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升抗冰能力对线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对某±800 k V特高压直流线路地线断线故障现场的环境及录波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地线断口静态分析及扫描电镜试验、拉断力试验,并对导地线间距进行了仿真计算。试验和仿真计算表明:特高压直流导地线覆冰厚度差异较大,随着地线覆冰厚度的增加,导地线间间距逐渐减小,在大风作用下极易发生空气间隙不足放电。本次特高压线路故障原因为重覆冰引起导地线空气间隙距离不足,导致放电烧伤和拉断地线。微地形区线路覆冰情况可能超过设计值,应考虑现场实际覆冰厚度、导地线覆冰厚度差值、故障区段微气象和微地形等因素,确保线路设计运行有充足裕度。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高压输电线路直线塔和耐张塔导地线设计荷载的计算过程,采用Visual C++语言设计和实现了导地线设计荷载的自动计算程序.深入剖析电气荷载向节点荷载的转换过程,给出了直线塔V串挂线形式的荷载转换方法和计算公式.该程序具有交互性友好的界面,可以大大节省铁塔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补修新技术补修损伤导线比切断重接或换线等方法有许多优点,加长型补修管的研制通过了科技成果监定,满足了设计要求,而且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可靠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某110 kV架空线路导、地线开展线路融冰技术研究,介绍了该线路的运行现状,从导线融冰、地线融冰等方面分析了线路融冰的设计要求,提出了110 kV导、地线线路融冰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改造该110 kV高压架空线路导、地线达到了较好的融冰效果,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刘逸 《电气开关》2021,59(3):93-95
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输配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压接技术出发,分析机械钳压接、液压压接、爆破压接等操作流程.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研究基于液压压接的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望为110kV输电线路导地线施工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覆冰地区线路工程的设计经验和数据分析,对正在设计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重覆冰区脱冰跳跃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档距、不均匀覆冰时的导地线静态和动态的接近情况,提出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重覆冰区导地线的脱冰跳跃分析结论及重覆冰区杆塔地线支架布置要求,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的接续管破损、新建重要交跨物上方线路存在接续管及接续管口导、地线损伤等问题,介绍了1种新型预绞式接续条在接续管补强及导、地线断股修补上的应用情况。新型预绞式接续条的接续电阻、温升及握力等性能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可完全恢复线路机械强度,大大改善接续长度内导线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确定地线应力的原则 1.确定地线应力应满足的要求架空送电线路的地线,不论是避雷线还是耦合地线,当确定其设计应力时,应首先符合以下两方面的要求:1.地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应大于同杆塔导线的安全系数;2.当15℃无风时,在档距中央导、地线间的距离应符合水电部颁发的《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规定,其大小与地线应力有直接关系。《规程》对上述导、地线问的距离要求,可用以下3个公式表示 S_1≥0.012l+1 (1) S_2≥0.1I (2) S_3≥0.1U_e (3) 式中 l——档距,m; I——有避雷线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kA;  相似文献   

9.
钢管组合大跨越输电塔导地线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枚根  徐忠根 《中国电力》2006,39(12):36-39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跨越珠江铁桩水道的220kV钢管组合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的空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环境振动测试,识别出输电塔耦合导地线的振动模态,验证了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和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从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方面研究了单塔和塔线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特点,分析得到关于输电塔导地线耦合效应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揭示了导地线对输电塔的耦合作用规律。研究表明,悬挂的导地线不仅具有质量效应,同时在线路的纵向和侧向还施加了一定的刚度效应。地震反应分析中可知导地线对输电塔具有一定的减震效应,并指出导地线的减震效应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研究对类似输电塔的抗震、抗风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线路覆冰时期获得导地线的覆冰厚度,本文根据导地线的力学基本方程,研究了基于弧垂的导地线覆冰厚度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单一档、连续档条件下准确的计算导地线等值覆冰厚度的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验证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获得导地线的等值覆冰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