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洪峰  宋岩 《天然气工业》1998,18(5):22-2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气源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生储盖条件。下古生界气源岩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气源岩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碎屑岩;下古生界储集层为马家沟组风化壳,上古生界储集层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前者以碳酸盐岩为主,后者以碎屑岩为主;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的区域盖层为石炭系底部的泥岩、铝土岩及铝土质泥岩,上古生界气藏的区域盖层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泥质岩。由于天然气聚集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其成藏各具特点,因而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就有所不同:下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要受气源、区域性岩相变化、盖层及古地貌影响,而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决定因素有气源、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发育程度及源岩生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油气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油气地化特征的分析为重点,配合不同类型气藏形成特点和上二叠统生油气条件的综合分析,查明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非礁相气藏的凝析油都主要来自龙潭组黑色页岩和煤,基本上属高成熟煤成油。气属多源的混合成因,其中生物礁气藏的气主要来自龙潭组并混入了部分长兴组油型气;非礁相气藏的气属龙潭组煤系和长兴组碳酸盐岩混合来源的二次生成气。实际资料分析表明,上二叠统油气主要来自本身,不可能来自石炭系以下的深层气源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大港油田探区内歧北潜山、乌马营潜山多口井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获得油气重大发现,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揭示渤海湾深层古生界为新的含油气系统,通过重新评价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发现油气源以来自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主。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南部古生界保留较完整,发育上古生界碎屑岩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两类储集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形成有利的源储组合。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丰度高,干酪根以Ⅱ2—Ⅲ型为主,局部发育Ⅱ1型;多期构造运动造成煤系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其中孔店组沉积期至今为二次生烃期,该期大规模的油气充注、有利储盖组合与稳定构造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富集程度。按照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新一轮综合评价,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原生油气资源规模超万亿立方米,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尤其是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勘探突破对渤海湾盆地相似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启示意义。图12表4参29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对研究区石炭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源对比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煤和灰岩;北缘烃源岩最具勘探潜力,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烃潜力;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形成期次及其后期分布范围;露头区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实,石炭系烃源岩经历了生、排烃过程,油气成藏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北缘石炭系具有早期生烃、断裂输导、调整成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和泥盆系蕴含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对中亚滨里海盆地和楚—萨雷苏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中亚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富集带与深部流体及深大断裂有关,是盆地深部地壳结构与其上沉积盖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前人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构造背景及火山岩岩相带控制着石炭系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中亚地区与新疆山水相连,含油气地质构造也有相似之处。联系中亚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结合准噶尔盆地地质特征及上古生界石炭系油气勘探现状,认为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遭受火山喷溢喷流等岩浆侵入活动,导致烃源岩强烈蚀变演化,促使烃源岩发生二次成烃作用,这种火山岩内幕沉积生烃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生烃模式,在幔源物质与烃源岩热蚀变的共同作用下,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应该具有令人乐观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气油比的控制因素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烃源灶具有机质类型好(主体为Ⅱ型和Ⅰ型)、成熟度高(主体处于过成熟阶段)的特点。已有资源评价的基本认识是渤中凹陷的生气量大于生油量,生成烃类的气油比约为1500m3/t,前人由此而做出该凹陷应以产气为主的远景预测。深埋的Ⅰ型和Ⅱ型源岩灶并非高效的气源灶,其生气量不及Ⅲ型源岩灶。沉积盆地气油比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源岩氢指数,Ⅰ型和Ⅱ型源岩至生油窗底界排油效率可高达80%~90%,由于生成的油绝大部分已排离源岩,在源岩进一步成熟过程中仅有少量天然气生成,生成的天然气也可能溶于油藏中。因此,即使渤中凹陷现今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源岩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环渤中凹陷的油气发现仍应以液态烃为主。已有的油气产率图版主要基于封闭体系模拟实验,未虑及石油的排出,对Ⅰ型和Ⅱ型源岩生气量的评价明显过高,故不适用于天然气资源评价。对于现今处于高-过成熟的Ⅰ型和Ⅱ型源岩,需从开放体系高排油效率的理念出发,按生烃动力学和质量平衡的方法分析生排烃量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对于主体为Ⅰ型和Ⅱ型源岩灶的油气系统或沉积盆地,只要源岩所生成的石油尚未经历高温裂解,即使源岩灶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仍应以找油为主,而源岩处于凝析油-湿气阶段甚至干气阶段,并不意味着区域资源量构成以天然气为主导,也并不意味着勘探方向应以找气为主。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油源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油气显示丰富,该类原油的三环萜烷分布和藿烷系列分布比较特殊,在柴北缘马北、平顶山等地区都有发现,是柴达木盆地另一类原油类型。通过与本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源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其油源可能属侏罗系、石炭系二源混合产物,也可能是侏罗系、石炭系以外的第3个层系。该类原油的油源研究明确了柴北缘除侏罗系外还存在其他优质源岩类型,增加了北缘地区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油气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以及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分析,并利用烃源岩分析技术、油气源对比技术和成藏综合分析技术等方法解释了克拉美丽气田的主力气源岩,初步明确了气田的成藏过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克拉美丽气田主力气源岩为石炭系烃源岩,油气成藏以近源为主,具有“早期聚集、晚期保存”的成藏过程,油气成藏经历了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和燕山中期的多期油气充注,不同地区油气成藏具有时序性。石炭系烃源岩展布、火山岩体展布和二叠系乌尔禾组区域盖层是克拉美丽大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油源充足,运移通道畅通,储层条件良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块。对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受距离油源的远近所控制,因此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异常压力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泥岩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析,认为石炭系煤系地层和二叠系顶部的石千峰组为两个异常高压段,上古生界超压在整个黄骅坳陷均有分布,且坳陷南区的超压幅度高于中区。产生超压的原因主要为不均衡压实,与烃类生成和黏土矿物转化亦有一定关系,异常高压层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十分有利于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保存。实际资料表明,超压使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滞后,油气大量生成和运移期较晚,因此既有可能形成“古生古储”、“古生中储”的油气藏,还有可能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拓宽了以古生界为油气源的找油范围。图4参4(王书香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六区、七区、九区上盘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油藏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油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方法,通过烃源岩评价、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识别、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分析,揭示火山岩内幕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上盘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油源充足;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储层是最有效的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储层物性属中孔低渗储层,火山岩内幕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主干断层附近;盖层为致密的火山岩隔层或致密沉积岩;圈闭类型多样;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同沉积主干断裂构成;石炭系内幕油气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油气主要聚集于主干断层附近石炭系内幕各种有利圈闭内。研究成果对该区石炭系内幕火山岩油气勘探和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盆地海相地层找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盆地自中元古代~上古生代发育炭酸盐岩为主的生油岩和煤系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类型以晶问孔——溶孔为主,并具膏盐盖层;上古生界储层主要为砂岩,大套泥岩为区域盖层。盆地的西缘和北部构造形成与油气生成期配置理想,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石炭系是该盆地天然气重要勘探领域,但长期以来火山岩被作为主要勘探对象,而忽视了源储共生的碎屑岩勘探和研究,造成对石炭系碎屑岩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认识不足。通过对东北部石炭系烃源岩评价、有效源灶刻画、碎屑岩储层评价、油气源对比及成藏模式构建等,取得了3点认识:(1)东北部石炭系发育滴水泉组、松喀尔苏组B段、石钱滩组3套优质气源岩,主要存在三南凹陷—滴水泉凹陷、五彩湾凹陷—大井地区、东道海子凹陷—白家海凸起3个烃源中心;(2)东北部石炭系发育砂砾岩、砂岩、浊积岩、云质岩、页岩等多类型规模储集体,总体属于低孔低渗—超低孔超低渗储层,2 900~4 500 m深度段存在溶蚀孔隙发育带;(3)油气源对比揭示3套气源岩对东北部天然气均有贡献,近源成藏特征明显,石炭系碎屑岩存在源内非常规和近源常规2类天然气藏,预测存在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常规天然气藏有序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认识揭示盆地东北部石炭系碎屑岩源储配置条件优越,源内、近源碎屑岩天然气藏是该区重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议.在详细剖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玉北1井原油的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以反演的思路解决该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玉北1井原油作为两期成藏叠加的产物,其两期成藏的油源均为同一套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的产物,系不同区域烃源层的埋深差异导致成烃时序的不同.早期...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陆相烃源岩与油气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盆地张裂Ⅱ期是古湖泊鼎盛发育期,该期形成的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油源岩,经油源对比研究,已找到的储量可观的正常原油主要来源于该油源岩.张裂Ⅲ期是古湖泊的萎缩期,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以该源岩为烃源的油气田相继被发现,证实该烃源岩是盆地的主要气源岩和重要的油源岩.这两套烃源岩生成油气的潜力巨大,由此揭示,珠江口盆地具有十分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吉15井石炭系—二叠系多层段含油气、多套烃源岩及其油源关系仍有异议的关键问题,在各段原油与油砂物性特征、族组成特征、碳同位素特征与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基础上,主要依据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综合考虑原油碳同位素等,将石炭系—二叠系原油类型划分为A、B、C 3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最终建立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成藏模式。A型原油分布在二叠系梧桐沟组与芦草沟组上段,是源自芦草沟组咸水湖相烃源岩的低熟油,其中梧桐沟组属于古生新储,芦草沟组上段为自生自储;B型原油分布在芦草沟组下段与石炭系松喀尔苏组b段顶部,来自凹陷深部成熟度更高的松喀尔苏组b段烃源岩,并混有少量芦草沟组所生原油,具有侧向运移特征;C型原油分布于松喀尔苏组源岩内部的火山岩夹层,为低熟原油,属于近源自生自储。该认识肯定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有效性,为下步石炭系油气战略突破区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油气显示丰富,根据原油在物性、族组分、饱和烃分布、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特征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鱼卡型和红山型,两者具有不同的母源类型、成油环境和成熟度。通过与本区主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和石炭系源岩进行对比分析,鱼卡型原油的油源应是鱼卡凹陷内的中侏罗统上部的油页岩,而红山型原油由于其特殊的生物标志物在源岩中没有发现,目前还不能确定油源层位。  相似文献   

19.
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中—古生界储层钻遇多口高产油气井,勘探潜力较大。基于地质、地化、地震及测井、录井资料,对王官屯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通过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沥青显微荧光观察,明确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恢复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王官屯地区孔二段为主力供烃层系,混有少量石炭系—二叠系油气源,生烃条件好;发育多套优质储层,中—古生界和上覆新生界发育泥岩、膏岩及煤层等多套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好;源、储间具有供烃窗口,断层与不整合、砂体等构成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条件优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砂岩和下伏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运聚成藏,孔二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断层向中—古生界充注成藏,整体上,王官屯地区中—古生界潜山具有“多向供烃,复合输导,近源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东部南斜坡油气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伦古坳陷存在侏罗系、三叠系和石炭系3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烃源岩为未熟烃源岩,三叠系和石炭系为成熟烃源岩.油源分析结果表明滴北1井油气源自石炭系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石炭系烃源岩演化进一步分析后认为,该区圈闭的形成期与石炭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石炭系烃源岩是该区最有利的一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