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水生物种转基因注射时存在的手工操作注射效率及成功率低等缺点,研究用于水生物种基因转移的专用细胞自动注射技术。提出卵细胞自动定位输送、吸持、注射的方法。研制了细胞自动注射试验系统,进行鱼卵细胞自动注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注射过程中可完成卵细胞的自动定位输送、吸持、注射;可完成未注射和已注射卵细胞的分离和计数;可实现注射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该技术的研究为实现水生物品种杂交及品种改良提供高效快捷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目前,大气自动监测系统(APMS)中的一次仪表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光学分析仪器—即干法监测仪器;其二是电化学分析仪器—即湿法监测仪器。APMS系统运行好坏,关键依赖于一次仪表的性能是否可靠。十多年来各地使用的实践使我们感到有必要予以总结探讨,以利于推动我国的自动监测仪器积极、稳定、扎实地发展。一、干、湿法监测仪器的分类及原理简介用于APMS系统的干法监测仪器,多采用火焰光度法及紫外荧光法的原理。湿法监测仪器多采用溶液电导率法及库仑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微型计算机和仪器系统在实现Plug&Play即插即用标准方面的进展。Pnp是微机和系统的插件和模块的发展方向,最终用户将获得更大益处,在硬件和软件兼容方面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河流、大湖等水源的污染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方面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是加尔各答和豪拉这二个城市,它们的工业分布在胡格里河(Hoogly)两岸,河水的污染十分严重。为了维持河水最基本的生态水平,对其水质必须进行连续的监测和控制。目前,印度大部分地区都通过立法采取了相应的步骤来监测和控制水源的污染,但监测水源污染的系统一般都是“离线”检测,即依次进行采样、化验、记录数据等。这种监测一般都是采用化学分析的方  相似文献   

7.
8.
9.
10.
集成测试技术与虚拟式仪器--面向21世纪的仪器系统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集成测试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集成测试技术可将许多测试功能集成为一个软件库,库中的软件便形成一个包括多种功能的仪器功能库。如果这个仪器功能库由微计算机支撑,则构成了一台多功能的虚拟式仪器。在介绍集成测试和虚拟式仪器的基础上,推荐一个由笔者开发的虚拟式仪器库。  相似文献   

11.
12.
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仪器可互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动测试系统的仪器设备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更换,如何在不改变测试程序的前提下使用新的仪器设备成为迫切需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中仪器设备互换的实现方案,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改善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仪器设备互换性。  相似文献   

13.
仪器质量保证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杨世元(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0引言从系统科学观点来看,仪器是传递信息的系统。可以应用系统理论,来研究仪器检测数据的系统保证,以及仪器产品质量的系统保证。1仪器检测数据质量的系统保证传统的仪器检定和量值溯源的方式,是把仪...  相似文献   

14.
15.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空间站综合仪器系统,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提供生物化学、电子学、材料学等科学实验条件的功能作业平台。受限于空间极端环境,相对于常规自动测试系统,其在可靠性、互换性、可维护性、智能性、灵敏度、功耗与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苛。针对空间站综合实验仪器的应用需求,为重点实现系统通用化与开放性,设计了一种以ATML为信息交互标准、以VPX为通信控制主干的集中式/分布式系统架构。该架构满足系统的通用化、灵活性和高可靠性需求,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仪器中的自动组态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智能仪器及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自动组态识别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分析了生命科学仪器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了目前国际上生命科学仪器的发展现状及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生命科学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发展生命科学仪器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仪器网格系统(AGS)模型,该模型是从易用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以Web工作方式将大型仪器设备和相关科技工作者连接起来。作者主要从仪器网格的设计思想,对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结构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PCR技术作为一项生物新技术,近年来被迅速应用于临床诊断。PCR扩增仪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仪器。本文介绍我们开发的PCR9801型基因扩增仪的总体结构以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