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了消费符号的能指所指、传播及语义隐喻,试图分析消费符号依托互联网生存环境所产生的附加值及其在传播过程中所构建的消费群体自我认同的消费文化图景。最后提出由于资本红利驱动下网络经济产业化的盛行,容易使人们产生缺乏自主判断、过分依赖的从众心理,一旦形成扭曲消费观和价值观的结果令人隐忧。  相似文献   

2.
通过参与观察法关注"当代汉服复兴运动",从消费文化视角阐释"当代汉服"的符号意义。消费者借用"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符号,通过汉服表达自身审美体验和民族情感,为商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汉服产业的迅速发展。当代汉服走向节日化和仪式化,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服饰的内容,为构建民族节日礼仪服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白酒包装中符号价值与符号消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的消费已不仅仅是一种物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符号消费.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成为当今消费社会的突出特点.包装作为一种符号,体现了一个品牌的价格定位和品牌诉求,是同一个品牌定位的外化的符号.包装不仅向消费者传达了其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也传递了该品牌产品的符号价值.作者从白酒包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白酒包装的符号价值和符号消费,由此得出了其符号价值和符号消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入手,对消费主义与符号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消费主义极端符号消费下的消费异化现象,进而对其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动力,消费者在对消费文化的体验中参与了生产,非物质性的需要满足使得人力资本价值提高,消费内生着生产的特征更为明显;消费文化生产着符号意义的商品品牌价值和等级价值;消费文化所带来的动力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拉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明前茶是绿茶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起作用的不仅是明前茶的质量.更主要的是从汉晋至明清,历朝历代逐渐附着在明前茶上的各种符号。这些符号包括保健、神异、风雅、养廉、敬神、尊上、奢华等。直至明朝,朱元璋罢贡团茶,茶叶生产工艺与饮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浙一带开始推崇风味更好一些的雨前茶。由此,明前茶的地位有所下降,茶叶消费观开始变得更多元。  相似文献   

7.
明前茶是绿茶中最受追捧的一类,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起作用的不仅是明前茶的质量.更主要的是从汉晋至明清,历朝历代逐渐附着在明前茶上的各种符号。这些符号包括保健、神异、风雅、养廉、敬神、尊上、奢华等。直至明朝,朱元璋罢贡团茶,茶叶生产工艺与饮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浙一带开始推崇风味更好一些的雨前茶。由此,明前茶的地位有所下降,茶叶消费观开始变得更多元。  相似文献   

8.
布莱恩·弗里埃尔的代表作《翻译》被誉为爱尔兰戏剧史上的分水岭。在爱尔兰被视为一个后殖民语境的前提下,从3个方面解读该剧中的爱尔兰文化身份之重构过程:语言和文化身份塑造,(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与文化身份建构,以及重写历史与文化身份之重构。同时,指出弗里埃尔并非仅仅停留在后现代的虚无主义之上,而是通过否定和颠覆“既定”的现状积极地为爱尔兰文化身份之重构创造新的表达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李静 《商品与质量》2011,(S7):126-127
现代的身体更多的受制于消费文化的游戏操纵,成为可称之为消费欲望的主要载体。身体形象在理解和评价公共领域的自我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身体外表是广告业、自我抬高和公共关系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耻辱的对象。对于女性身体的道德论述,日益成为现代女性不可承受的社会文化压力,时刻伴随着无所不在的媒体沟通网络而对女性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施加压力和进行规训化。就连女性身体各部位的重量、形状、及动作姿态,都被无形中纳入女性身体道德规范的范围,迫使女性在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约束,使身体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何菁菲  张娟 《饰》2004,(1):13-16
消费社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和西欧都先后进入了消费社会,以供给大于需求为经济特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社会有效需求。在中国,尽管我们还未彻底实现工业化,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叶,这种结构性的过剩经济就出现了,如今的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今天,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意味着我们走向了消费社会,我们可以将消费社会的基本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文化补偿的四种方法.由于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不对应性,译者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补偿手段,以充分传达原文信息,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从中英文词汇和文学体裁、东西方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这三方面进行了文化内涵的差异比较,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对中英文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和歪曲,也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问题。列举了文化意象错位的几种形式,分析了引起文化意象错位的种种原因,最后提出怎样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西文化在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探讨了翻译之中对中西文化的处理问题,在碰撞中寻找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文化视角出发,依据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对翻译中的文化语境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语用含义和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准确与贴切。  相似文献   

16.
消费现象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观、西方资本主义的消费观、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出发,分析了中国消费的现状,提出了立足消费文化建设,提倡适度消费、多元消费、健康消费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外宣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传递。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打破语言的壁垒,更要跨越文化的鸿沟。这就要求译者充分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从外宣翻译的特点入手,从文化、政治、思维、历史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词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指出外宣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需要通过语言加以传承和表达,语言更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具有重要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都涉及到文化核心成份,即价值观念--亲属关系及称谓、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英汉两种语言处处烙上了价值观的印记。针对上述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典型译例探讨应如何避免误译。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转换。从事翻译工作不但要掌握两种语言,还需要熟悉两种文化。而语言之间又存在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解释法、类比法、使用对等语、结合法等,克服差异,实现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翻译同时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但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译者有翻译的过程中遇到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