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作为产经发展的独立功能单元以及基础空间载体,其转型升级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以经济常态化、要素互联化的新时代发展为契机,剖析现今小城镇主体的发展瓶颈与难题,为解决现阶段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明、方向不准、特色不显等病症,从区域城镇发展体系、城镇发展导向脉络出发,搭建新型区域城乡发展框架,研判整体区域发展阶段,完善城镇自身特色内核,高品质实现城镇要素集聚与能级提升,旨在为新时代小城镇升级转型路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琦  傅娅 《四川建筑》2014,(1):32-35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打破二元结构的重要连接点,与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区别。休闲文化是由当地地域特色与历史文脉共同凝结而成,同时也是成为小城镇发展的"软实力"的保障。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历史悠久,在大力建设小城镇的背景下,首先通过多次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然后分析休闲文化的特征和构成体系、休闲方式以及影响休闲方式的要素,最后提出现阶段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休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将人们的心理需求、外部空间、历史地理文脉和社会影响等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
城镇群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群中的小城镇是城乡关系的纽带,是区域统筹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武汉"1+8"城市圈内的小城镇为例,通过对此类小城镇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现状各要素发展特征的研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动力机制与限制因素的分析,依据小城镇在城镇群中的区位要素,将小城镇分为四种类型,即"城中镇型"小城镇、"城市一体化型"小城镇、"区域核心型"小城镇和"服务乡村型"小城镇,总结以上四类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所承载的功能,并面向不同类型的小城镇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指导城镇群内的小城镇精准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合理利用一般小城镇不具有的有利条件,同时规避大中城市对于小城镇发展的消极作用,使其能够在城镇群体系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化发展是小城镇未来的战略选择,以浙江省为例,探索从区域视角下基于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研究小城镇发展的分类评估和空间格局特征.首先,采用多变量聚类和纳尔逊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并运用组合分析法把省域小城镇分为综合优势型、成熟型、潜力型、特色风貌型和一般型五大类;进而,分析各类型小城镇的空间格局及发展特征,明确各类型城镇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基于小城镇的分类情况相应提出要素集聚、持续动力、特色产业、旅游开发、乡土腹地的策略建议,为区域小城镇的分类指导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五四  陈康 《城乡建设》2003,(12):36-37
我国小城镇发展迅速,但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小城镇的非均衡发展在深层次上表现为发展模式的地域差异性。按照我国客观存在的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现实差异,本文从地理空间上也把小城镇做相应划分。通过对三大经济地带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分别阐释研究,揭示出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本质差异。最后分析了模式差异的形成因素,并就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镇区空间发展方向选择是小城镇空间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应规避由于考虑因素不全面或对理论运用的不恰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小城镇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应是一个多因素权衡的过程,不存在绝对的普适定理。在今后的城镇规划工作中,应更关注重要影响因素的识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合理的选择发展用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整体观的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平 《山西建筑》2009,35(16):12-13
对区域整体观进行了阐述,对小城镇空间发展区域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域背景的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重点,从而促进基于区域整体观的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家麟  汪涛  王婧 《城市建筑》2022,(22):46-49
小城镇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之一,探索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对促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江苏省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类型特征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江苏省特色小城镇在空间分布上与所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本底存在一定正相关性,概括归纳了江苏省特色小城镇三种主要发展路径,根据江苏省特色小城镇命名前后的若干发展数据对比总结其发展特征,并提出以特色化发展为总体引导方向等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小城镇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在健康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值得重新认识、发掘.将乡镇产业资本积累作为乡镇企业对小城镇作用机制研究的逻辑起点,试图从内源性生长特质视角,构建包含乡镇企业产业资本形成扩张、空间作用、要素回馈三方面的“产业资本成长-小城镇演化”基本分析框架,分双轨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时期两个阶段,就乡镇企业在农村工业化与产业资本成长过程中对苏南小城镇发展变迁的作用机制与动力过程进行总体解释.认为适度保护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内生资本积累方式,从区域长远发展角度开启“去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产业升级道路,应当成为苏南地区转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借国家建设、培育特色小镇,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小城镇发展问题的研究再度成为城乡规划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空间单元,小城镇根植于城乡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空间网络之中。它与区域的关系以及其职能作用由于当前要素流动和能量传递的网络化趋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曾立足于个体化、静态化的小城镇发展研究范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与规划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跃平  陈韦 《规划师》2010,26(7):71-75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不足已成为城市圈整体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而传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模式又不适应其小城镇的发展实际。研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群发展特征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主要路径,梳理近年来与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有关的规划创新方法,归纳并提出城市带动、城镇互动、城乡联动、区域导控4个新的小城镇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不足已成为城市圈整体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而传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模式又不适应其小城镇的发展实际。研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城市群发展特征和区域经济地理特点,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主要路径,梳理近年来与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有关的规划创新方法,归纳并提出城市带动、城镇互动、城乡联动、区域导控4个新的小城镇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地小城镇数量大、分布广,在山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交通、经济、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城镇发展相对滞后。文章以六盘水水城县北部五乡镇为例,针对其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格局等方面的独特性,探索适合山地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策略,希望为西南山地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建设为核心,带动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上,应摒弃全面发展的旧的战略思想。小城镇问题主要不是一个城市化问题,而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即区域一体化的问题。通过小城镇带动区域一体化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现实的国际意义,加速小城镇建设是一项事关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全面发展,实际上缺乏应有的战略重点,小城镇齐头并进,彼此之间利益分割,致使中心城镇难以发育、形成,中心地的职能严重不足,缺乏与周围农村和农业的紧密联系,对农业及周围农村的综合服务和劳动协作程度低下。由于农…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是不同时空尺度下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要素的动力作用结果,其中经济动力要素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塑造和扩展的作用力日益增强。本文以苏州小城镇为例,通过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探索了新社会经济背景下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经济动力机制,对于新型城市化下苏州小城镇未来空间形态发展的预测与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镇不融合严重制约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完善性,是特色小城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既有产镇融合研究缺乏产镇内在联系的深入探讨,而未能提供指导实践建设的产业与空间抓手的弊端,从影响要素视角,结合小城镇发展理论与实践,构建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框架,明确产镇融合内涵、影响要素、关联作用机制,并以丁蜀特色小城镇为实证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丰富理论研究与建设经验。研究表明: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具备以镇促产、以产兴镇、产镇互促的核心内涵,以企业、科技、文化、生态、服务为影响要素,通过以镇促产的要素挖潜,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通过以产兴镇的要素组合,形成促产促生的特色小城镇空间组织等实施路径,从而构建产镇互促,推动产镇人文共兴,实现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文化复兴战略背景下,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引领小城镇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也有着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基于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小城镇空间发展的差异性,并以此提出了文化引领型小城镇空间发展的三种模式。结合对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规划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展现了灵山镇在规划中对定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探索出符合灵山镇特色的空间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文章提出通过构建"核心价值+拓展价值"的两级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区域协同—核心引领—项目带动"的三级空间规划策略,促进小城镇文化价值的整体提升和空间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地理市情普查主要是根据上海市的区域特色采集地理市情要素,形成反映城市产业布局、经济地理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普查数据,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上海市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状况。本文主要通过 ArcGIS10新增功能在上海市地理市情普查中的应用,探讨了包括高精度数据编辑、属性自动挂接、拓扑关系检查等方法与地理市情普查的结合运用,从而为提高地理市情普查中的作业效率、保障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浅析了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的耦合关系。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发展具有诸多重要作用: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推动小城镇区域经济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等。小城镇的良好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空间载体和强大的支持力,因此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