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浊度仪测量水流含沙量时,泥沙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是影响浊度仪标定结果的主要泥沙因素。采用黄河原型非黏性沙配制不同粒径、不同含沙量浑水水体,开展固定粒径、粗细沙、混合沙等多组次试验研究,对黄河天然沙粒径及级配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机制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含沙量条件下,非黏性泥沙粒径对水体浊度的影响特征符合Mie散射定律;含沙量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02,泥沙颗粒粒径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1;相同含沙量条件下,悬沙比表面积与浊度仪输出浊度符合线性分布。建立了考虑非黏性沙级配影响的含沙量与浊度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非黏性沙粒径及泥沙浓度对水体浊度的影响,可为浊度与含沙量关系的准确率定及测量结果的校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其物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鹏  杨庆  杨泽凡  韩昆  潘剑光 《水利学报》2019,50(6):679-686
影响自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与水力学条件直接相关也易于进行调控的是物理因素。但现有对物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关于水体流速对溶解氧含量及分布情况的系统性实验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搭建模拟河道,营造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探究流速、水深及水温对于河道内溶解氧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光合作用的复氧时,溶解氧在水体中的分层现象与流速和水深密切相关;对于地表Ⅲ类水,流速达到0.05 m/s时,溶解氧浓度相比于静止水体增加超过50%,饱和度达到90%左右;流速在0.05 m/s以下时,流速对于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流速超过0.05 m/s后,水温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溶解氧浓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但溶解氧饱和度受水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查干湖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查干湖水质的监测以及近几年逐月监测参数,综合分析水体溶解氧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总结出导致溶解氧浓度降低的原因,除了光合作用影响外,溶解氧浓度较低的补给潜水、水体中存在的还原性物质也是主要因素。提出将潜水变为地表水、增加对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转化能力等增加溶解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梅溪河库湾水动力参数及水体温度、浊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水库运行各时期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水流特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水交换对库湾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溪河河口双向水流特征明显,在温差异重流、干流惯性作用以及库区水位变动等因素影响下,干支流界面水流强度、进出水体间界面结构及形态在不同运行期有显著差异;由于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尽管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净流量较小(多小于100 m~3/s),但是干支流水体的交换量相对显著,介于314.17~535.26 m~3/s之间,可达净流量的4~40倍;在净流量最小的低水位运行期,干流倒灌水体基本能到达支流库湾常年回水区的末端。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试验性蓄水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蓄水改变了三峡水库的水文情势,使得浮游生物密度及群落结构出现明显改变,在不同蓄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根据2009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分季节实地监测结果,分析了浮游动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蓄水位以干流与支流河口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季节变化而言,秋季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夏季次之、冬春较少;浮游生物密度整体不高,且时空分布不均,为春夏秋冬依次递减,支流河口密度高于干流;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浮游生物密度显著增加,但与135 m及156 m蓄水位相比,试验性蓄水期间有下降趋势。库区营养盐水平较高,对浮游生物的生长不形成限制,浮游生物分布的时空显著差异是由流量、流速及浊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泰晤士河口水温和水化学特性对鱼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15~2005年的长系列数据,对泰晤士河口水温和水化学特性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前河口上中游水温持续上升,此后下游水温开始上升而上中游水温下降,河口地区的温度变化模式受电厂热排水影响。水温与鱼类平均数量和水体溶解氧呈负相关,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和-0.607(p<0.05)。BOD、氨氮和溶解氧与鱼类消失和重现存在对应关系,说明污染是影响鱼类长期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也可能通过径流和潮汐的改变对鱼类产生影响。由于河口环境复杂以及各因子间的协同作用,泰晤士河口生态改善的影响因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干支流水体交换特征初步研究——以朱衣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朱衣河与干流界面水动力参数、河口流场强度与特征的分析,计算了干支流水体交换通量,进而探讨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水体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朱衣河河口水体具有双向流动特性,水库运行各个时期干支流交界面进出水体分布不同,流速差异显著;不同季节与水库运行期河口流场相应表现出上下分层、左右分布,以及进出流量差异显著等特征;尽管朱衣河河口净流量较小(全年大部分时期小于100 m3/s),然而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致使水体有效交换量相对显著(约为净流量的5~10倍)。根据朱衣河实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初步推算了库区干流水体参与干支流水体交换的比例,得出全年平均交换率为204 %,1月份最高,达343 %。  相似文献   

8.
水库水体中铁锰元素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库水体夏季出现铁锰浓度异常增高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铁锰元素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指出其与气候环境、水温、溶解氧的变化有关系,并简要介绍了常规净水工艺消除铁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河流环境容量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北方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性变化较大,为准确核算其水环境容量,把河道水体按上游到下游划分为河道、拦河闸水体和感潮河段3种类型水体,其环境容量之和为河流的环境容量。对不同的水体分别运用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湖库均匀混合模型和河口一维水质模型确定这3种水体的环境容量。本文以大沽河为例,采用实测的水质、水文数据资料,建立了流速和流量、综合衰减系数和流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计算各类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拦河闸水体和感潮河段的环境容量占河流总容量的80%以上,是河流水环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余氯静态衰减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西安市供水管网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余氯静态衰减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将水体中余氯的衰减分为两大类,一阶段型和两阶段型,并建立了水体中余氯衰减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对关联度的分析,分别确定了余氯衰减系数k1、k2及分割时间tb三个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铁、锰对k1、k2及tb的S2A/S2T,分析了铁、锰对余氯衰减过程的影响;试验证明,余氯静态衰减过程中溶解态铁、锰的浓度变化主要受氯氧化作用的影响,总铁、锰的含量,pH和浊度的变化不受余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