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eir daily surroundings, people perpetually produce heritage, as they experience, assign meaning to and act upon local historical landscape features.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in a peat district in the Netherlands to investigate heritage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local landscape practices. These practices reflected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routinised activities, motives to engage with these activities, historical landscape artefacts that are deemed valuable and meanings assigned to these artefacts. Across these landscape practices, we identified different modes of producing heritage meanings: (a) driven by landscape aesthetics, (b) framed by potential spatial threats, (c) structured by family roots, and (d) generated by the desire to belong to the community.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eritage production can vary a lot even within a relatively homogenous local culture.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eritage is sometimes produced implicitly, rather than explicitly.  相似文献   

2.
阙维民 《中国园林》2012,28(7):5-12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particular materialis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heritage and identity. Understood as heritage from below, the emphasis is on the role of non-elites in the constitutive processes of landscape and the place/space of the past in the present. The landscape at the heart of this study is that of the ruined blackhouse, an intrinsic part and mnemonic of crofting identity in the Scottish Highlands. These quotidian and mundane spaces are constituted by routine habits which, together with the material ‘left-behinds’ of a past way of life, comprise landmarks to place making from below and within. For members of the crofting community, the blackhouse is understood and experienced as inheritance from the past and source of everyday affectual and sensual entanglements. This rural ruin is thus an intrinsic part of the crofting taskscape, the past drawn into the present as a form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below.  相似文献   

4.
荷兰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晋石 《中国园林》2006,22(5):66-71
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理过程紧密相连,从荷兰土地整理项目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重心是从单纯的以调整农业为目的演化为乡村地区更加有效的土地多重利用;而与此对应,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也逐渐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发展为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进程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蔡晴  姚赯 《规划师》2004,20(9):62-65
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将景观营造与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东汉笛亭”和“葫芦醉岛”两个景点均按历史典故进行设计,柯岩古八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乡居景观,石佛景区重新安排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布局,赋予古老的文物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概念为解读乡村景观、思考其多功能与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景观视角下的乡村区域,具有多元价值,涉及多个尺度、多元利益主体,其变化的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聚焦英国乡村政策的景观转向以及创新的景观方法与工具,尤其是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发展与应用。对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需求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多功能主义、景观概念的重构,以及景观特征评估的发展为乡村区域变化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与方法,使我们得以迈向一个广泛、综合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汤辉  冯思懿  朱凯   《中国园林》2021,37(10):42
以乡村庄园为代表的英国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有着悠 久的实践历史,其近20年来借助系统而丰富的活动设置和灵 活的空间利用,从过去静态的博物馆式保护模式向融入当前各 阶层、各年龄段公众生活的可持续场所转变,代表着当前世界 乡村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向。通过对英国英格 兰地区36处乡村庄园遗产地的实地考察,结合以文献综述、 调查访问和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梳理英国乡村景观遗产 保护理念转向注重活动、与公众健康与福祉相联系的发展历 程,从组织机构、活动类型与活动保障探讨其活动安排策略, 并结合中国乡村景观遗产实际总结出以“多元价值”为本、以 “儿童活动”为基、以“协同资源”为纲、以“公众参与”为 领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晋石 《中国园林》2003,19(12):4-10
对荷兰现代景观的诸多设计理念与创作风格进行了简要介绍。艺术、功能和技术,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荷兰现代景观设计力求解决的问题,景观设计师正努力实现它们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颜姣   《风景园林》2021,28(7):39-53
庄园遗产景观是指包含花园和农业用地的历史乡村庄园集群。在气候变化、工业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庄园遗产景观正面临水生态环境失衡、空间碎片化和文化特征消失等挑战,而这些挑战只能从区域规划尺度去应对。以荷兰海德兰省巴克塞比克地区为例,在考虑地方景观异同的同时,以景观自身特性为基底,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诠释了一种旨在提升庄园遗产景观韧性的多尺度景观设计方法。发现森林砍伐为地域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水系统与生态多样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在区域尺度上对庄园遗产景观历史发展的分析,森林景观恢复(FLR)作为主要设计策略,旨在从不同尺度上对“退化的”景观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并提升人类福祉。这种新的空间设计方法将在不同尺度上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庭院是私人空间,但庭院景观具有公共属性,因而 成为乡村景观公共治理的一部分。从空间社会学的“公共领 域”视角,论证了乡村庭院景观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 公共性特征,提出针对物理空间进行景观整治、针对社会空间 进行社区治理的思路,为美丽庭院公共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并 提出基于公共性认知、公约制定与法律底线保障的治理规则。 以上海城郊村为例,分析实践中对庭院景观公共性的认知状况 和公共治理问题。进一步提出庭院景观的公共治理有利于美丽 乡村建设以乡村社区自组织的形式推进,保障乡村宜居社区的 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Housing estates are rarely considered as specific landscapes with particular histories, social and physical fabrics, let alone considered of relevance to heritage debates. Both popularly and among experts, housing estates are often taken to be the symbols and materialisation of modernity’s failed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and consequently socially alienating and homogenis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among residents in a housing estate in Trondheim, Norway.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sidents’ processual perspective on landscape, heritage and home produc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housing estate, which rests on what the housing estate offers, rather than what it lacks. A processual perspective hence allows for a more critical understanding, socially and morphologically, not only of estate living “on the ground”, but of hegemonic discourses of contested relations between heritage, landscape and modernity.  相似文献   

12.
刘珂秀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0,36(10):35-39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晨  韩锋  刘春 《风景园林》2018,25(5):37-42
点云技术为提升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方法带来了重要机遇。从乡村景观的遗产价值保护出发,以识别乡村景观空间模式为目标,探索如何运用点云技术定量化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信息。以贵州安顺鲍家屯古村落为研究案例,全面集成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点云可视化技术,构建了一套多尺度的空间信息数字化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全面地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为识别其空间模式提供数据基础,也为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或称棕地),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和振兴使之成为可利用的场所,这促使景观设计师在研究和设计领域去探索新的模式.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的两次有关后工业景观的国际会议中,就着重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工业棕地在景观中的定位和类型;把棕地改造成新式景观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材料;棕地的产业遗址构造.  相似文献   

16.
巴拉瑞特是全球首个系统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 法指导数字化遗产保护的城市,近年来围绕城市历史景观数字 化遗产信息服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探索 意义和示范性。全面解析巴拉瑞特城市历史景观数字化遗产信 息服务系统的策略、重点、方法和技术,总结了4个创新发展 趋势:1)由单向遗产信息发布向多维信息交互发展,强化人 景互动;2)由标准化信息集成向定制化信息模块发展,促进 景观价值认知;3)重视遗产信息受众数字化能力培养,推动 遗产保护决策公众参与;4)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助 力景观发展共识构建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整理到综合规划 荷兰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巍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6,(9):115-120
荷兰具有深厚的乡村规划传统,千年的圩田开垦形成了美丽、丰产、耐用的乡村景观,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迫使乡村景观在改善水管理、优化土地划分和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3方面加以整治。在20世纪荷兰政府陆续颁布了主要的4个相关法规,乡村景观规划经历了从早期的农业优先到1970年代以后关注历史性和生态敏感性景观的保护,再到目前景观保护的多元化和任务的综合性。荷兰的乡村景观整治提高了农业生产,但也对传统乡村景观结构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丁炯 《城市建筑》2006,(10):50-52
本文以潍坊市白浪河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如何使滨水空间与周边环境相联系、具有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桐 《风景园林》2022,29(4):12-1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国土景观遗产的统一性保护提供了契机.通过梳理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业已进行的国土景观遗产保护立法与规划实践的国家经验,概括国土景观遗产的自然与文化价值,进而提出国土景观遗产系统的认知框架.从系统结构和要素关系的角度,将国土景观遗产系统分为由气候、地质、地表自然形态构成的第一自然性要素,由人类定居、迁移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