题。本文从常见的重金属危害入手,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有快速检测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两大类。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上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的  相似文献   

16.
食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汞、铬、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将对食品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进行分析,探究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以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检测出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是保障食品安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对于食品中重金属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进行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实现对多种重金属的同时检测。鉴于此,本文对原子吸收光谱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原子吸收光谱用于食品重金属检测进行探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中重金属的质量控制和过度污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食品工业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领域的污染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且,生活中的一些污染因素侵入到人体之后也会间接侵害人类健康。根据这种情况,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与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相比,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法在检测过程中更加灵敏和精确,因此,此食品检测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过程中的使用甚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也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其中很大比例的时间被前处理所耗用,因此,持续发展简单快速的前处理技术是提高检测效率的关键环节。目前食品中重金属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无需消解的直接进样、微波辅助提取、溶剂提取和紫外光解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同时还展望了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所需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立简单快速的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如今,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医药、环境等方面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检测的精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食品安全也就越来越有保障。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还是有些不足之处,所以本文就目前的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