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江南建筑"是在功能上满足现代需求、在形式上立足于传统江南民居要素的传承,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江南建筑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展现传统建筑风貌的新建筑形式,而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要素即为江南传统民居中反映地区传统建筑风貌的特征形式要素。文章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的要素进行评价分析,将这些要素在新江南建筑外观设计的运用中反映建筑传统风貌的作用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以对今后的乡镇建筑设计实践以及江南地区的传统风貌塑造进行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虎 《住宅产业》2024,(2):40-42
安徽省传统民居的关注点大多聚集在皖南徽派传统民居上,作为安徽传统民居重要组成部分的皖西传统民居往往被忽略。本文选取位于皖西地区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明清老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老街民居的风貌要素,包括建筑整体外观、空间、构件、材料等方面。结果表明,风貌要素中的整体外观及空间特征的影响显著,特色构件及材料次之。通过要素重要度的分析,有助于区分皖西传统民居的特点,并在实际保护与传承更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黄洁 《江苏建筑》2010,(6):8-10
以徐州为代表的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砖石墙体作为建筑营建的主要部分,以其"里生外熟"罕见结构和融合南北风韵的装饰、色彩风格成为具有徐州传统民居独具魅力的风貌特点之一。文章通过对徐州传统民居装砖石墙体价值的深入分析,形成这种特殊墙体的保护对策及再利用的途径,以期使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因自然人文的差异,传统民居风貌多样,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文章在对杭州古村落留存的传统民居建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势水系影响、行政归属变迁、经济文化交流等要素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分区,归纳提炼不同区域民居建筑基本特征,给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建筑风貌的遗失与保护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政策,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保护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具有关中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的陕西省大荔县大寨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从建筑风貌现存状况、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内外关于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证保护区范围内建筑风貌的协调性、对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公众参与的保护策略,旨在为延续关中地区传统建筑风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村落风貌和民居建设亟需科学的管控与引导。以衢州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为调研对象,在案例分析、类比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地域性风貌特征,从总体风貌和建筑风貌两个维度制定设计导则,研究结果对衢州地区的村镇建房风貌管控、地域风貌延续、场所认同感加强及环境宜居性提升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是街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调查测绘,从院落平面布局形式和院落单元组合模式对传统民居院落形制进行了探讨,从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体系、门窗装饰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陕南地域建筑特色的认识,也为东关正街传统民居建筑的后续保护更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晓娜  杨林红 《四川建筑》2010,30(3):38-39,42
广西都安壮族民居是桂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是"半干栏"建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改善居住环境条件,传统民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当地建筑进行分析,为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风貌正在受到现代建设不同程度的破坏,当务之急是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本文通过海南岛民居风貌特征分析、保护与传承的方法研究,旨在说明传统民居风貌保护的重要性和传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韩炜 《城乡建设》2011,(5):67-69
自然环境不是建筑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自然地理背景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很大。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条件的适应中使传统民居建筑不断改善,最终形成了各种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文章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窑洞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总结了由此对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与人居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作为关中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格局完整、布局紧凑、规模适中、文化氛围浓郁、民俗活动丰富等特点。本文首先以文脉传承为视角,对传统建筑文脉的内涵及概念进行溯源研究,提出建筑文脉的构成要素。其次以保存完好的党家村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和装饰细部三个方面对建筑文脉要素进行分析与提取。再其次从党家村的保护与发展和关中地区村落规划建设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关中传统民居建筑文脉要素的现代化应用策略。希望避免文脉传承过程中因简单模仿而导致的"失真"与"失意",起到保护与活化民居建筑,发展和弘扬地域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六家畈作为巢湖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江淮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对六家畈古民居进行研究,探析其营建特征及地域性材料在古民居中的应用价值,揭示当下民居改造及修缮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融合的地域性材料和新型材料融入传统的空间环境中。为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形成物质和文化的对话与共生,促进民居建筑的更新并解决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沙县东门片区现存大量沙县明清民居,古街东大路两侧民居因各种原因风貌保留欠佳。本文选取其中一座风貌留存较好的传统民居罗家宅,详细介绍了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以及对其的保护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从九寨沟典型村落中藏族民居建筑遗产的真实性问题切入,将该问题于“外因作用下的建筑平面机理”“自主改造主导下的建筑结构”“民居建筑性能需求下的材料”3个层面来进行相应研究,旨在客观分析不同建设时期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民居建筑演变过程中风貌问题的表达,反思当前世界遗产地当中民居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要素表达的不足,提出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江南民居保护与再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即现实功能与传统建筑保护要素相冲突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南浔古镇浔东里民居群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如何对江南水乡民居在古镇旅游开发下继续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保存江南水乡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开始丧失.民居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同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主要以即墨市雄崖所村孙家街为例,从建筑功能、景观节点、建筑风貌方面简单介绍了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更新思想,充分考虑传统风貌的协调性,与雄崖所村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作出规划.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