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xxonMobil化学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高密度聚乙烯牌号——HDPEHTA108。为共挤出或聚乙烯薄膜掺混料提供优良的刚性和阻隔性能。当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掺混时,这种新牌号还能改善加工性能。由于显示如优良的刚性和水蒸气阻隔性能、可控凝胶含量和易加工性,  相似文献   

2.
关莉    杨帆    方义   《石化技术与应用》2021,(4):263-266
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核磁共振谱仪、高压毛细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牌号分别为HPR 3518 CB和3518 PA的流延用茂金属聚乙烯进行了结构及加工性能评价。结果表明:2种样品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相当,HPR 3518 CB的拉伸性能略低于3518 PA;与3518 PA相比,HPR 3518 CB共聚单体摩尔分数低,晶片厚且分布较宽,熔融、结晶温度较高,剪切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更强;在相同薄膜加工条件下,2种样品加工成型过程平稳,未发生熔体流动不稳定的现象;与3518 PA薄膜相比,HPR 3518 CB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和落镖冲击质量均略低,热封温度略高,光学性能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3.
用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与3种通用型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1,LDPE2)]进行了共混,研究了mLLDPE质量分数对共混物物理机械性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LLDPE质量分数大于30%时,mLLDPE/LDPE 1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得到改善;当mLLDPE质量分数为20%时,mLLDPE/LDPE2(或LLDPE)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较纯LDPE2(或LLDPE)提高了约25%(或约13%);在高剪切速率下,不同组成的mLLDPE/LLDPE共混物表观黏度差别不大;用mLLDPE与通用型PE共混物吹制薄膜时,共混物能耗较通用型PE有所提高,但薄膜的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3种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 M 1,M 2和M 3)的基本物性、热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3种PE-RT管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3种PE-RT管材料均属于中密度聚乙烯产品,熔体流动速率相近;3种PE-RT管材料中,国产料M 1,M 2的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熔点较低,结晶度小,韧性较好;进口料M 3的熔体拉伸强度较大,可拉伸性最佳,弯曲弹性模量高,具有良好的刚性。  相似文献   

5.
袁幼菱  王立  封麟先 《石油化工》2000,29(3):218-221
聚乙烯是世界范围的主要合成树脂 ,它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加 ,生产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茂金属催化剂的出现 ,给聚乙烯新品种的开发带来了机遇[1~ 3]。Dow化学公司的限制几何构型催化体系(CGC)的开发 ,给传统聚乙烯性能的改进带来了可能性。用CGC所得到的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长支链 (LCB)聚乙烯[4~ 6 ],既有极好的物理性能又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加工性能的改善被认为是与长支链的存在有关[7~ 10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 ,聚烯烃领域里出现了一个研究长支链形成机理、聚合动力学及所得产品性能测试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长链支化聚…  相似文献   

6.
茂金属LLDPE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旭荣  徐君庭  封麟先 《石油化工》1999,28(11):784-787
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一活性中心的特点,同时通过改变催化剂结构能相应地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裁剪”[1],因此茂金属聚烯烃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得到普遍重视,Exxon、Dow、Hoches等公司已推出各自的具有优异性能的茂金属聚合物产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目前产量最大的茂金属聚烯烃品种,同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的LLDPE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特点,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应用和加工性能,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综述。1 茂金属LLDPE的结构特点通常认为在传统Ziegl…  相似文献   

7.
由兰化研究院开发成功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助挤出母粒及爽滑抗粘母粒于1991年12月通过中石化发展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LLDPE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合成树脂品种之一。但相对于LDPE来说,LLDPE的分子量分布窄、支链短、分枝少,其流变性能有别于LDPE。致使LLDPE在挤塑加工中显示出较高的剪切粘度和较低的拉伸粘度,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及稳态流变下的模型拟合试验,测试分析、比较了3种牌号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的流变性能和结构性能。结果表明:LDPE-1,LDPE-2和LDPE-3 这3种LDPE树脂的动态流变曲线形状极其相似,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均随扫描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毛细管试验流变行为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LDPE-3树脂加工性能最好,而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LDPE-1对剪切敏感;这3种LDPE树脂的动态流变扫描、毛细管流变试验,以及在稳态流变下使用Cross拟合模型拟合试验结果所推断得出的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排序,与其结构性能的GPC测试结果均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部丸善聚乙烯公司打算在其低密度聚乙烯(LDPE)业务部分创造增值包括其由环管工艺制得的核心LDPE产品,及通过茂金属催化剂产生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LHQ-11催化剂,在Unipol气相法聚乙烯中试装置(50 kg/h)上,制备了牌号为PC 1827 H的茂金属聚乙烯中试产品,并在3层共挤流延机中用其生产出性能较好的流延膜。结果表明,PC 1827 H与进口茂金属聚乙烯(牌号为3518 CB)相比,熔体流动速率较低,二者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近,前者数均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于后者。与3518 CB相比,PC 1827 H用于制备流延膜时,薄膜的落镖冲击强度和横向性能好,纵向性能较差。用PC 1827 H生产的流延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均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锥法研究了长链脂肪酸模拟油-二乙烯三胺溶液体系的界面剪切流变性质,考察了界面老化时间、应变幅度和剪切频率对界面剪切流变参数的影响,探讨了脂肪酸的疏水链长和饱和度与界面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脂肪酸模拟油-二乙烯三胺溶液体系中,脂肪酸与有机碱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皂;脂肪酸皂与二乙烯三胺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界面聚集体,与脂肪酸皂混合吸附,形成一定强度的界面膜。随脂肪酸疏水链长增加,体系界面膜排列更为紧密,剪切复合模量、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随之而增大;脂肪酸疏水链中引入双键,分子尺寸增加,体系界面膜变得疏松,剪切复合模量、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准确和具有重复性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稳态剪切黏度测试结果,分析了溶液的结构流体特征对于流变测试结果的影响,讨论了HAWSP溶液结构的破坏/恢复动态平衡与稳态剪切黏度测试结果的关系。用RS600流变仪和Brookfield DV-Ⅲ流变仪分别研究了预剪切段对于稳态剪切黏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流变仪上,通过合理优化预剪切段都可以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稳态剪切黏度测试结果,实验平均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3.
应用毛细管流变仪、旋转流变仪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对国产和进口高爽滑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包装膜用树脂进行了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国产试样的动态、稳态、毛细管流变性能与进口试样相当;国产与进口试样的零切黏度分别为4 871,4 768 Pa.s,二者标准偏差分别为4.509,6.332,与后者相比,前者相对分子质量高;国产试样的拉伸黏度和熔体强度均低于进口试样;170℃国产试样的非牛顿指数为0.23,大于进口试样(0.22)。  相似文献   

14.
拉伸黏度是决定聚合物驱替液驱油效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采用CaBER1型拉伸流变仪和RS600流变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拉伸黏度和流变行为,研究了聚合物的链结构对其溶液的拉伸黏度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拉伸黏度要比相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剪切黏度高3个数量级以上,并且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加、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浓度时具有梳形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拉伸黏度要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均聚物的拉伸黏度;在相同剪切黏度条件下,前者的拉伸黏度是后者的3~5倍,弹性模量相差1.8倍。随着浓度的增加,二者的拉伸黏度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茂金属聚乙烯实验料吹膜过程中晶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歆  陈伟  郑刚  王洪涛 《石油化工》2003,32(11):989-991
探讨了有关茂金属聚乙烯吹膜过程中出现的晶点问题,认为产生晶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聚合过程中生成少量 支链较少的聚乙烯链段分散于正常产品中,在加工时,具有与正常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不同的加工塑化熔融 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16.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主要赋存于高原冻土区,为保证顺利钻探,要求钻井液既能够有效抑制水合物分解、 维持其相态平衡,又能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为此,以新研制的低失水抗低温聚合物钻井液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在 低温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回归分析法和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赫谢尔-巴尔克莱 模式是描述该钻井液体系低温流变性能的最佳模式;②应用该模式计算得到了低温条件下钻井液流变性能参数,其变化规律表现出 随着温度降低,钻井液动切力呈近似波动变化,钻井液的稠度系数和流性指数均大致呈线性增长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结论认为: 所建立的钻井液表观黏度低温响应数学模型拟合精度高,可准确预测井内钻井液在低温下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7.
稠油流变性的研究对稠油开发方案编制、数值模拟、稠油集输和了解稠油在地下的渗流机理等均是非常重要的。该文以单家寺稠油为例 ,深入研究了超稠油的粘温、剪切变稀和屈服值等流变特性 ,总结出了流变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式。同时研究了超稠油与周边地区普通稠油和特稠油的流变性差别。从流变性的角度 ,提出了超稠油热采的部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polymer flooding as on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s has recently increased. The occurrence of high shear rates in reservoir and near well bore through perforation nozzles during polymer flooding cause shear degradation of polymers and therefore polymer viscosity has decreased.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mer solution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oil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develop use of polymer solutions. A few researches are available regarding improving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meric solution.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mer solutions two samples were prepared: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in water and suspens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The sample viscosities in different shear rates were measured. The best rheology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stat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repared samples and the measured data were compared to power law model. An increase in the viscosity of the suspension solution with respect to polymer solution in different shear rates was observed. Rhe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power law model is a good rheology model to demonstrat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suspension in low and medium shear rates and is an acceptable model for polymer solution in low shear rates. Two types of flooding test were performed in a glass micromodel: flooding by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and suspens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polyacrylamide solution. The results of flooding test showed a 10% increase in oil recovery for nanosuspension solu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olymer solution after one pore volume fluid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9.
利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现场用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在油-水体系中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采用溶剂萃取法和碱醇溶液萃取法对胜利原油进行分离,得到沥青质组分和酸性组分,测定了它们在油-水体系中对HMPAM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体系中,HMPAM分子间通过疏水作用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网络结构,造成界面膜弹性随其浓度增加呈指数增大;原油酸性组分分子与HMPAM的疏水部分相互作用,阻碍界面网络结构的形成,大大降低了界面膜的弹性和黏性;沥青质分子尺寸较大,对界面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