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合地震、地质、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分析认为,王集油田西区构造上原认识的9号断层一分为二,即9号和10号。该区储层以北西向的王集三角洲沉积砂体为主,沉积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亚相。油层分布在H3Ⅳ-Ⅶ油组,以Ⅴ-Ⅶ油组为主,油藏类型以受9^1号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为主,油层沿该断层呈屋脊状分布,迭合性差,含油高度较低,含油宽度较窄等特点,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延长组中段各油层组沉积特征、物源及沉积相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结合各油层组油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2种基本类型,这2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扇及临近湖岸线的三角洲平原位置。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油藏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主要受物源控制,向北东及南东方向尖灭的砂体容易形成岩性油藏,油藏的规模取决于砂体的大小;而向南西及南部尖灭的砂体一般需要与鼻状构造叠合才能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油藏的规模同时受控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大小。长8—长4+5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西部物源逐渐减弱而北部及北东部物源逐渐加强,导致主要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发生改变,长8油层组以岩性油藏为主,而长7—长4+5油层组则以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中晚期乾安三角洲含油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山口组中晚期乾安三角洲的沉积特征,结合构造背景,探讨乾安地区高台子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规律,评价其含油远景,选择钻探的有利部位。研究表明,本区高台子油层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规律是,三角洲砂体控制早期油藏形成与分布,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的内翼控制晚期油藏形成与分布。该区高台子油层还有较大的找油远景,有利部位首先是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的内翼未钻探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油藏;其次是半环状构造群各局部构造间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分流河口砂坝分布区,寻找岩性油藏以及与局部火山岩上拱相伴生的油藏。  相似文献   

4.
饶阳凹陷中部油气资源丰富,环主生油洼槽发育断裂背斜构造,东营组-沙-上亚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东营组-沙-上亚段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其成藏特点主要表现为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分布,河道砂体控制圈闭形成及油气富集;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共生互补,断裂背斜构造高部位以构造油藏为主,翼部以岩性油藏为主,翼部岩性油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分析断层与河道砂体的配置关系,该区主要有3种成藏模式,即河道砂体侧向尖灭成藏模式、断层负地貌河道砂体上倾尖灭成藏模式、低幅度背斜形态透镜状孤立砂体成藏模式。近两年,通过构造、沉积、储层等精细研究,刻画河道砂体展布,在大王庄-肃宁构造翼部落实了一批岩性圈闭,提供钻探的饶10x、宁75等目标均已成功,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展现了饶阳凹陷中部整体含油连片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王健 《特种油气藏》2004,11(6):40-43
通过综合分析笔架岭构造带物探、钻井、测井等资料,论述了该区构造、沉积、储层扣油藏等特征。该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和沙一、二段;东营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个油组,每个油组均有油气分布。该区断裂构造发育,主干断层有3务即1、2、3号断层,具有向北东撒开,向南西收敛呈帚状分布的特征。储集务件十分优越,主要油气藏类型为断裂单斜、逆牵引背斜、挤压背斜扣断阶油气藏。笔架岭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主干断层的控制,纵向上沿主干断层呈屋脊状叠合分布,平面上沿主干断层呈斜列分布;含油层位由南向北偏高,层位年代变新。  相似文献   

6.
王集油田处于物源交互部位,以东北部侯庄物源为主,其次为西北部张厂物源和北部王集物源。通过对重点单砂体的岩石相和测井相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微相为主,主要包括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沉积,前缘席状砂沉积分布面积广;构造与储层匹配关系好以及泥岩盖层发育是油气富集、成藏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构造背景,沙河街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储层,沙三亚段顶部发育稳定的厚层泥岩段,北东走向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油气运移方式以阶梯状运移方式和"T"形或网状运移方式为主,具有形成下生上储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油藏的的物质基础。古近系东营组地层沉积末期,该区构造运动减弱,断层不发育,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区内发育4种典型的砂岩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分别是砂体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不整合遮挡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研究认为沙河街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烃源、构造和岩性三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9.
在定边罗庞塬地区广泛发育面积较小的延安组油藏,相控特征明显,该区延安组油层组是油田开发的主力层系,其中延9油藏分布面积较大,投产井数少,投产初期产量高,是该区主力产层之一,但是前人尚未对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制约了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策略的制定。因此,在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区岩心的岩性、颜色及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罗庞塬地区延9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沉积微相类型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滩。分流河道微相是油气储存的优势储集相带,砂体在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延9砂厚介于0~16.2m,平均6.3m。从延9砂厚平面展布来看,砂体展布方向受沉积微相平面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杏北扶杨油层是大庆长垣下部含油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在系统收集杏北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相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开展了针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水道砂体,各类河道砂体对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发育史、油源及埋藏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杏北扶杨油层的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油源、岩性非均质和断层遮挡是原油富集的先决条件。为进一步揭示扶杨油层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优选含油富集区块,指导勘探部署和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尚家地区位于三肇源区之外,且泉二段储层又位于青一段源岩之下,以此认识为基础,分析了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向尚家地区泉头组的运移机制。三肇源区青一段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然后在浮力作用下通过被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尚家地区,并直接进入与扶杨油层相接触的泉二段高断块圈闭中聚集成藏。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泉二段高断块圈闭发育、高断块圈闭位于油运移路径上和高断块圈闭内砂体发育3个因素的影响。通过主控因素分析得出,尚家地区泉二段油成藏的Ⅰ类有利区分布在尚9—6、尚118—120、尚124-112井等区域内及升26—14井周围,Ⅱ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尚9—6和尚118—120井一线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方锡贤  周长春  耿学旺 《录井工程》2012,23(1):34-36,45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西南缘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部分储集层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由于该区岩电关系、油水关系复杂,部分储集层改造后并未获得工业油流,因而准确选择压裂改造层是避免无效压裂、提高储集层压裂改造成功率的关键。通过对该区录井、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选择压裂改造层的岩性、含油级别和气测、岩石热解地化条件;同时,通过对大量交会图板的统计分析,分别提出了适用于该区H3I—H3Ⅳ油层组和H3V—H3Ⅶ油层组选择压裂改造层的地化-气测一体化解释评价图板。实例分析表明,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确保准确、可靠选择压裂改造层,为实现王集油田西南缘石油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供烃区位于南部的侏罗系生烃凹陷,源储距离较远,断裂和不整合是该区主要的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断层输导性评价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油源断裂,主要控制油气垂向运移,在成藏关键时期油源断层输导性控制油气差异成藏。"TR"不整合是该区最重要的区域角度不整合,可分为基岩不整合和侏罗系不整合2种类型,均发育3层结构,包括底砾岩层、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其中基岩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主要控制油气的长距离横向运移。断裂和不整合配置关系可分为2种组合类型、3种组合样式,组合类型决定成藏模式,组合样式控制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4.
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哲  张晖 《特种油气藏》1999,6(1):23-26
方法根据砂体岩性变化及电性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压裂分析结果,计算出不同岩性隔夹层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破裂压力等,从而选择隔夹层。目的为深层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依据。结果该方法应用于冷43块开发方案,有效地选择了非泥质隔夹层,将E2s23油层划分为两套层系开发,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单井初期日产油10~15t;转注水后,非泥质隔夹层起到划分开发层系的隔层作用。结论对于巨厚砾岩稠油油藏,在泥岩隔层不发育情况下,将非泥岩隔夹层有效组合隔离段,可以实现划分层系开发。  相似文献   

15.
王集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集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断层+岩性和断鼻断块油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区块或同一区块不同部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汇集的有利场所;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砂体与烃源岩的配置控制着油气的富集;叠合连片的储集相带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的再聚集模式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丘潜山油藏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双重孔隙介质的底水块状油藏[1],构造裂缝发育,产油层位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以隐藻白云岩为主,颗粒白云岩次之,夹有泥质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储集空间可分成孔,洞,缝三大类,该油藏1975年发现,历经投产,高产稳产和产量迅速下降阶段,目前处于产量缓民递减阶段,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油水界面上升,油藏水淹体积加大,采液指数不断上升而要油指数不断下降,导致采油速率和产油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块采出程度的提高,河南油田压裂改造的对象由大厚层转向中低渗透薄互层,薄互层主要分布在双河油田Ⅵ-Ⅸ、下二门下层系、B304井区部分井层、王集油田、井楼八区等,总计剩余储量超过1000×104t,压裂挖潜潜力较大。薄互层压裂面临着缝高失控压窜邻近水层、供油能力有限、改造程度较低导致压裂效果差等诸多难题,针对不同的薄互层特点,研究了薄互层压裂挖潜综合技术,形成了老油田压裂改造系列特色技术,保证了河南稀油老区的压裂效果,为河南油田薄互层的措施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成熟度、油藏流体性质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利用生排烃期分析法、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法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法,分别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早期开始生烃,其油藏多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早期成藏;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2期,东营组沉积中期有少量油气在渤南洼陷中心沙四段储层中运聚成藏,大规模油气聚集发生于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以上新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为主。不同层系、不同构造单元中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存在差异,以烃源岩中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时间较早;自下而上,由洼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多分支物源汇集的王集地区是泌阳北部斜坡带滚动勘探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该区构造复杂,断裂破碎严重,油藏类型多样化,复合油藏和岩性油藏是现阶段的勘探重点。多物源砂体的交汇造成储层平面展布复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砂体和油水边界预测难度大是王集地区现阶段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选取重点含油小层,精细刻画单砂体的物源方向、砂体展布形态、沉积微相类型、与构造的匹配关系,明确王集地区有利油层分布的区域和层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分层系理清王集地区储层展布特征及储层在油气藏聚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寻找和发现王集地区剩余隐蔽油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付广  刘雪雪 《断块油气田》2010,17(5):533-536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3个主要成藏要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是青一段发育的暗色泥岩,已进入大量生烃期,可以向扶杨油层供给充足的原油;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层圈闭,或断层-岩性;原油运移输导通道为T2源断裂与砂体。通过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层圈闭与青一段烃源岩在空间上有2种匹配关系,一种是扶杨油层断层圈闭直接位于青一段源岩下方,由T2断裂垂向连接;另一种是扶杨油层断层圈闭位于青一段源岩的侧下方,除T2断裂垂向连接外,还需要砂体输导通道的侧向连接。三肇凹陷扶杨油层3个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其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青一段烃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区控制着2种源圈配置中油藏形成与分布;源上圈正下方配置中T2断裂发育区内断层圈闭油富集程度高;源上圈侧下方配置中砂体侧向运移输导通道上的断层圈闭有利于油藏形成;断层下盘是2种源圈配置类型中油聚集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