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蔗渣爆破浆表面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PS分析技术对蔗渣爆破浆进行了表面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处理使蔗渣纤维表面的O/C有所提高,且C1峰面积减小,说明爆破浆表面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较低的木素和抽提物。S/C的提高则表明爆破使纤维表面的木素磺化度提高,这是引起爆破浆强度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弱碱性亚硫酸盐法预处理蔗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O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 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的残余块状木素.  相似文献   

3.
蔗渣爆破法制浆爆破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靖山  胡健  郑炽嵩  王宜 《中国造纸》2004,23(11):23-24
分析了蔗渣爆破法制浆爆破因子对爆破工艺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实验表明,对蔗渣原料优化出合适的爆破因子有利于制定适宜的制浆工艺条件,以便抄造达到国家A级标准的瓦楞原纸,减少废水污染负荷,达到制浆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方法.SEM-BDXA、GPC、IR.NMR和X-射线衍射法来探讨杨木爆破法高得率制浆的机理.了解爆破法制浆纤维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木素磺化和脱木素局部化学、木素功能基.分子量及其分布,纤维素结晶度和纤维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爆破法对废旧刨花板进行再生刨花分离,并对再生刨花性质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爆破处理可以破坏刨花板胶层结合,同时对木材刨花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大,木材的微观构造破坏增大;蒸汽爆破处理后纤维素结晶度提高;红外光谱中,在2850cm-1、2920cm-1处,吸收峰变化明显,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官能团则无明显变化;爆破处理改变了胶粘剂与防水剂在刨花表面的分布;有机元素中N元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水预抽提除髓蔗渣碱法制浆及其浆料纤维表面性能的变化。热水预抽提条件为:最高温度170℃,升温时间90 min,保温时间10 min,固液比1∶8;碱法制浆条件为:活性碱用量分别为11、14%和17%,在160℃下处理1 h,液比1∶5。结果表明,热水预抽提因为半纤维素降解而提高了蔗渣纤维表面的多孔性结构,进而制浆时加快脱木素;当活性碱用量一定时,利用预抽提蔗渣进行制浆,细浆得率更高、卡伯值更低,如当活性碱用量为17%时,预抽提蔗渣浆得率比未抽提蔗渣浆高11.3%。反相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热水预抽提改变了蔗渣纤维表面的活性位点,降低了表面能色散分量和碱性,同时还影响粒子形态。制浆过程降低了蔗渣纤维表面的疏水性和碱性。未抽提和预抽提蔗渣浆纤维表面具有相似的性能,但形态却有所不同。预抽提蔗渣浆纤维具有提高反应活性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7.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在纤维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纤维素纤维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和溴化钾压片法测试的红外光谱图,两种制样方法得到的红外光谱图特征峰位置一致,特征谱带明显.用ATR测试了不同种类的纺织纤维的红外光谱,得到了常见纤维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图,为单一纤维的定性鉴别奠定了基础.探讨了差谱分析技术在二组分混纺织物定性分析上的应用,分析了两种未知成分样品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在有效确定某一组分为参比光谱的基础上,利用差谱分析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进行二组分混纺织物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亚硫酸钠处理过的黑云杉进行气相蒸煮,爆破放料,能促进纤维在胞间层的分离,使纤维没有明显的破坏。低于200℃爆破的纤维磨浆较困难,在强度和光学性质上比大气压下放料的纤维(木片)要差些。在200℃爆破制浆,机械性能较好。与普通制浆方法比较,爆破法制浆达到可行尚有许多工作需要作。  相似文献   

9.
对蔗渣膨化法制高得率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膨化工艺为:预浸药液浓度40g/L,预浸时间4h.嘭化压力1.6MPa,保温时间10min。膨化处理使纤维在胞间层分离,不仅破坏了纤维的原有结构,而且改变了蔗渣的化学组成。膨化法制浆耗用化学药品少.污染负荷比化学法制浆低。利用蔗渣膨化浆抄造的瓦楞纸,其物理强度符合高强瓦楞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爆破法制浆 (explosionpulping)简称Ep ,也有蒸汽爆破制浆 (SEP)之称。最早由W H Mason于 192 7年提出来。他用 7 4kg/cm2 、2 85℃蒸汽使木片废料爆破性的解离成纤维 ,得到褐色浆料 ,在离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木素的游离基 ,其浆料经挤压后制成建筑人造板材。为防止纤维在高温下降解 ,还曾用了液氨和SO2代替水 ,虽取得成功 ,但难以工业化生产。 1981年Hamezs则以蔗渣和麦草为原料 ,用碱在 2 0 0℃高温下处理 10min ,采用棒咀爆破法 ,增加了纤维的离解程度 ,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碎片 ,浆的卡伯值为 3…  相似文献   

11.
板栗壳色素化学性质及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板栗壳为材料,首先优化了板栗壳色素的纯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纯化色素的化学性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硅胶柱层析表明,优化的色素纯化方法简便有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1)色素甲醇溶液在紫外光区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在218nm和264nm附近;(2)pH3.0、4.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64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48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3)pH5.0、6.0条件下,紫外光区在218nm和272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可见光区在510nm附近有小的吸收峰,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光谱也具有相同特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色素的主要吸收波数为3400、3145、3043、1715、1630、1400、1036和620cm-1。结合色素的化学性质鉴定,初步推断板栗壳色素含有苯环及酚羟基,而不具有典型黄酮类色素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膨化脱墨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形态的变化,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等对纤维素结晶度Crl(%)与结晶指数(O’KI及N.O’KI)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膨化对脱墨浆的纤维形态及纤维结晶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湿热处理对山药粉理化和结构性质的影响,在90和110 ℃下,分别对水分含量15%、25%和35%的样品进行9 h湿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山药粉进行了溶胀性、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结晶程度以及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湿热处理使山药粉溶解度增加,在处理条件为90 ℃水分含量25%时,溶解度升至9.88%,而膨胀力由3.90 g/g降至3.12 g/g。湿热改性山药粉糊化温度显著升高(P<0.05),但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较原山药粉都显著降低(P<0.05),糊化焓值呈上升趋势。湿热处理使山药粉结晶度由23.5%升至27.22%,但晶型仍为C型。红外光谱图表明,湿热处理使山药淀粉的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湿热处理是一种有效改善山药粉理化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吸收光谱评价UV喷墨油墨颜料分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根据分散系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评价分散系中粒子分散状态的新的评价方法,用试验配方设计原理设计了不同颜基比的UV喷墨油墨配方,制备了具有不同分散性的UV喷墨油墨样品,测试了油墨样品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颜基比对UV喷墨油墨的分散性具有较大影响,当颜基比为2∶1时,能够获得分散性能良好的油墨样品;颜料粒子分散性对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强度有影响,颜料粒子以较小的粒径分散时,体系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值大,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的变化与颜料粒径大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在亚糊化温度下胡椒碱负载于玉米淀粉对其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玉米淀粉在60℃下制备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快速糊化粘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椒碱成功负载到亚糊化玉米淀粉上,负载率为39.4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淀粉颗粒膨胀的裂隙内部成功负载胡椒碱,粒径从天然玉米淀粉的15.20μm增大到亚糊化玉米淀粉的25.80μm,再到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81.90μm;胡椒碱的加入降低了亚糊化玉米淀粉的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复合物红外光谱未产生新的基团或化学键,但胡椒碱的加入增强了玉米淀粉与胡椒碱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X-射线衍射表明相对结晶度从天然玉米淀粉的23.52%升高到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28.15%,但是亚糊化处理未改变玉米淀粉的晶型结构;与天然玉米淀粉相比,亚糊化玉米淀粉和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凝胶焓值显著(P<0.05)降低。亚糊化玉米淀粉负载胡椒碱,胡椒碱的加入对亚糊化玉米淀粉的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其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为淀粉与胡椒碱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氮法直接用甲胺磷连接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人工抗原。通过鉴定,该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出与半抗原、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均不同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图中也同时呈现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特征吸收带;并测得人工抗原中甲胺磷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5∶1,表明该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7.
双醛淀粉湿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合成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氧化度双醛淀粉的红外光谱和结晶研究,对制备DAS的反应进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需要可制得不同氧化程度的双醛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微波(累积能量值为1 680 J/g)处理不同的淀粉-水体系,观察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并测定透明度、沉降物体积、吸水率、持水性、相对结晶度和流变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水体系中水分质量分数的增加,淀粉颗粒的完整性和偏光十字逐渐减弱;与玉米淀粉相比,微波处理淀粉乳透明度、沉降物体积、吸水率和持水性明显增加;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微波处理后淀粉颗粒仍为A型而相对结晶度下降,说明微波处理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微波处理没有改变淀粉乳流体的类型,弹性模量均大于黏性模量,表明均以弹性性质为主。结论:微波处理淀粉-水体系对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理化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改性淀粉或改进淀粉改性工艺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乳酸盐与肌红蛋白(Myogolobin,Mb)血红素辅基的相互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原材料,对牦牛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加入乳酸钙,在4 ℃条件下贮藏0、12、24、36、72 h,建立体外模型系统,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测定其在特征峰的吸光度,研究肌红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在冷藏期间4个时间点409 nm的特征峰处吸收强度都略有增加,但峰位和峰形几乎没变化;荧光光谱在597 nm处发射峰强度减弱,肌红蛋白的铁卟啉环的发射峰位置也未发生位移,但荧光强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圆二色谱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在远紫外区192、208和222 nm 3个特征峰的形状和肩峰的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在190~240 nm处的图谱在乳酸钙处理组中和对照组一样曲线平滑。说明了乳酸盐和Mb的共价加合作用并未发生在血红素辅基上,而是通过非血红素配体结合的方式对肌红蛋白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