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小河口铜矿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可浮性好,影响铜精矿品位的提高。如果要提高铜精矿品位,则回收率显著下降。为了提高选铜指标,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Z—200对小河口矿石进行选铜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明显提高。小河口铜矿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金属矿物除黄铜矿外,主要是磁黄铁矿,次为黄铁矿、白铁矿、辉钴矿等。主要的脉石矿物是石英,其次是柘榴子石、辉石、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碳酸盐矿物等。原矿含黄铜矿3.2%、磁黄铁矿18.0%、黄铁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我厂由采用乙黄药到混合使用乙黄药与丁铵黑药作为选铜捕收剂做过一系列的试验。丁铵黑药捕收性强,选择性好,强化了铜矿物的浮选,增加了难选矿物的选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和降低药剂成本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厂由采用乙黄药到混合使用乙黄药与丁铵黑药作为选铜捕收剂做过一系列的试验。丁铵黑药捕收性强,选择性好,强化了铜矿物的浮选,增加了难选矿物的选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和降低药剂成本的效果。但是,生产丁铵黑药的原料液氨供不应求,给生产丁铵黑药带来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正> 杂黄药是用溶剂厂提取丁醇等产品剩下的杂醇油(含C_(4~6))作原料合成的黄药。它是深黄色粉末状的固体。我矿先后用昆明冶金研究所和云南冶炼厂合成的杂黄药进行浮选铜矿石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杂黄药的捕收能力比丁黄药强,在用量减少10%情况下,回收率提高1%;它还具有了定的起泡性能,使用2号油作起泡剂时,其用量减少10~20%。试验用的矿石为郝家河矿床中部硫化矿与清水河1820中段氧化矿的混合矿石。  相似文献   

5.
江西某铜矿一直采用传统石灰高碱工艺选铜,选铜尾矿经旋流器脱泥后加酸调浆活化后选硫,存在石灰用量大、结垢堵塞管道、泡沫发黏输送和过滤困难、硫浮选需要加酸活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低碱度选铜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铜粗选使用可替代石灰的抑制剂BK506,铜精选添加少量石灰,石灰用量从原3.49 kg/t下降到0...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铜冶炼炉渣采用浮选方法进行了选铜工艺试验,通过一系列选别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最终在含铜品位为4.16%的情况下,得到了铜品位为31.62%、铜回收率为90.25%的铜渣精矿,为类似铜冶炼炉渣选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国旺 《现代矿业》2014,30(9):80-82
针对某铜冶炼炉渣采用浮选方法进行了选铜工艺试验,通过一系列选别条件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最终在含铜品位为4.16%的情况下,得到了铜品位为31.62%、铜回收率为90.25%的铜渣精矿,为类似铜冶炼炉渣选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某选矿厂为实现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从废石中大量回收原矿,导致原矿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原矿综合铜品位降至0.5%左右。为保证选别质量,确保选厂生产顺利进行,对选厂混合原矿的性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选厂混合原矿的铜矿物含量较高,铜综合品位在大于0.5%,且大部分已单体解离。根据该混合原矿的性质,分别进行了选铜捕收剂优化试验,选铜抑锌优化试验,选铜抑砷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该混合原矿进行上述优化试验后,铜精矿中铜的品位可达23.66%,铜回收率可达91.52%,符合选厂要求,实现了铜资源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9.
谢贤  杨子轩  童雄  侯凯  黎继永 《金属矿山》2015,44(5):181-183
易门铜冶炼渣成分复杂,铜品位为1.83%,主要铜矿物为硫化铜,占总铜的94.54%。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该试样,可获得铜品位为18.27%、含银76.20g/t、铜回收率为84.86%、银回收率为44.06%的铜精矿。试验确定的选矿工艺流程较简单,不仅对铜有较好的回收效果,而且综合回收了其中的银,是该试样中铜的理想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正> 仲辛醇系蓖麻油热解生产葵二酸时的副产品,结构式CH_3(CH_2)_5CHCH_3 OH,分子量130.22,比重0.825,为油状液体,具有高级醇气味,不溶于水,能与醇、醚、苯等混合。我们进行了仲辛醇代替2号油浮选铜矿石试验。结果表明,在两者用量相同,回收率一致的前提下,铜精矿品位提高3.15%;仲辛醇价格只有2号油的一半,药剂费用可以降低。浮选试料取自我矿矽卡岩型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柘榴子石、绿廉石、透辉石、石英、方解石  相似文献   

11.
王宇 《现代矿业》2020,36(9):127-129
为高效开发利用赞比亚某铜冶炼渣,以赞比亚某铜冶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样化学成分及工艺矿物学特点的分析,确定采用浮选法回收其中的铜。经过2粗开路流程试验,确定了以黄药粒为捕收剂,T 336为起泡剂,硫化钠及水玻璃为调整剂的浮选药剂制度;最终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试样,获得了铜品位17.32%、回收率82.78%的铜精矿。试验对该类型铜冶炼渣的选矿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某铜硫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铜品位下降,且矿石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铜回收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对该铜硫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在试验所得最佳试验条件下,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18.18%、铜回收率为79.89%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低铜磁铁矿石开展了选铜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43%的情况下,以水玻璃+六偏磷酸钠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MA为铜矿物的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采用1粗2精2扫闭路浮选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铜品位为19.51%、铜回收率为69.20%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4.
秦军 《现代矿业》2015,(3):60-63
河北某矿业公司铜钼矿矿石中铜品位为0.63%、钼品位为0.011%,为有效回收利用有价元素铜,进行了2种流程的浮选试验研究。试验流程1采用磨矿分级—1粗2扫抛尾—精矿再磨—1粗4精3扫工艺流程,试验最终可获得产率为1.60%、铜品位为20.01%、铜回收率为52.49%的铜精矿。试验流程2采用分阶段磨矿—脱泥浮选工艺,获得的总铜精矿品位为18.13%,铜回收率为80.18%。经试验效果对比表明:试验流程2工艺更为合理,浮选药剂效果明显,试验技术指标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正> 苯乙酯油是无毒无臭味的新型起泡剂。我们以营口油脂化工厂生产的苯乙酯油对铜矿峪硫化矿矿石进行小型试验。试验表明,当其用量是2号油用量一半,黄药用量减少20%时,可获得2号油相近的技术指标。其指标还优于醚醇起泡剂。铜矿峪铜矿床属前震旦纪细脉浸染铜矿床,含矿岩石主要为变质花岗闪长(斑)岩和变质基性侵入岩。铜的硫化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和辉铜矿,共生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辉钼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长石为主。黄铜矿多呈细脉浸染状及散点状,次为囊状充  相似文献   

16.
<正> 醚醇起泡剂是用石油加工付产品合成的。国外早已广泛使用。1978年10月,我矿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用醚醇代替2号油进行选铜、选硫小型试验,1979年7~8月又进行了工业试验。这些试验表明,醚醇与2号油选别指标相似,选铜选硫用量分别减少30~40%、60~  相似文献   

17.
王刚强 《现代矿业》2023,(3):171-174
安徽某铜熔炼渣含铜1.64%,铜主要以硫化铜和单质铜的形式存在,铜矿物粒度整体偏细,铜矿物集合体主要分布在-0.043 mm,为确定该熔炼渣回收铜资源的合适工艺,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矿工艺,在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74.2%、二段磨矿细度-0.045mm98.3%的条件下,通过2粗2精3扫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3.33%、铜回收率86.36%的铜精矿,尾矿含铜0.239%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铜冶炼转炉渣选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温  刘晓蕾 《有色金属》2001,53(3):78-80
研究从铅冶炼转炉渣中回收铜的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二次扫选的流程,药剂采用工基黄药、松醇油,可获得铜精矿品位29.82%,铜回收率93.58%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武山铜矿选铜尾矿中粗粒级铜损失严重、制约铜回收率提高的问题,对铜尾矿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化学多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铜尾矿中铜品位为 0.15%,硫品位为 12.70%,铜主要以原生硫化铜的形式存在;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石英、方解石、黏土矿物等脉石矿物共伴生;解离度测定结果显示,+0.098 mm 和-0.045 +0.025 mm 这两个粒级的铜分布率较高,且多为难矿化、易脱落的贫连生体。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抑制剂 BK-506 用量为 10 g/t、捕收剂 BK-305 用量为 5 g/t、起泡剂 BK-204 用量为 5 g/t 时,可获得 Cu 品位约 0.4%、回收率为 28%以上的铜粗精矿;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选用 HIF-130 型浮选机对粗颗粒铜尾矿进行选择性回收,选厂铜回收率由 88.17% 提高至 89.30%,提高 1.13 个百分点,实现了尾矿中粗粒铜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20.
云南某低铜贫铁矿石铜含量为0.35%、铁含量为19.22%,91.43%的铜为硫化铜。对该矿石中铜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的情况下,以TX-31为浮铜捕收剂,经1粗2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获得了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为22.48%和91.20%的铜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的回收,选铜铁损失率仅为2.18%,为后续选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