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轧制及退火工艺对高速钢淬火晶粒度及性能的影响。发现:(1)轧前退火对高速钢淬火晶粒度及性能无明显影响;(2)轧后回火式退火或不退火的钢材,当轧制温度低于1050℃,变形量大于50%,淬火温度较低时,淬火晶粒细小,机械性能较好。当轧制温度高于1150℃,变形量小于30%、淬火温度较高时,将产生淬火晶粒不连续长大,机械性能不好;(3)轧后相变退火的钢材,淬火晶粒随温度升高均匀长大;(4)淬火晶粒度与M_6C碳化物的数量、大小、间距及位错、亚晶有关。  相似文献   

2.
冷轧高钛成分体系析出强化钢表面色差影响成品质量,分析了热轧工艺对表面色差缺陷的影响和机理。表面色差是由带钢表层晶粒大小差异造成的,在热轧过程中,表层钛二相粒子析出量不同使得在退火过程中对晶粒细化作用不同,并造成表面色差。通过不同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色差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终轧温度低有利于成品色差缺陷的改善,卷取温度对色差缺陷改善不明显,860℃的终轧温度对应成品表面没有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3.
冯光纯 《四川冶金》1989,11(1):57-6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5MnV钢降锰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径。通过试验得出,采用优化碳、钒含量和控轧控冷工艺,将15MnV钢的锰含量降至1.2%仍满足原钢种机械性能要求是可能的。降锰15MnV钢能达到规定强韧性的较佳碳含量为0.12~0.14%、钒含量为0.08~0.12%;合适的控轧控冷工艺为加热温度1150℃、道次变形量14~21%、终轧温度900℃、轧后冷迷4℃/s、终冷温度800℃。  相似文献   

4.
《钢铁》1978,(2)
一、“控制轧制”及其效应“控制轧制”法是控制钢材在热加工时诸工艺参数,即 (1) 加热温度; (2) 在奥氏体区变形量的分配和道次压下量; (3) 变形速度和总变形量; (4) 终轧温度; (5) 冷却速度; (6) 卷取温度。通过控制这些工艺参数,能使钢材内部组织结构达到所期望的形态,从而有效地发挥钢的内在潜力,大幅度提高钢材的性能。但根据设备、工艺和轧材的品种与形状之不同,控制的参数有主次之分。如轧制中厚板时一般强调控制变形量和终轧温度,而轧制板卷或线材时则强调控制冷却速度和卷  相似文献   

5.
轧制工艺对09CuPTiRE钢板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终轧温度和终轧压下量对10min厚09CuPTiRE耐大气腐蚀钢板冲击韧性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温度840℃、终轧压下量1mm时,该钢材断口形貌韧性特征和冲击韧性均比终轧温度890℃、终轧压下量1.5mm的钢材显著改善,因此终轧温度比终轧压下量对钢冲击韧性和断口形貌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黎勇  陈文  温庆红 《铝加工》2001,24(2):8-12
研究了热终轧温度及预先退火工艺对高压阳极箔立方织构的影响.热终轧温度及预先退火工艺对热轧板的原始取向及杂质存在形态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二者对成品箔立方织构的遗传性极强.因此,采用合理的工艺制度能为高压阳极箔立方织构比例的增强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对于Fe、Si杂质含量小于15mg/kg高纯铝,采用热粗轧开轧温度500~530℃、热精轧终轧温度≥280℃、预先退火为400~450℃/2h的工艺制度,成品高压阳极箔具有很强的立方织构,立方织构比例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晓东  冯云祥 《铝加工》2000,23(2):19-22
研究了热终轧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高纯铝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热精轧温度有利于获得高的立方织构比。当热精轧终轧温度较高时,在不同的中间退火温度下的立方织构比均超过85%。在合适的退火温度下,立方织构比能达到90%~95%的水平。应该避免选择380~460℃之间的中间退火温度。否则,一旦热终轧温度变化。成品立方织构比将会急剧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420 ℃中间退火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实现免退火冷镦钢SWRCH35KM在线软化处理为目标,研究了变形和冷却工艺制度对中碳冷镦钢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缓冷制度,850~750℃终轧后均获得体积分数为60%~63%的铁素体加部分球化珠光体,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铁素体量略有增加,晶粒尺寸从15~16.9μm细化至约10μm,珠光体球化趋势趋于显著。冷却制度对于实验钢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轧后分段缓冷制度后,抗拉强度约为490~510MPa,伸长率为36.5%~40.5%,洛氏硬度为73HRB~78HRB;与直接空冷工艺相比,不同终轧温度下抗拉强度降低约为30~40MPa,伸长率提高1%~3%,洛氏硬度降低2HRB~3HRB。  相似文献   

9.
针对精冲钢42CrMo4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掉粉缺陷,通过金相组织、物相检测、成分检测、生产关联性因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其氧化铁皮成分、形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讨论了热轧关键工艺参数控制与氧化铁皮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生产工艺中,掉粉缺陷热轧板的氧化铁皮厚度不均匀,厚度变化范围为10~19 μm,其中FeO质量分数较高,达26.9%;当采用“高温快轧”配合“低温卷取”工艺可有效控制氧化铁皮的厚度及结构,抑制热轧板表面的氧化铁皮掉粉缺陷。当出炉温度为1 190 ℃、终轧温度为860 ℃、穿带速度高于5.5 m/s、卷取温度为540 ℃、采用前段冷却、加大轧后冷却速度,可基本解决氧化铁皮掉粉缺陷。  相似文献   

10.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热轧温度下436不锈钢热轧织构的变化规律和显微组织特征.试验中选取不同的热轧初轧和终轧温度:分别在1 080和1 050℃开轧,850和800℃终轧.结果表明:较低温下开轧、终轧晶粒内部的缺陷较多,表现为较大的累积取向差,而较高温度下开轧、终轧其累积取向差明显低于低温热变形下的样品;在较高温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润滑轧制,在不同压下率、终轧温度及退火制度下,研究了IF钢铁素体区热轧时,不同工艺参数对IF钢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压下率增加,r值提高;终轧温度下降,r值略微增加;高温退火可使变形铁素体充分再结晶,从而提高r值。ODF织构分析结果与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李壮  吴迪 《钢铁》2007,42(2):39-43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研究了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对热轧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轧变形过程中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低温大变形量造成铁素体晶粒细化.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和终轧变形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果更好.在700 ℃终轧且终轧变形量为50%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总伸长率分别达到791 MPa,538 MPa和36%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5MnMoVTi钢变形的奥氏体再结晶的特征。给出了奥氏体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和再结晶的三个温度区间:温度高于1050℃为动态再结晶区,900~1050℃为静态再结晶区,低于900℃为未再结晶区。再结晶延迟时间达20秒。 15MnMoVTi钢的加热温度在1050~1200℃范围为宜,最佳温度在1150℃左右。轧制总变形量应大于50%,同时应严格控制终轧温度并采用快速冷却措施。影响轧后奥氏体晶粒度的主要因素是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提高我国输油、输气管线用热轧板卷的韧性出发,探讨了在热轧宽带钢连轧机上生产低碳高强度微合金X60~X65级管线钢的优化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制度,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规律、轧后冷却过程中相变规律,以及整个加热、轧制、冷却、卷取过程中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固溶与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该实验用钢的合理控轧控冷工艺为:奥氏体化温度为1200℃,粗轧区开轧温度为1150℃,终轧温度为1050℃;精轧区开轧温度为950℃,终轧温度为860℃,轧后冷却速度为15℃/s,卷取温度为550℃。采用上述工艺,宝钢生产的X60~X65级管线钢板的冲击韧性值提高了1倍以上,其综合性能达到或接近日本进口钢板的实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控制轧制过程中的粗轧终轧温度、精轧终轧温度及成品板的厚度,了解轧制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织构的影响及轧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当粗轧终轧温度从923℃降低到855℃时,{111}∥ND织构增强,有利于板材的最终性能;当精轧终轧温度由810℃降低到791℃时,不利的{113}110织构强度明显减弱,r值基本不变,有利于获得深冲性能优良的板材;当板厚由4.0 mm减薄到3.0 mm时,取向织构无明显变化,而相应的冷轧退火板,r值升高,r90达到3.2以上,|Δr|降低到0.08。  相似文献   

16.
对TC2钛合金管材研制中的两辊温轧、多辊冷轧变形程度及直径壁厚变形匹配关系、温轧加热温度、中间及成品退火温度、化学成分等对管材加工成形质量、组织性能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合金两辊温轧、多辊冷轧性能优良,在直径壁厚变形匹配合理的条件下,温轧和冷轧道次变形达40%和30%时,未产生轧制开裂等加工缺陷;温轧加热温度550℃~650℃时,Al,Mn含量控制在标准中上限,Fe,O含量适中;退火温度850℃~900℃时,轧制产品质量和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钛微合金化的355 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为研究对象,将试验钢分别在830、800、750、700 ℃系列温度下终轧,研究了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伸长率和冲击性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Ar3温度附近终轧,钢板可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不同终轧温度下钢板基体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在800 ℃终轧钢板晶粒最为均匀细小,830 ℃终轧钢板晶粒较800 ℃终轧相对粗大,750 ℃终轧钢板组织出现混晶现象,700 ℃终轧时,钢板晶粒已经拉长变形,一定程度上出现“纤维状铁素体”。充分细化晶粒可以减轻钢板中的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8.
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工艺参数(终轧温度、终轧变形量、淬火温度、轧后缓冷时间)对单张热轧双相钢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别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JMat Pro材料计算软件获得实验钢的临界相变温度Ar3=835℃、Ar1=698℃、A3=892℃、A1=722℃;同时在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连续冷却压缩与控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的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实验钢最终组织形态影响明显,终轧温度在Ar3以上温度时,实验钢获得均匀的等轴状组织,加快轧后冷却速度可细化晶粒组织;当终轧温度在Ar3温度附近时,实验钢会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轧后缓冷有利于组织均匀,快冷容易导致混晶;当终轧温度在Ar3温度以下时,轧后不论缓冷、快冷均获得混晶甚至明显的变形带组织。  相似文献   

20.
轧制工艺对气瓶钢板示波冲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示波冲击试验测量了不同终轧温度下HP295钢板在系列温度下的冲击韧性,测量了冲击断口试样的横向扩张量,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示波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终轧温度提高,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提高,钢的冲击韧性下降,裂纹扩展功下降,示波冲击温度越低,终轧温度对韧性的影响越显著,冲击韧性与冲击断口的横向扩张量和断口的形貌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