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屋面隔热是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热工设计中的关键。以闽南农村既有农宅改造的种植屋面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典型工况下,对农宅室内外气候参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有无种植屋面的顶层房间室内温度。结果表明室外最高温度为35. 45℃时,改造农房顶层房间温度最高为27℃,比未改造的农房低3. 61℃。因此,在夏热冬暖地区对既有农宅屋顶进行绿化降温,可以有效提高屋面隔热性能,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建筑屋面采用冷屋面或种植屋面可以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提高建筑室内的热舒适性。研究选取厦门市某居住建筑3个朝向、功能、布局、房间尺寸、围护结构顶层房间,分别设置冷屋面、种植屋面、普通屋面(对比屋面),测试其室内热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测试期间冷屋面房间和种植屋面房间相对普通屋面房间在夏季可分别降温0.3℃和0.6℃,在冬季可分别降温0.2℃和0.5℃,在过渡季可分别降温0.8℃和0.5℃。在夏季非空调工况下,冷屋面房间和种植屋面房间在75%舒适区域(Ⅱ级热湿环境)热感觉指标(aPMV)比普通屋面房间分别提高了0.23、0.59;在冬季非采暖工况下,冷屋面房间和种植屋面房间在不可接受舒适区域(Ⅲ级热湿环境)aPMV比普通屋面房间分别提高了0.37、0.20。通过对比,在夏热冬暖地区,在夏季非空调工况下,种植屋面对室内热湿环境的改善比冷屋面作用更明显。在冬季非采暖工况下,冷屋面对室内热湿环境的不利影响比种植屋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位于夏热冬暖区的厦门市近郊藤架式屋顶绿化作为对象研究,实测屋顶绿化房间和紧邻无绿化措施房间的数据,采集两个房间室内和室外空气温度、楼板温度、PMV等多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参数。通过实际测试与CFD模拟综合对比,分析夏季藤架式屋顶绿化对建筑顶层房间热环境的影响。数据显示,藤架式屋顶绿化使屋顶表面温度最大降低12.35℃,室内空气温度日均降低0.68℃,分析得出藤架式屋顶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顶层建筑热环境,是一种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热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大学综合实验大楼为例,实测了其中一间西向房间的室内外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分析了其夏季室内热环境。为了在经济合理地使用能源的情况下,满足它对夏季冷量与冬季热量的需求,根据实测的数据,利用建筑热平衡原理,对其夏季室内热环境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热工设计缺陷,并对其进行了热舒适性的改造。通过软件模拟出改造后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值,对比改造前后室内空气温度值,结果显示改造后的温度值明显降低,热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福州某小区顶层两不同房间进行屋顶内表面温度、室内气温以及屋顶内表面热流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绿化屋顶能有效降低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室内气温并可有效控制温度变化幅度,其内表面热流的变化幅度也大大小于普通架空屋顶的。绿化屋顶能降低屋顶热损失,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省制冷能耗。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暖地区轻型绿化屋面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暖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夏季炎热漫长,为满足该地区居民对室内热舒适度的要求,需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改善室内热环境。本文通过实测轻型绿化屋面房间和普通屋面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得到两种屋面房间室内温度和湿度场的不同分布状况。为了更全面地研究轻型绿化屋面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状况,以热感觉投票的形式来研究两种屋面房间的热舒适度,结果表明测试人员对轻型绿化屋面房间内热环境的满意程度要好于普通屋面房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热冬暖地区对屋面进行轻型绿化,可以很好地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同时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呼和浩特市城区老旧多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以EnergyPlus为计算核心的DesignBuilder软件对其在原有情况下的室内温度、热舒适度以及建筑能耗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房间、不同楼层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内蒙古地区最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部分围护结构改造。以原有建筑能耗做对比,分析不同改造措施的节能效率。分析在采用节能改造措施后的住宅室内的温度、热舒适度及能耗的改善情况,提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地区老旧多层住宅的热环境及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冬季,屋面保温效果直接影响顶层房间室内热负荷大小,保温效果不好是导致顶层房间供暖量增大的直接原因。拟在既有建筑屋面铺设蓄水屋面砖改善室内热环境并进行测试研究。测试分为3种工况:(1)蓄水砖屋面、蓄水砖屋面(无水)以及普通屋面的对比测试;(2)不同蓄水深度的对比测试:(3)蓄水砖下空气层通风与不通风的对比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蓄水砖屋面的保温效果。研究表明:蓄水砖屋面保温效果优于非蓄水空心砖屋面;当蓄水砖水深为8 cm时,其蓄热保温效果较好,不需要额外增加蓄水深度来增加其保温效果;空气间层不通风保温效果优于通风工况。因此,既有建筑屋面节能改造可以在冬季铺设屋面蓄水砖来改善屋面的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自动记录仪,对厦门某海滨住宅夏季自然通风与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根据测得的自然通风时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房间风速及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白天室内风速均值及波动值较夜间大。(2)房间在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略低于室外,室内气温波动明显低于室外且各房间气温波动差别不大;房间在非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与室外气温相当,室温变化相当平缓。(3)无论是自然通风还是非自然通风,房间的黑球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别很小。(4)当房间处于非自然通风状态时,室内热环境总是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当房间处于自然通风状态时,其室内热环境几乎全时段达到"可接受"水平,且有的房间在某些时段可达到"热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两个房间分别安装太阳能空气集热地板出风采暖系统和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并在竖直方向布置温湿度测点,启动系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了两套系统下室内温度梯度与相对湿度。得出两套系统下的室内热湿环境优势与不足。空气式地暖白天室内温度上升较快但在夜晚衰减幅度也较大,需借助辅助采暖设备才能满足采暖需求;热水地暖蓄热相对较好,全天均能基本满足采暖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洁  李峥嵘  宋德萱  夏博  孙宇 《暖通空调》2007,37(5):118-121,64
2006年夏季对上海高层住宅的建筑概况、空调设备、生活方式、能源消费及舒适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测试了室内温湿度,分析了室外气候条件、住宅形式、人员活动等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层、中间层、顶层室内温湿度和舒适度差别不大,住户对中午时热环境的不满意率高于早上和晚上,但在能够采取一些降温措施时,不满意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乌鲁木齐市某典型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Sketch Up建立建筑模型,并用Energy Plus模拟计算在不同通风模式下典型日的室内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表明充分利用夜间通风,可不同程度降低房间温度。其中,顶层房间夜间通风效果最好,较无通风模式日间室内空气温度约降低3.8℃,辐射温度约降低3.8℃,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采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顶层供暖房间实际供暖状况的调研,分析了顶层用户室内温度偏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遮阳百叶隔热性能与采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遮阳百叶能合理控制太阳光线进人室内,减少建筑空调能耗和人工照明用电,改善室内光环境,已成为当前追求"绿色建筑"目标的一项具体措施.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借助EnergyPlus、Radiance等软件,结合光和热两方面综合考虑,对空调时期上海地区布置不同角度和活动的外遮阳百叶办公房间的空调能耗、照明能耗及室内光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与比较.算例结果表明:外遮阳对照明能耗和建筑光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夏热冬冷地区固定式遮阳百叶的不同角度设置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较大,其中实施活动式外遮阳措施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有效改善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17.
The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ocuses on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t a low level of energy us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of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HSCW) zones. This work is based on a field study of the regional thermal assessment of two typical cases,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simulated results of various scenarios of “energy efficiency” strategy and “healthy hous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 First,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of indoor environment control is actually balanced in terms of occupancy,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 Second,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control can save more energy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an other current healthy housing environmental controls in China's HSCW zone. Moreover, a large proportion of energy use is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thermal comfort demand of occupants in any building type. Third, the building shape coefficient cannot dominate energy savings. The ratio of the superficial area of a building to the actual indoor floor area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nd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building therm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