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所公认的"陶瓷之国",其发展大体经历了青瓷—白瓷—彩瓷这三个重要阶段。早在商代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在先辈们的辛勤耕耘下,经过由低级向高级的长期发展过程,在东汉时期就烧制出胎质比较纯净、釉色较为青黄、厚薄较均匀的成熟青瓷,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享有世界盛誉的现代青瓷。宜兴的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陶都宜兴的"五  相似文献   

2.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艺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瓷器的花式品种繁多,可用各种技法进行美化,如刻、划、镂、雕、印、贴、堆塑和彩绘,还可以变换釉色制成各种色彩鲜艳永不退色的彩瓷。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烧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汉代瓷窑生产以青瓷与黑瓷,但以青瓷为主,青瓷的质量又以越窑为最好。越窑青瓷从东汉到北宋末南宋初,延续烧制了一千多年后至唐达到鼎盛.“千峰翠色”“雨过天青”“如冰类玉”这是唐代诗人对越窑青瓷的赞美之词。  相似文献   

3.
正瓷器的发明,从青瓷开始。从商周时期我国出现的由陶到瓷过渡的原始青瓷,到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的浙江烧出成熟的青瓷,发展到宋代青瓷的髙峰,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农耕手工业时代,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窑口,对青瓷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研发创造,进步与发展。都是以提髙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地。宋龙泉窑继南方青瓷越窑体系,于南宋中期以后,青瓷出现了质的飞跃。成功的烧制出了薄  相似文献   

4.
越窑青瓷起源于东汉时期的浙江省上虞县境内。越窑青瓷自东汉至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时,瓷器生产已由上虞发展到当时的会稽郡所辖各县。进入唐代为鼎盛时期,成为我国著名的越窑。被陆羽评为唐代名窑之首。上虞自东汉时期,已采用就近的石英—高岭—绢云母型的瓷石为原料,并且已普遍使用龙窑、袁宜、范可休等  相似文献   

5.
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制陶业已经有辉煌、独特的成就.随着制陶业的发展,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浅谈鲁青瓷     
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最早青的青瓷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东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出现了,也宣告了人类由陶器向瓷器时代的过渡。鲁青瓷最早发源于北朝,534—550年是北朝时候,淄川寨里窑兴起,以烧造青釉瓷首开淄博瓷器先河,为北方最早青瓷产地。南北朝时期,制陶工匠们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飞越。隋唐五代,淄博又有新窑场兴起,"磁村窑"自唐代中期开始由烧制陶器转入生产黑釉瓷、青釉瓷及酱色瓷、茶叶末釉等产品,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北宋至金,淄博窑厂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生产规模扩大,烧造地点之多、品种之丰、产量之大、均属空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最早的是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 3~2 2 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还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  相似文献   

9.
说青论瓷     
徐峻清 《陶瓷研究》2010,(2):119-120
引言 我国的青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从商周原始青瓷的出现到东汉成熟,军唐、五代发展,宋代达高峰。青瓷始终是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青”是火自然朴拙之色,是新生活力之色,亦是优美和谐之色。“瓷”这种来之于自然、取之十天地、熔炼于烈火,终以其千姿万态的造型和鲜活的本色,凸现着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浸润着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龙泉青瓷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成就,龙泉青瓷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制瓷文化产业,其独特的制瓷工艺技术已被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如何做好青瓷文化传承工作是青瓷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从青瓷的发展轨迹出发,分析青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新时期龙泉青瓷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耀州窑出土青瓷和仿宋青瓷,首先分析了其艺术特点,进而着重从审美意识和工艺技艺这两个方面研究其青瓷艺术特点的形成因素。指出:耀州窑青瓷艺术特点的形成,乃是制瓷匠师在借鉴传统的技术基础上,能从自身的特性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审美意识,才开创出其青瓷刻、划、印花装饰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2.
依据耀州窑出土青瓷和仿宋青瓷,首先分析了其艺术特点,进而着重从审美意识和工艺技艺这两个方面研究其青瓷艺术特点的形成因素。指出:耀州窑青瓷艺术特点的形成,乃是制瓷匠师在借鉴传统的技术基础上,能从自身的特性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审美意识,才开创出其青瓷刻、划、印花装饰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3.
正宜兴青瓷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宜兴作为一个窑口,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青瓷生产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也持续了较长的发展过程。有自己的发展脉络,有自己的资源、技术与文化传统及独创性的成就,有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宜兴青瓷拥有了一份厚重的传统积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宜兴青瓷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更是文化的、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陶瓷是黏土、火、金属矿物质以及人类的活动和审美共同融合的成果。中国的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国因而在世界上获得了“瓷国”的称号。“CHINA”与陶瓷同义。经过漫长的彩陶历史,直至东汉时期,浙江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集合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发展,也彰显中国人的勤劳睿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广阔、产量巨大的瓷窑体系。近年来学界对古代龙泉青瓷研究的著作与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对哥窑、弟窑、官窑的辨析,对龙泉青瓷的装饰技艺与鉴赏以及龙泉青瓷的对外交流、考古、辨伪、文化、价值和其他方面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0前言宜兴青瓷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宜兴作为一个窑口,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青瓷生产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虽然南宋以后出现了800多年的青瓷生存断代,没有鲜活的连续传承,但其逻辑轨迹是连续的,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宜兴地域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青瓷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简要论述了青瓷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工艺特征,意欲为读者描绘出中国青瓷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艺术的开始在雕塑。青瓷艺术装饰中浮雕装饰是重要内容,艺术创新理念下的深浮雕艺术装饰应运而生。深浮雕,是雕刻中利用三维形体的立体感,凸出图案花纹底面的一种浮雕刻法,是陶瓷浮雕中的重要技法。文章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龙泉青瓷深浮雕创作技法以逐层雕刻、深浅合一、动态构图、艺术处理等角度进行阐析,突出了青瓷深浮雕装饰赋予青瓷生动丰富的艺术语言,增添作品精神内涵,营造作品历史人文氛围等。文章研究对探索雕刻技法与青瓷装饰研究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代越窑青瓷胎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越窑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青瓷产品,对我国青瓷的发展及影响极大。本文根据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提供的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唐、宋等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残片样品,进行了胎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试验。为了找出产品的工艺性能特征,又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汝窑、临汝窑、耀州窑、南宋官窑以及龙泉窑的器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借以提供其产品质量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宜兴青瓷的发展历程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宜兴作为一个窑口,自商代前期出现原始青瓷始,青瓷生产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虽然南宋以后出现了800多年的生存断代,没有鲜活的连续传承,但其逻辑轨迹是连续的,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宜兴地域风格特征的青瓷特色,透露出相应时期宜兴生活方式、审美好尚等领域的动态变化,有独特的宜兴文化记忆。青瓷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青瓷釉作为宜兴青瓷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