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信网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信网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对电信网的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加强电信网的安全建设至关重要。而安全风险评估是电信网安全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电信网的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将风险评估划分为静态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评估两种类型,阐述了国外、国内对静态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长途网、本地网和No.7信令网等系统的网管数据的日渐增多,使得满足管理层需求的数据的处理过程越来越复杂、用时也越来越长,因此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的网管系统。陕西省电信网管中心从实际出发,利用Web技术在原来3个独立的网管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网管系统。随着网络和Web技术的发展,综合网管系统也在逐渐完善,该系统主要经历了静态Web应用、动态Web应用和智能Web应用3个阶段。1静态Web技术应用阶段利用网络和Web技术,将网管分析结果通过网络以Web形式发布,即将所有的网管分析结果全部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通…  相似文献   

3.
基于P2P资源搜索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对等网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计算机界的广泛关注。论文在基于路由技术的研究和位置信息的算法基础上,对路由性能进行了改进。算法中结合传统算法和节点所在区域位置的信息,建立了节点路由表,使网络节点在决定下一步跳转时,优先选择距离较近的节点,从而可以达到提高路由效率,减少路由延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P2P技术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描述了P2P的定义,体系结构,网络模型及P2P技术的应用。在比较了网格计算与P2P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网格计算与P2P计算的融合,向电信级P2P演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P2P IPTV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PTV的发展面临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输入/输出“瓶颈”的制约;另外一方面。中国在发展P2P Internet TV方面取得了骄人的进展。用发展P2P Internet TV的思路和技术发展IPTV有可能开创新局面,即P2P IPTV的概念。发展P2P IPTV有可能使中国实现世界级的技术创新。由于电信业在发展宽带业务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和良好的基础,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电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业,可以成功地支持这一创新。  相似文献   

6.
P2P软件在网络中应用广泛,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P2P数据流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P2P识别方法对当前P2P动态端口以及内容加密无能为力。文章根据P2P流包括IP包数目、UDP比例以及连接数指标等动态行为特征,结合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判决函数的判决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这种算法能对数据流进行高效的判决和预测。通过该方法,对网络中用户使用P2P软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快速识别,达到对P2P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双目标规划的P2P直播模型,综合考虑节点的动态性与异构性,并在实际系统中引入一种有效可行的QF(QoSFirst)节点选择算法,预先探测底层网络,根据节点的数据到达率和ISP拓扑划分选择节点。经实验证明,相比于同类算法,该算法能极大提高系统的平均流服务质量,减少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混合P2P模式下的流媒体服务体系,给出了一种解决P2P流媒体系统中的用户扩展、用户行为管理以及发行商,运营商利益问题的架构。该架构根据网络运营商的分布和网络邻近性构建分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达到用户的可扩展,引入管理体制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增强了网络的可管理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不同应用类型的P2P业务所具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节点端口、节点总连接数以及数据包离散性3个参数将P2P业务分类的方法模型。得到通过节点端口检测分离出具有固定服务器地址或者利用固定端口通信的P2P业务,通过分析节点连接情况区分P2P和非P2P业务,通过分析数据包的离散性区分流传输类和文件共享类P2P业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下一代电信网基于负载均衡的流媒体资源动态调度技术的流媒体业务仿真系统及其处理流程,并根据仿真系统的性能数据统计结果进一步验证研究的流媒体资源动态调度技术可以满足下一代电信网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编码的P2P流媒体传输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P2P流媒体传输方案,将分层编码后的数据包在基本层和增强层分别进行网络编码后传输,接收节点可根据带宽情况控制发送节点是否发送增强层数据,提高了播放质量和稳定性.仿真试验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方案,接收节点的播放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当网络中的节点间带宽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对比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P2P流媒体网络电视通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兴起的P2P流媒体网络电视成为了Internet上的一种主要应用,分析和研究P2P流媒体系统对于识别其流量和日后开发类似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PPStream和QQLive两款常用软件通过抓取其流量数据进行协议分析,主要关注系统获取节点列表、资源交换和数据传输等实现方法,进而总结出了一套P2P流媒体协议分析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流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编码是信息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不同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将网络编码应用到P2P网络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随机网络编码可广泛应用于P2P网络。对具有非实时性的P2P文件下载应用,为降低随机网络编码引入的复杂性,可对文件分块进行分代,然后采用代内或代间网络编码技术。对具有实时性的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则需要采用具有优先级意识的网络编码技术,包括分层网络编码,或与推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高效率的P2P流媒体分发。  相似文献   

14.
何岸  张艳 《通信技术》2010,43(7):210-212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是未来人们受教育的新方法。然而流媒体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形式传输媒体流。结合当前流行的对等网络(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优点,对系统中流媒体传输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流媒体服务对骨干网的负载,避免网络阻塞。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普及。然而已有的网络技术不支持动态多媒体数据和实时流数据,且存在着流媒体技术中服务器的承载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系统,其中每个网络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针对Web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流媒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具有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处理能力要求低、易部署和易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P2P流量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流向,并从运营商网络建设的角度,提出了P2P流量优化方案,包括BRAS节点的分布部署、IPv6地址的加速引入、分布式地址转换技术的应用和对P4P技术的关注,为运营商在智能管道时代在流量管理方面获得主动。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流媒体播放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一种基于P2P网络平台上新的流媒体播放技术,它将P2P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闲置的带宽资源和存储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流媒体播放系统带宽瓶颈.它采用多点下载和文件分块重组方法,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能够保持节目流完整而流畅地播放.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针对P2P流媒体播放中的网络拓扑构建问题,通过抽象和刻画播放节点之间的媒体同步关系,提出了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构的网络拓扑构建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播放延迟小等优点。基于该技术实现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已经部署在Cernet2网络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P2P的可运营媒体内容分发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3TNet 上开展视频业务提供高喷量媒体内容的分发支持,实现高性价比的可运营内容分发服务,采用CDN与P2P结合的架构,实现了基于P2P的可运营媒体内容分发网络.系统采用了灵活的内容分发算法管理平台,方便根据需要采用各种合适的副本分发、内容缓存算法.系统具有节点、媒体内容和系统部署成本高度可控,运营质量高,运营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P2P流媒体系统中层次化网络拓扑推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基于P2P技术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互联网应用,成为占用互联网带宽最多的网络应用. 因此,如何减少P2P应用、特别是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对骨干网带宽的过度消耗,成为P2P技术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一种基于网络断层扫描的分层推断方法,以将P2P流媒体系统中的流量限制在较小的网络范围内,从而减少跨网流量、同网之间的骨干网带宽消耗,缓解网络拥塞.在OPNET上的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P2P流媒体的高动态性,有效降低跨网流量以及对骨干网的带宽消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