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以木薯淀粉和四种不同取代度羧甲基淀粉(CMS)为抑制剂,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中赤铁矿和石英的可浮性以及原淀粉和CMS对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通过纯矿物的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研究得出:原淀粉、CMS对赤铁矿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取代度0.0497CMS对赤铁矿的抑制效果最好;在pH值为11.80、氯化钙浓度40 mg/L、CMS浓度2 mg/L、油酸钠浓度为150 mg/L的条件下,获得的铁精矿品位为66.35%、回收率为95.86%。并且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以及XPS光谱分析表明,抑制剂CMS在赤铁矿表面产生了吸附,从而使赤铁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定、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考查了淀粉对蓝晶石、石英及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在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体系中,淀粉在中性条件可以较好地抑制蓝晶石的浮选,当淀粉用量为22.5mg/L时,蓝晶石的浮选回收率仅为2.78%。结果表明:淀粉是蓝晶石反浮选的有效调整剂,淀粉对蓝晶石除了静电作用外,同时淀粉能与矿物表面的Al 3+发生化学键合作用,使淀粉吸附于蓝晶石矿物表面,从而使矿物表面亲水化,同时淀粉与十二胺能在蓝晶石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而减少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抄取法制备竹浆纤维素纤维/水化硅酸镁复合材料,研究纤维掺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干湿循环加速老化试验评估纤维素纤维在水化硅酸镁基体中的长期稳定性,并对复合材料孔隙溶液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密度逐渐降低,吸水率和气孔率逐渐升高,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明显改善。纤维掺量为4%~16%时,28 d抗弯强度较未添加时提高5.4~10.9倍,断裂韧性提高31~228倍。基体孔隙溶液pH值在9.63~9.85范围,老化试验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几乎不受影响,纤维在硅酸镁基体中长期稳定性好,无劣化和降解迹象。  相似文献   

4.
油酸钠体系下铁矿物及石英的浮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东鞍山铁矿高碳酸铁含量铁矿石的浮选难题,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中假象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和石英纯矿物的可浮性及CaCl2、淀粉、CaCl2+淀粉组合对纯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通过以淀粉+CaCl2组合作为调整剂,先在中性条件下浮选菱铁矿,部分消除菱铁矿对浮选的影响,然后在强碱性条件下反浮选石英,从而实现东鞍山高碳酸铁铁矿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工艺成形了SiCP/Cu复合材料,再采用溶剂脱脂、热脱脂和烧结的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试样。研究了成形过程中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变化,并研究了烧结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iCP/Cu复合材料在1050°C且在H2保护下烧结状况良好;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取决于SiC颗粒的体积分数以及其在基体中的分布状况;SiC含量为5vol.%和10vol.%,微裂纹萌生于SiC颗粒与基体的界面处;SiC含量为15vol.%,微裂纹萌生于SiC颗粒与基体。SiC体积分数为5%、10%、15%的SiCP/Cu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别为254MPa、 291 MPa和278MP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SiC含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而其磨损性能随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西部某铁矿强磁选尾矿进行了反浮选回收铁资源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pH值、抑制剂可溶性淀粉用量、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矿浆pH=10、可溶性淀粉用量2 400 g/t、十二胺用量400 g/t条件下进行一粗一精(精选药剂用量减半)闭路反浮选, 可获得铁品位43.88%、回收率50.93%的铁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高岭土、丙烯酸及其衍生物、淀粉等为原料,用水溶液交联共聚法制备多元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了高岭土、引发剂、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的样品吸去离子水、0.9% NaCl水、自来水分别为1480g/g、55 g/g、160g/g.  相似文献   

8.
将苛性淀粉溶液和三价铁离子溶液调配成铁离子淀粉配合物溶液,以其和苛性淀粉为抑制剂,考察他们在铁矿石反浮选中对铁矿物的抑制性能,并从动电位和红外光谱角度分析了抑制剂与赤铁矿和石英的作用情况。试验表明:(1)铁离子淀粉的抑制能力和选择性皆优于苛性淀粉。(2)在矿浆p H为中性、铁离子淀粉用量为1 000 g/t、十二胺用量为400 g/t情况下,采用1次粗选流程处理铁品位为20.50%的巴西某矿石,可得到铁品位为46.79%、铁回收率为79.36%的铁精矿,该指标明显优于苛性淀粉用量为1 000 g/t时的指标。(3)动电位测试表明,铁离子淀粉和苛性淀粉对赤铁矿都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赤铁矿动电位负值增大,但铁离子淀粉对石英表面动电位的影响明显小于苛性淀粉,因而铁离子淀粉在浮选中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抑制效果。(4)红外测试表明,铁离子淀粉中淀粉分子主要通过C=O与铁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氢键作用,β-Fe OOH特征吸收峰的出现,说明铁离子淀粉可能是以β-Fe OOH为胶核,淀粉分子通过配位和氢键作用吸附在胶核表面形成配合物,对十二胺在赤铁矿表面吸附具有更强的空间阻碍作用,抑制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粒度赤铁矿、石英单矿物及两者混合矿与淀粉抑制剂的吸附作用试验,结合FT-IR、AMF检测分析及表征,旨在分析细粒赤铁矿对石英与淀粉作用影响,为鞍山式细粒赤铁矿浮选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5℃、矿浆p H值为11.5、淀粉浓度为3 g/L、吸附时间为5 min时,淀粉与赤铁矿、石英作用差异最大;随着淀粉浓度的增加,-0.037 mm粒级的细粒赤铁矿与其吸附作用强度明显增强;淀粉在赤铁矿表面发生了以范德华力为主的多分子层物理吸附,在石英表面的发生了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且存在吸附滞后现象。-0.045 mm的细颗粒赤铁矿含量为34.6%~88.4%时会削弱淀粉的抑制作用,导致铁精矿进入尾矿,降低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复合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Ni-Co/B4C复合镀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RD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相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Co/B4C复合镀层均匀致密,基体界面结合良好,B4C颗粒分布均匀,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研究了镀液中B4C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随着镀液中B4C颗粒含量的增加,Ni-Co/B4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CuO/活性炭(A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它对废水中Mo(Ⅵ)的吸附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uO/AC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颗粒平均粒径25~31 nm。考察了pH值、温度和Mo(Ⅵ)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O/AC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pH=6、温度50 ℃时,CuO/AC的饱和吸附量为391.60 mg/g; CuO/AC复合材料对Mo(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沸石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与单体的配比、沸石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中和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保水性,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沸石在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复合材料吸自来水倍率达365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67g/g,其保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沸石-淀粉系高吸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微波辅助合成了沸石-淀粉系高吸水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特征,研究了淀粉与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沸石添加量及中和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保水性。结果表明:沸石在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当沸石质量分数为10%、淀粉为5%、引发剂为0.4%、交联剂为0.04%、中和度为70%时,复合材料吸自来水倍率达459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85 g/g。其保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磷酸酯化淀粉建筑胶黏剂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腻子中的应用。磷酸二氢钠为最佳酯化剂,最佳酯化工艺条件为:磷酸二氢钠与淀粉质量比为3∶20、pH值为5.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0 min,再经氢氧化钠糊化获得磷酸酯化淀粉胶黏剂,研究了磷酸二氢钠的洗涤、回收和回用工艺条件。利用获得的磷酸酯化淀粉作为胶黏剂制备了磷酸酯化淀粉基建筑腻子,其打磨性、施工性等物理性能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甲醛、苯系物、VOC等有害物质未检出,对该建筑腻子原理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矿物/聚合物复合高吸水材料制备的主要工艺进行了介绍和评述,重点讨论了丙烯酸盐/膨润土/淀粉复合高吸水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测试及吸附量的测定,揭示了可溶性淀粉在长石与石英浮选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十二胺(DD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混合捕收剂,可溶性淀粉对长石与石英皆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可溶性淀粉对石英的抑制作用较强,对长石的抑制作用较弱;动电位测试表明,长石在可溶性淀粉中的zeta电位相对于在纯水中的zeta电位只是略微向正方向移动,pH值为 5~7的范围内,石英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的zeta电位明显向正方向移动;吸附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性矿浆条件下,淀粉用量在20-80 mg/L的范围内,其在石英表面的吸附量大于在长石表面的吸附量,淀粉阻碍了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因此淀粉能够有效地抑制石英,而对长石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7.
淀粉衍生物DSX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栋梁  夏璐  王磊 《金属矿山》2009,39(8):145-148
将以氮为中心的交联淀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和磺化,合成了淀粉衍生物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DSX),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X处理Cu2+,Pb2+,Zn2+,Cd2+浓度均为20 mg/L的模拟重金属废水,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 ℃,pH为7,DSX投加量为1.5 g/L,处理时间20 min时,Cu2+,Pb2+,Zn2+, Cd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99.4%,99.0%,99.2%。  相似文献   

18.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the selectivity of froth flotation processes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specificit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inerals and reagents that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hydrophobic/hydrophilic character of the mineral/water interfaces. We have modelled mineral surfaces (hydroxy-apatite, calcite) and molecules of two polysaccharides (starch, ethyl-cellulose) which are candidates as depressing agents for calcite. A special parameter named “Total Fitting Number” (Ft)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steric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both minerals and polysaccharide species. The calculation of Ft wa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OH-OH distances that exist at reagent molecular structures versus Ca---Ca distances that exist along the most common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hkl) exhibited by mineral particles.Higher values of Ft were found for the interaction calcite/starch than calcite/ethyl-cellulos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starch is a more effective depressant for calcite than ethyl-cellulose. However, low values of Ft were found for the interaction apatite/starch and apatite/ethyl-cellulose. This fact means that both substances are unlikely to act as depressants for apatite. Microflotation response of apatite and calcite with sodium oleate (pH = 10.2)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polysaccharides corroborates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xwell-Garnett模型,计算出短切碳纤维/基体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利用传输线理论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短切碳纤维/基体复合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碳纤维长度为1.02 mm,碳纤维体积分数为30.80%,材料厚度为2.46 mm时,复合吸波材料在2~18 GHz的带宽(小于-10 dB)可达7.11 GHz;基于优化参数制备的短切碳纤维/环氧树脂胶复合吸波材料的实验测量结果与优化设计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实现介电损耗与电磁波干涉相消的协同作用,在8~18 GHz频段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制季铵型淀粉改性重质碳酸钙,制备吸附重金属Cd~(2+)的新型螯合吸附剂。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探究新型螯合吸附剂吸附性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Cd~(2+)的浓度。结果表明,新型螯合吸附剂对Cd~(2+)的最优静态吸附条件为:新型螯合吸附剂用量为12 g/L、时间为3 h、pH值为6.5、常温,在最优条件下吸附率为99.88%。动态吸附结果表明:通过固定床实现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可以应用到实际吸附工艺中。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新型螯合吸附剂中重质碳酸钙表面被自制季铵型淀粉包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