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本介绍在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反应中,在乳化剂总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的配比以及改变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种类,制得一系列Tg=-10℃的弹性乳液和Tg=27℃乳液。用这两种乳液做与水泥配伍实验,并用这两种乳液与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相混合,检测乳液与它们相互混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利用预乳化种子法合成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过程中,去离子水用量、阴离子与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功能性单体用量及混合单体配比对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去离子水用量为总质量的60%、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质量比为4:1及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总质量的3%~5%时,合成的微乳液粒径小、分布好;聚合温度对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小;随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的增加,微乳液平均粒径增大明显,其加人量以不超过总质量的1.8%为宜;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用量等于或大于丙烯酸丁酯(BA)的用量时,可得到纳米级微乳液.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正丁酯(n-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2-EHA)、苯乙烯(St)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GDMA)为交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30)为复合乳化剂,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印花涂料用黏合剂.用表面张力仪和Zetasizer Nano粒度仪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的配比与用量、助乳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微乳液粒径、Zeta电位、转化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DS)∶m(TX-30)=1∶2,且量为体系总质量的3.0% ~3.5%;MAA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75~80℃,制得的微乳液单体转化率达96%,乳胶粒平均粒径为60 nm.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与丙烯酸为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m(丙烯酸丁酯):m(丙烯酸乙酯):m(甲基丙烯酸甲酯):m(丙烯腈)=7.0∶1.0∶1.2∶0.8,丙烯酸、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5%、3.5%、4.0%和0.3%,种子和外壳的反应温度分别为80℃和85℃,反应时间为3小时和6小时。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乳液膜拉伸强度可达2.21MPa,涂层织物耐静水压可达5.1KPa。  相似文献   

5.
<正>武汉科技大学与黄石理工学院联合研制成功透明纳米聚丙烯酸酯微胶乳。采用自制的表面活性剂KD-1用于微乳液聚合,仅用KD-1(单-阴离子型乳化剂)1.44%-2.15%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包覆纳米硅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先,用水溶性聚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包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SiO2),然后,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制成以SiO2为核,聚丙烯酸酯(ACR)为壳的复合物,实验表明,当包覆温度为60℃,且nHPMC:nSiO2等于1:16时,HPMC-SiO2/ACR复合乳液的稳定性较好;ACR的转化率及反应速率随SiO2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HPMC-SiO2质量分数为3%-20%的HPMC-SiO2/ACR复合物改性PVC时,拉伸强度随HPMC-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HPMC-SiO2质量分数达到20%后开始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在HPMC-SiO2质量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刘秉智  李文安 《应用化工》2007,36(2):205-20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33∶17∶1,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丙烯酸酯类乳液,再加入填料及各种助剂,经过高速搅拌、均质而出料。并且讨论了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乳液及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简介了其合成工艺 ;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单体、乳化剂以及反应温度、时间和加料速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及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该乳液的应用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在同一个乳胶粒中含有聚四氟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的乳液,研究了乳胶粒的微观结构。由不同链段组成的互穿网络结构构成了乳胶粒的核,而壳则更多地由聚甲基丙烯酸酯链段组成。讨论了几种影响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与用量,单体的添加方法与溶胀时间,二级核与初级核的比率,初级核的用量,温度控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11.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乳液,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品种对乳液机械稳定性、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单体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包覆SiO2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经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APS)处理过的纳米SiO2作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ACR)的原位乳液聚合,制成了MAPS-SiO2/ACR复合物;探讨了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分析了包覆机理,讨论了SiO2的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残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纳米SiO2为种子的ACR乳液聚合中,单体的转化率及聚合反应速率随SiO2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当SiO2的用量为10%时,复合物与聚氯乙烯共混后,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乳液的制备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微乳液聚合的粒径大小的控制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聚丙烯酸酯粮食在粘合剂,涂料、皮革光亮剂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常温下一步法制备改性硅溶胶,并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改性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查了温度对聚合速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乳化剂含量下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的变化情况;测试了乳胶膜的吸水率,并用接触角法表征了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  相似文献   

16.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臣 《上海涂料》2010,48(4):9-11
考察了4种不同类型乳化剂及其复配使用对丙烯酸酯三元微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TS-02与阴离子乳化剂SDS复配为制备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较佳乳化体系。乳化剂用量由1%增加到4%,乳胶粒径由208nm降至26nm;微乳液黏度随之升高,凝聚率降低。乳化剂用量过低,则微乳液稳定性降低,转变为水凝胶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固含量高达60%的聚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SDS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旋转黏度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理论固含量对乳液旋转黏度、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DS用量的增加,固含量为60%时,乳液凝胶率先降低后增加,转化率变化较小,旋转黏度增加;随着理论固含量的增加,乳液旋转黏度明显增加,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明显增大;透射电镜(TEM)结果与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一致,高固含量乳液呈现出较宽的粒径分布。将该乳液应用于皮革涂饰工艺中,涂饰后革样力学性能与市售同类皮革涂饰剂相当,耐湿擦、透气性能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复合乳液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壳单体,采用种子聚合技术,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复合乳液制备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合成了水稀释稳定性,电解质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都很好和近似为中性而无需重新调整pH值的高分子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9.
于清波  李宪华 《塑料工业》2013,41(5):20-22,58
通过简单的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晶态聚丙烯酸微凝胶,研究了聚丙烯酸微凝胶晶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对晶态聚丙烯酸微凝胶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反应温度影响聚丙烯酸微凝胶的结晶性和形貌。  相似文献   

20.
浅谈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几种主要方法,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能较好地克服单一的PU乳液、PA乳液各自的缺点,已经成为研制第3代新型水性聚氨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