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在Zr-4合金表面制备了Ni-SiO2复合镀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耐腐蚀性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Ni镀层相比较,Ni-SiO2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值有所提升,表面更为均匀,Ni-SiO2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且当SiO2颗粒添加量为10 g/L时,复合镀层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制备了Ni-WC复合镀层,通过SEM、EDS和金相显微镜对其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借助电化学手段研究了Ni-WC复合镀层在3.5%NaCl腐蚀液中耐蚀性能。结果表明:WC微粒随着电沉积过程逐步埋入复合镀层并均匀分布,镀层与基体间结合良好,在3.5%NaCl腐蚀液中,复合镀层比纯镍镀层相比,腐蚀电位正移而腐蚀电流减少,耐腐蚀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电沉积工艺制备了Ni-WC复合镀层,通过SEM、EDS、XRD和金相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结构与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表征,并通过试验研究了Ni-WC复合镀层的耐磨损性能,借助matlab软件拟合了镀液中WC浓度与镀层中WC含量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WC微粒随着电沉积过程逐步嵌入复合镀层并均匀分布,镀层与基体间结合良好,随着镀层中WC含量的增加,镀层的耐磨性也随之增加,拟合的曲线出现一定偏离,经修正之后能较好的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氧化石墨烯(GO)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引起了广泛研究.论文以GO纳米片为硬质相,采用直流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Ni-W-GO复合镀层,并对其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真空热处理,通过SEM、XRD、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物相、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使复合镀层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并伴随有微裂纹出现和中间相颗粒析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热处理温度为350 ℃时,维氏硬度最高达840.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诚意  郭忠诚 《化工冶金》1999,20(3):225-228
研究了加入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的成份,结构,表面形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稀土有利于SiC与Ni-W-B的共沉积,使镀层结晶细化,RE-Ni-W-B-SiC复合镀层的硬度高于Ni-W-B-SiC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6.
电沉积制备Ni-Co-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了Ni-Co-Al2O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显微硬度仪测定了复合镀层的硬度,考察了电流密度、纳米Al2O3浓度、电镀温度及镀液pH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分别借助SEM分析技术及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最大硬度镀层进行微观性能及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l2O3弥散分布在镀层中,复合镀层晶粒进一步细化,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SiC微粒对Ni—W—SiC复合镀层工艺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郭忠诚  杨显万 《化工冶金》1997,18(2):108-114
讨论了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的影响及热处理方式对Ni-W-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工艺,可得到含Ni50% ̄55%、W42% ̄45.4%、SiC3.0% ̄7.6%的复合镀层。Ni-W-SiC复合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态,经500℃热处理1h或氮碳共渗后,镀层已晶化,产生了镍固溶体和少量的γ-FeNi相,经氮碳共渗后还有WC和WN相。SiC微粒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Ni-  相似文献   

8.
超声辅助电沉积Ni-Co/ZrO_2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声辅助电沉积方法将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电镀到铜板表面。在不同纳米粒子添加量下,通过线性扫描伏安(LSV)和交流阻抗(EIS)对电沉积过程进行电化学表征,通过SEM、EDS对镀层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研究,并分别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仪对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的引入能够有效降低镀液中颗粒的团聚量,提高镀层中纳米粒子的复合量,从而改善复合电沉积过程以及镀层性能。在纳米粒子浓度为10g/L时,镀层的表面形貌、摩擦性能和硬度等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10.
碳化硅(SiC)纳米复合镀层可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能,是代硬铬电镀的理想替代技术,本文对SiC复合电镀广泛使用的Ni基及Cu基复合电沉积制备工艺在耐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Ni、Cu单金属及其合金为主的基质金属进行了评价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SiC复合电沉积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单一SiC颗粒及与其他复合颗粒沉积,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SiC复合电沉积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硅酸钠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吸附材料,并进行热重分析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硅酸钠∶钛酸丁酯∶乙醇∶水=7∶5∶30∶20(体积比),pH=2,硅酸钠用量30mL,继续搅拌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h。此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用于含氰废水处理,铜吸附量最大,氰分解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从包覆成膜时热力学所决定的包膜量以及工艺本身引入的盐分对包膜量的影响出发,分别探讨了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膜的最小包膜量与最大包膜量;同时进行TiO2表面包覆不同量SiO2时实验样品的酸溶性、吸油量、消色力、白度等性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适宜的包膜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氨气鼓泡法制备TiO2/Mg(OH)2多功能复合材料,其中以钛酸正丁酯为前躯体,硝酸铵和九水硝酸铁为氮、铁掺杂源,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氮、铁共掺杂TiO2粉体。通过XRD、FE-SEM、FT-IR、TG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75℃条件下,通氨时间为1 h,产品粒度分散均匀,二次粒径为0.69μm;产品形貌为六方片状;其(001)面与(101)面特征衍射峰的强度比值I001/I101为0.71;在322~396℃的分解失重为24.9%,最高吸热温度为376.2℃,技术指标符合氢氧化镁阻燃剂的使用要求;对罗丹明b溶液的光降解率为56.3%。  相似文献   

14.
吴龙  马捷  魏建忠  李洪义   《钛工业进展》2020,37(5):18-22
利用磁控溅射(PVD)、化学气相沉积(CVD)以及热扩散渗硅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WSi_2/W5Si_3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复合涂层的结构、组织形貌以及微区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复合涂层显微硬度、附着力以及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WSi_2/W5Si_3复合涂层的WSi_2层和W_5Si_3层厚度分别为20、56μm,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为10.70和8.32 GPa; WSi_2/W_5Si_3复合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为171.6 N; WSi_2/W5Si_3复合涂层表面摩擦因数为0.75,磨损率为1.184×10~(-6)mm~3·mm~(-1)。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的WSi_2/W_5Si_3复合涂层结构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Bi2O3/Cu复合梯度靶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梯度靶材具有宏观组织不均匀性和微观组织连续性的特征,显微组织中不存在微裂纹,减小了热应力的影响。与单一成分靶材相比,复合梯度靶材的热导率显著提高,解决了靶材在溅射过程中因散热不良而碎裂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铜包覆纳米SiO2复合粉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非均相沉积法,利用Cu^+的歧化反应,在纳米SiO2表面沉积包覆一层Cu,制备铜包覆纳米SiO2复合粉体,并研究pH值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复合粉体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Cu包覆纳米SiO2复合颗粒分散均匀,粒径约200nm,粒内均匀分布着纳米SiO2颗粒,且被铜包覆隔离;在反应温度为50℃,pH=2~3条件下利于形成核-壳结构的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预分散结合湿球磨法和分散剂复配方式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制了均匀稳定分散的纳米TiO2分散液,表征了纳米TiO2改性后的彩涂板涂料及涂层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分散液中的粒径集中分布在60~100 nm范围,可完全吸收330 nm左右的紫外线,对长波紫外线的散射吸收作用强于对短波紫外线的散射吸收。纳米TiO2改性彩涂板涂料用量为w(TiO2)=20%~30%。纳米TiO2改性处理可提高涂层柔韧性和附着力,减少涂层色差变化,降低失光率。涂层抗紫外老化性能优于同类传统彩涂板涂料涂层。  相似文献   

18.
赵淑云 《冶金分析》2011,31(6):25-3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中铜、砷、二氧化硅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对熔样方法、测定溶液的介质、基体干扰进行了相关讨论。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在银坩埚熔融,5%盐酸介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0%,回收率在97.35%~102.6%之间;铜、砷、二氧化硅的检出限分别为0.03 μg?mL-1、0.05 μg?mL-1、 0.06 μg?mL-1。使用该法分析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与其他常规方法测定值一致。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大宗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中铜、砷、二氧化硅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9.
卤族元素掺杂改性TiO_2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价、环境友好、高稳定性并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将是光催化发展进一步走向实用化的关键。卤素掺杂TiO2是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经卤素掺杂可以使TiO2的禁带宽度减小,从而使TiO2的吸收边红移。对TiO2的氟、氯、溴、碘掺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分析了提高TiO2可见光活性的原因,指出经卤族元素掺杂,TiO2在保持紫外区光催化活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其可见光响应能力,且有益于具有光催化活性晶相TiO2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