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CeO2/Al复合粉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Al复合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显微镜(FEM)、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等测试分析手段,对球磨过程中复合粉末相结构、组织形貌和成分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纳米CeO2团聚体逐渐进入Al颗粒中,并被很好地分散开来,呈均匀弥散分布;Al晶粒尺寸不断细化。  相似文献   

2.
以WO3、Mg和石墨粉为原材料,通过XRD、SEM和TEM对粉末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结合Magini模型和杨君友模型界定扩散反应和自蔓延反应两种高能球磨合成WC-MgO反应模式的能量区域,并通过球磨能量图阐明球磨速度、球料比和球磨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不同反应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球磨条件下,当有效强度因子大于38.24 kJ/(g·s)时,合成WC-MgO的反应模式为自蔓延反应,所需的球磨总能量介于21.51×109J/g和61.82×109J/g之间;当有效强度因子为22.12~38.24 kJ/(g·s)时,合成WC-MgO的反应模式为扩散反应,所需的最小球磨总能量为112.83×109J/g.  相似文献   

3.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TiC粉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高能球磨机,用Ti和C粉末在室温下全盛了纳米级TiC晶粒,并对合成后的粉末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机械合金化(MA)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合成TiC粉末,其合成机理为机械碰撞诱发的自蔓延反应机理,经过球磨反应可以得到平均颗粒大小为5.641um,并且具有10nm左右的纳米晶粒TiC粉末,DAT分析表明,利用加热方法合成TiC必须在636.5℃以上才能进行,而通过球磨工艺可以使该合成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Ti-50%Al(摩尔分数)复合粉末,利用SEM、TEM、HREM、HAADF-STEM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颗粒的表面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在球磨过程中钛、铝之间逐渐发生反应并形成无序的Ti/Al相;球磨9h后铝逐渐融入钛中,产生纳米晶钛铝固溶体,同时引起大量高密度位错。合金化后粉末的元素组成接近原始成分,但分布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二氧化钛、铝和石墨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制备α-Al2OdTiC纳米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对球磨不同时间后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以微米尺寸的TiO2、A1和C为原料,利用高能反应球磨法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寸的α-Al2O3/TiC复合粉末;球磨250 min后,原料粉完全反应,合成的α-A12OdiC复合粉体晶粒尺寸为15nm.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TiO2/Cu复合粉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显微图像分析仪等测试分析方法,对球磨过程中复合粉末相结构、组织形貌和粒度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24 h后可形成纳米TiO2粉体/纳米晶Cu复合粉体,Cu粉晶粒达59 nm;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纳米TiO2团聚体逐渐嵌入Cu颗粒中,被很好地分散开,呈弥散分布;同时复合粉体粒度细化到300 nm以下,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粉体也由球形逐渐地过渡到多角形.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Al-5%CuO粉末在高能球磨时颗粒形貌、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变化,以及200℃和400℃退火对它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Al与CuO和Cu2O之间发生了原位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Cu元素主要以单质态存在;混合粉球磨形成的位错经回火后明显减少,冷焊条纹逐渐淡化、消失,晶粒形貌更加清晰;同时,复合粉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与球磨时相逆的固态反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Al-5%CuO粉末在高能球磨时颗粒形貌、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变化,以及200℃和400℃退火对它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Al与CuO和Cu2O之间发生了原位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Cu元素主要以单质态存在;混合粉球磨形成的位错经回火后明显减少,冷焊条纹逐渐淡化、消失,晶粒形貌更加清晰;同时,复合粉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与球磨时相逆的固态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结构WC-Co粉末,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法(SPS)对该纳米粉末进行致密化。使用X射线衍射、SEM等手段分析了高能球磨对WC-Co复合粉末中WC晶粒尺寸和粒度的影响。发现经过90h左右的高能球磨,WC-Co的粉末粒度可以达到300nm左右,而WC的晶粒尺寸可以细化到8nm左右。经过SPS烧结后,合金中的WC相的晶粒尺寸可以保持在300nm左右,而Co多以fcc结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球磨方式及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对该复合粉末进行检测,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并进行激光粒度分析。探求了制备Cu-Ti-La B6复合粉末的最佳球磨方式及球磨时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粒度测试、SEM和XRD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和过程控制剂对制备超细镍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镍粉的粒度在初期减小较快,后期的减小趋于平缓;过程控制剂KH-570的加入能有效加快超细镍粉的细化,提高分散性能、片状化程度和表面的洁净度.加入过程控制剂KH-570,球磨36 h,能获得粒度为5.76 μm的高纯镍粉.  相似文献   

12.
以雾化法制备的大粒度TiAl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与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工艺制备出TiAl合金微细球形粉末,并研究了其粉末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TiA1合金粉末球形率高;粒度可控,数均粒径可控制在10~60 μm范围内;粉末粒径分布窄,粒度分布均匀度指数约为0.63.粉末氧含量随粒度降低而逐渐增加,数均粒径为31.5 μm的合金粉末的氧含量约为2.44‰;数均粒径为15.6 μm的合金粉末的氧含量约为3.51‰.制备的球形TiAl合金粉末主要由a2相及少量的y相组成;粉末颗粒间成分均匀性良好,颗粒内部为均匀等轴晶组织,随着粉末粒度减小,晶粒组织趋于细化.  相似文献   

13.
白小波  陈枭  邓雅雄 《表面技术》2018,47(3):250-255
目的通过机械球磨加粘结破碎法制备可用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MoB-CoCr涂层的Mo-B-Co-Cr复合粉末。方法通过机械球磨加粘结破碎法制备m(MoB):m(CoCr)分别为1:1、2:1和3:1复合粉末,研究所制备的三种复合粉末的组织形貌及物相,并将所制备的m(Mo B):m(CoCr)=1:1复合粉末进行超音速火焰喷涂实验制备MoB-CoCr涂层,研究所制备涂层的组织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和涂层的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复合粉末的物相,通过图像法测量涂层的平均孔隙率和厚度。结果制备的三种复合粉末各相之间结合良好,组织形态呈近球形。经过X-射线衍射发现,三种复合粉末中未发现杂质及氧化现象,复合粉末的物相主要为Mo、Co和Cr三相,随着MoB质量比的增加,复合粉末中Mo相的峰值逐渐增高。通过对m(MoB):m(CoCr)=1:1复合粉末进行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涂层,发现所制备的MoB-CoCr涂层形态呈典型的层状结构,涂层组织致密性较好,且涂层各相间及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结论采用机械球磨加粘结破碎法可制备近似球形的Mo-B-Co-Cr复合粉末,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可成功制备组织结构较好的MoB-CoCr涂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WO3陶瓷粉末,系统研究了球磨参数对粉末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球磨法可以制取纯度较高的WO3细粉;球磨时间和球料比以颗粒尺寸趋于稳定的范围为佳,盲目延长时间、增大球料比起不到细化作用,相反会增加WC杂质的引入。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CNT)含量(体积分数)分别为0、1%和3%的CNT/7055Al复合材料。采用OM、SEM、TEM以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CNT/7055Al复合材料的CNT分布、晶粒结构、近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CNT/7055Al复合材料为无CNT的粗晶区与富集CNT的超细晶区组成的双模态晶粒结构;CNT在Al基体的超细晶区中分散良好,CNT-Al界面干净清洁,界面反应产物少;3%CNT/7055Al复合材料沿挤压方向的抗拉强度达到816 MPa,但延伸率仅为0.5%。细晶强化和Orowan强化是CNT/7055Al复合材料主要的强化机制。由于CNT沿不同方向的增强效率不同以及粗晶条带组织的存在,复合材料表现出比基体合金更强烈的各向异性,在垂直挤压方向的拉伸性能要弱于沿挤压方向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基础上,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与碳酸钴复合法制备高钴含量的WC/Co纳米复合粉,突破了原有技术的钴含量质量分数上限7%的瓶颈限制。采用DSC—TG分析、SEM分析、XRD分析等方法,对乙二胺四乙酸和碳酸钴的参与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采用新工艺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与碳酸钴反应所得有机钴盐为一种溶解度较高的螯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可分解,适用于WC/Co纳米复合粉前驱体溶液中钴含量的调节,避免了Cl-、NO3-等杂质离子的引入。通过新的复合‘工艺制备得到了适用于高温流态化床生产的前驱体粉末,最终制备得到钴含量质量分数8%的WC—Co纳米复合粉。  相似文献   

17.
徐涛 《硬质合金》2011,28(4):219-227
本文探讨了喷雾转换法制备WC/Co纳米复合粉的生产工艺特点、粉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超细合金中的应用效果。各方面的实验数据表明:WC/Co复合粉中WC碳化完全、粒度细而均匀,钨钴元素达到分子级均匀混合,Co对WC形成纳米级包覆,粉末颗粒外形多呈球状,球体由部分合金化的WC/Co粒子聚合而成,粒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烧结颈,其亚晶尺寸在100nm以下。复合粉经强化球磨后制取的超细合金较传统工艺制备的合金的WC相晶粒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更高的使用寿命。即使不添加抑制剂,复合粉制备的合金仍具有晶粒细而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m-Fe-Zr-Nb合金粉末在高能球磨过程中获得完全非晶态的相变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分析了研磨时间对Sm-Fe-Zr-Nb合金粉末的相组成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2.5 h左右可得到完整的非晶态微观结构,球磨3 h以上,非晶态基体中析出尺寸约5 nm的α-Fe相,短程有序原子团数量增加。对球磨2.5 h后的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处理后,得到了微观组织均匀的TbCu7型单相合金,等轴晶尺寸约30 nm。该微观组织调控对改善氮化后的磁性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球料比为1.5∶1的情况下对40型和200型WC块进行球磨,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球磨后WC粉的化学成分、粒度及粒度分布、亚晶尺寸、形貌等的影响.然后,选取球磨1h和16 h的WC粉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成合金,观察了合金形貌,检测了合金磁力、密度、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粉的粒度和总碳量降低,氧含量增加,粒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粒度分布曲线的峰值不断向左(即粒度细的方向)快速移动;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首先是粘结的WC颗粒分离,然后多晶WC颗粒沿晶界面破裂,最后不规则的粗大WC晶粒发生穿晶断裂并产生大量的微细粉末;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晶粒内部的亚晶尺寸不断变小.40型WC块经过长时间球磨后,其制备的合金的矫顽磁力和抗弯强度都减少,而其它性能没有明显变化.200型WC块经过长时间球磨后,其制备的合金的矫顽磁力减少,而其它性能也没有明显变化.200型WC块长的球磨时间容易造成合金中WC晶粒不均匀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